APP下载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反思

2017-04-15严晓玲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市场化利润

严晓玲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反思

严晓玲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反思,得出以下结论:应坚持国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坚持国企红利全民分享有利于破解垄断难题,国企改革中应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应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

国有企业改革了三十多年,也争论了三十多年,大到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选择,小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问题,都引发了各界的密切关注和学界的广泛讨论。通过总结国企30多年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并对近年来的国企改革的理论争鸣进行反思,将有助于更加坚持国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更加积极地推进国企改革的深化,最终实现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做优”的战略目标。

一、坚持国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在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家通常扮演着市场调节者和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双重身份,成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仲裁者。那么,如何建立国企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平竞争机制,取决于政府角色定位的渐趋合理,即以政企分开为基础、政府超脱于市场竞争而对市场进行宏观监管的政企关系应形成,使国企真正成为市场化的主体。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是提高市场效率和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重要驱动因素,只有那些尊重和顺应市场规则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今后国企改革方向应当坚定市场化、公司结构治理法人化以及股权结构多元化。国企改革之所以令外界如此关注,最根本的原因是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未来走向[1]。自上世纪80年代国企改革正式启动以来,虽然遭遇种种困难,但还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然而,毋庸讳言,由于国企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国企改革仍然留下了很多亟待破解的坚硬内核。

二、坚持国企红利全民分享有利于破解垄断难题

从目前的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地位来看,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确实获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并凭借其垄断地位取得高额利润,占有广阔的市场份额。尤其是许多国企的垄断属于行政垄断,完全限制或者排除了市场竞争,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产能过剩、创新不足、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破除国有企业的垄断难题?我们认为,造成国有企业能够大肆扩张甚至过度投资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自1994年分税制后国有企业暂停利润上缴的制度安排。虽然从2007年起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中央国有企业恢复了税后利润上缴财政的政策,但是上缴比例仍然偏低,而且上缴的利润又大都以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的方式返回到国有企业。正是由于国有企业利润的小比例上缴及上缴利润的回流,使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大多数滞留在企业内部,充足的现金流使其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去大肆扩张和盲目投资,导致大量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国企税后利润上缴比例,并使上缴的利润能够通过国资预算支出惠及全民,不仅能够通过减小国企的自由现金流来约束国有企业的投资冲动和高管的过度在职消费,而且还可以有效削弱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2]。

三、国企改革中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公平与效率的安排原则从传统体制下的过分重视公平,转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在“效率优先”为指导建构的制度框架下,不仅极大地激发了经济活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而且使东部沿海地区和一部分人率先发展和富裕起来。然而,由于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未能适时关注社会公平,使国民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拉大,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必然由于效率因素带来收入分配差距,但是如果能够同时兼顾公平问题,及时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并不会危及社会稳定。而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优先的改革就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3]。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改革中的公平缺失问题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保障公平的举措:一方面,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运用公共财政逐步提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另一方面,以“限高保低”为原则,运用所得税等政策工具,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积极破除行政性垄断,改革国企高管薪酬制度。

四、应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国企改革新争论的焦点,也是国企改革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呢?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有资产的范畴及主要形态。属于国家所有的、能给国家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均可称之为国有资产。它一般包括三种形态,即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认识了国有资产的范畴和主要形态之后,一旦发生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一种国有资产存在流失现象,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追根溯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其次,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4]。如上所述,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无论哪一种方式,其中的一个共同特征都是国有资产的实物形态减少与价值形态贬损。此外,国有资产流失还分为正常流失与非正常流失两种形式,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是否是由人为因素所致。最后,既然已意识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存在及其危害,就应该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从源头、渠道、形式等每一个环节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管,严格控制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1]刘永佶,种项谭.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反思[D].河北:经济与管理科学,2000:9-12.

[2]梁劼.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几个焦点问题[J].理论导刊,1996(5):41-43.

[3]刘方.对近期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争论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3,19(4):21-23.

[4]邵宁.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方向与路径[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2(2):2-3.

严晓玲(1991-),女,福建诏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市场化利润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观念新 利润丰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