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高中《数据管理技术》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7-04-15陈秉都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数据管理建构建模

陈秉都

(翔安第一中学,福建厦门361101)

有效开展高中《数据管理技术》教学的若干思考

陈秉都

(翔安第一中学,福建厦门361101)

高中《数据管理技术》的教学,应从基础的电子表格学习开始、逐步过渡到数据管理技术学习。有效开展《数据管理技术》教学思路:扩展教学案例与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复习巩固迁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阶梯设疑——学生探索以突破重点、分解整合法化解难点。

数据管理技术;教学案例;建构;分解整合;阶梯设疑

数据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数据库管理软件access的应用,主要应用在管理大量的数据。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大规模数据的管理,基本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如何使数据管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了非常迫切的问题。

一、立足生活,扩展教学案例与体验——提升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为了找到突破口,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数据管理技术,笔者首先认真分析选修《数据管理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让案例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组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网络搜索经济巨人。分小组查询中国经济巨人:马云、马化腾、任正非、董明珠等,并交流他们的成长、取得成就的相关故事。

(二)网络搜索讨论——数据管理技术开发与应用。马云—淘宝网、马化腾—腾讯QQ、任正非—华为手机、董明珠—格力电器。

(三)体验相关应用。淘宝网购买东西、腾讯QQ聊天、手机app中英文翻译等。

(四)体验学长的作品。体验之前学长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成绩表和通讯录组成的一个学生数据库,让学生知道凭着自己的能力也能取得一些成绩,管理好自己的数据,明确目标。

二、复习巩固基础——迁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知识不能仅靠简单的传递,而是更倾向于由学生自身的建构,学生会提取与新知识一致的旧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固着点,新知识必须与旧的知识框架和生活体验碰撞,才可能更好地建构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2]

(一)强化对Excel的复习,迁移学习,事半功倍。在Excel复习过程中,应事先安排好相关内容,最好包含创建表格、设置数据类型、数据有效性、排序、筛选、统计等与数据库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数据库技术中需要掌握的部分,增加这些内容,对学生理解数据库中的操作,迁移学习,非常有好处。Excel小型数据管理工具的学习为大型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通过比较《数据管理技术》与Excel强调数据管理的思想方法。

(二)强化对数据管理所涉及数学知识的回顾。学生已经学过数学集合,也学习过映射函数对应关系等知识,能理解逻辑连接词“or”“and”“not”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而这些知识是学习《数据管理技术》的必要知识储备,它们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建模和实体的确定及特定查询的实现。

(三)强化对某些英语单词及词组的解析。如:in、is not null、group by等,这些是在学习《数据管理技术》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单词,在数据库的应用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掌握的关键操作。例如group by的解析,可以通过在统计中对比不同的分组(即在group by中设置不同的字段)对统计结果的比较,进而增强学生对其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强化复习与回忆,似乎多花了点时间,但通过教学评价后发现,这点强化是值得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三、利用阶梯设疑——学生探索,突破重点

许多教师为了应付会考,教学重点都放在数据库的使用,忽略了这门课的另一个重点——建模。建模的思想方法恰恰又是难点,仅依靠课堂讲解,教学效果是不够的。通过采用阶梯设疑法,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对通讯录数据库进行建模。

(一)学生自主操作——探索。对于根据不同模型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比较不同数据库操作过程的响应时间,并通过学生充分讨论分析信息占用存储器容量及比较数据更新占用CPU处理的时间,让学生悟出建模的重要性。

(二)学生小组质疑——解疑。分组设计一个存储学生信息及成绩的数据库,通过全班分析讨论各组设计的数据库的关系模型,选出相对科学的结果,再通过教师的点评、科学合理的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建模技术的印象,通过设疑-探索-交流-解析,让学生真正悟出建模的各范式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层层推进,突破难点。科学的建模能让数据库的应用更加稳定和高效,这是学生可以从自身的探索中体验到的,这样的体验就会促使学生对建模的知识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并且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和教师的答疑解决这一教学难点,为进一步学习数据管理技术奠定基础。

科学建模的习惯不仅是学习数据管理的难点,也是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养成的一种良好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我们就可以做到学习工作有计划、生活有规划。

四、采用分解整合法,化解难点

信息技术课基本为自编自答,学生模仿,教师巡视,这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的常态。学生似乎基本上都可以模仿出来,但在教学评价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囫囵吞枣,尤其那些有点难度的问题没有消化,或者是没有办法理解,导致有些知识一知半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问题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一)自顶而下,先细化后综合,拆分难点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由于一般问题逻辑严密,更应该注意把难题采用自顶而下、逐步细化结构化的思想方法来处理。换句话说就是把难题有机拆分,分解成几个练习,分而治之,最后再综合起来应用。例如在“数据统计”这一节中有道题目:以参数查询的方式统计中、小学各个分数段的作品数量,如统计80-100分的作品数量。通过分析发现有两个难点:a.统计中小学各个分数段的作品数量;b.参数查询。为了降低难度,我们可以把一个大题变成两个简单的小题:一个是统计各中小学80-100分作品的数量;另一个是以参数查询方式统计中小学作品数量。如此分解难点,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参数查询和条件查询。

(二)任务分解,目标明确,突破模仿限制,提高学生能力

数据管理技术更加侧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任何操作一般都从模仿开始。教材中的操作都有固定任务,但是却很难从任务中形成学生的某些特定能力,绝大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模仿。如果要让学生从复杂的任务中走出模仿,那就必须要对任务进行分解,引导学生在操作模仿、任务完成过程中了解任务中要求他们形成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突破模仿的限制,更加轻松、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

[1]曲丽萍.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证分析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2]罗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3]万平平.基于Moodle平台与思维导图的微课程构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G427

A

1673-9884(2017)05-0107-02

2017-03-10

陈秉都,男,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数据管理建构建模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海洋环境数据管理优化与实践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