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政治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7-04-15沈俊雄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智能

沈俊雄

(诏安县梅岭中学,福建诏安363500)

初中政治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沈俊雄

(诏安县梅岭中学,福建诏安363500)

知识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不应只为考试服务,而应应用于实际。针对目前越来越紧张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笔者经过广泛的调查,深入的思考,提出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操作的思路,把政治课堂的知识点学习融入到学校各种活动中,使师生互知互信,互相对话,互相促进,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互知;对话;互促;和谐

近年来,笔者发现所从教的学校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对立。一方面是教师为学生的难教叫苦连天、苦无良策,对学生的管理束手束脚、甚至是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不尊敬、不信任,甚至是不满、厌恨,导致自暴自弃。分析其原因,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师生之间的互不了解。有感于此,笔者认为应将书本中的知识点一分为二,分别用来指导学生和教师的日常实践,使双方共同进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互知互信,和谐融洽

古人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其实,只有师生之间互相了解,才会互相亲近,进而才能教学相长。可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如果不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基本上跟学生接触的时间就只短短的45分钟,碰面的地点是60多平方米的教室,一学期下来,彼此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我知我师”“我知我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是这么做的。①学生方面:把学生分成5个访谈组,每组派出4位同学,兵分两路,带上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三个组随机采访3个年段的教师,两个组到邻近的任课教师家采访,以八年级上册第44页的访谈问题为基础,了解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情况和在家的生活情况,小组汇总交流,并形成微课在全校交流。通过这样做,让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了解,知道教师备课的辛苦,工作的压力,体会教师在看到学生获得进步、取得成功时的愉悦。②教师方面:对于各位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一方面,建议学校要求每位科任教师的课本上必须贴上所教授班级的学生座位表,上课要求用姓名提问而不是用号数提问,班主任要求1周内熟悉本班八成以上的学生,其他科任教师两周以内要把姓名与学生本人对应起来。另一方面,由各年段组织进行家访。在休渔期间或节庆时节,利用周六或周日的时间,班主任搭配科任教师,进村走访各种阶段的学生,然后到年段进行汇总,并形成材料上交政教处。(这样做的好处是走访的面广,有利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上述活动,增进师生的互相了解,进而熟悉,产生信任,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互相对话,民主平等

大家互相了解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交流的问题了。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1]作为我们华夏民族是重视“礼”的民族,文德教化的秩序和“师道尊严”天然地联系在了一起,传统文化注重学生人格培养胜于知识技巧的传授,而这些做法都在潜移默化里强化了师生等级秩序。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古代的教室里,教师手拿一本没有“句读”的古文,依照教师的停顿节奏在教学生朗读,并把自己所理解的意思阐述给学生听。而另一个画面,在近现代的教室中,教师手拿着本土的或引进的教材,经自己咀嚼以后,加上自己所见到、所理解、所想象的内容,传授给怀揣一张“白纸”的学生们。经过以上一个个场景,在口口相授中,在信息闭塞、未经世面的学生心里,教师升华为“神”一样的人物。由此,师生间的距离拉长拉远了,教师的脸板得黑了,学生的脸怕得白了。可是,在今天这知识更新飞快、信息获取渠道飞涨的时代,这种师尊生卑的关系还能维持吗?还要维持吗?对此,笔者是这么处理的:①学生方面:笔者首先面向各年段学生发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生是否有和课本中体育课上的小鹏、数学课上的小强相同的遭遇,并通过其中的“你理想中的课程表”了解学生爱上什么方面的课。接下来进行疏导:准备两把椅子,预设情境,进行角色互换游戏。让学生学会从他人角度、立场看问题,逐渐学会主动沟通并且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把握分寸,指出教师错误时,注意场合。②教师方面:首先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文件和知识读本,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我们的教育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教师从“神坛”上走下来,走进学生心中。接下来也对教师进行疏导:把学生调查问卷与各位教师分享,让教师也进行角色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而顺利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然后在此基础上,由学校出面组织各种师生交流活动,比如班级联欢会、校园师生游园活动、师生体育团体赛以及各种兴趣小组等,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师生逐渐熟悉,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三、互相促进,教学相长

讲完交流后,再来说说提高。[2]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智能、听觉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53页也摘录了大文学家韩愈的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大家才需不断学习,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可是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教师成为纯粹的“教书匠”,一节课45分钟里照本宣科,讲完收工;另一方面变为无奈的“毛坯墙”(一个“工匠”刷一个样,到头来不成样),碰上喜欢的教师听一听、记一记,碰上不喜欢的教师,干脆聊天打瞌睡。到最后,师也不成师,生也不成生。教师碰上学生的一点错误就“跳脚”“骂娘”,学生遇上教师的一点不足就“厌学、逃学”。这是一种错误的倾向,正确的师生关系之间,应互相谅解,正如你希望他原谅你的错误一样,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对方的错误是对他的尊重。针对以上现象,笔者除了用上面的思想品德知识理论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指导外,还做了两方面的工作:①学生方面:组织学生观看平常拍摄的学生上课讲话、打瞌睡、玩手机和教师争吵等现象的视频以及一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法律宣传片,让学生受到触动,明白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尊师爱师。②教师方面:收集一部分《变形记》的资料,让教师观看,使老教师明白,只要用心、用情,没有不可转化的学困生,“朽木”也可以化为高档的“阴沉木”。在每一节课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而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又会使“点”变成“面”,促动教师去进一步进行教学研究,最后双方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心理上最大限度的满足。如长期任教于初中部的教师突然升到高中部任教,起先会觉得很辛苦,一方面要熟悉教材,一方面又要钻研学生提的问题,但坚持一阶段后,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看到学生眼睛中闪着智慧的光芒,听着你的分析讲解,是不是越讲越有劲,心里美滋滋的。

总之,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应该是一个独奏者,而应是学生表演时的伴奏者。[3]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使这一台演出成功。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从互相了解到相互交流直至共同提高,最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一个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为此献言献策,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

[1]马燕.浅议师生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秦小惠.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1(12).

[3]侯智勇.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J].神州,2013(3).

G456

A

1673-9884(2017)05-0093-02

2017-03-23

沈俊雄,男,诏安县梅岭中学中级教师。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智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