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沉默成因与对策

2017-04-15唐丽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知识性应用性句型

唐丽芳

(云霄第一中学分校,福建云霄363300)

初中英语课堂沉默成因与对策

唐丽芳

(云霄第一中学分校,福建云霄363300)

文章根据布鲁姆分类法,从认知水平出发,将教师提问分为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综合判析性(含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四类问题,并从难度、句型、内容、方式、对象、师生关系六大方面对每一类问题所引发的初中英语课堂沉默进行分析。应对课堂沉默应关注问题本身、优化提问方式、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认知水平;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综合判析性;初中英语课堂沉默

课堂沉默是课堂教学的常见现象,一般指课堂中发生在师生身上的“与言语相对的静默无语和超过一定时间限制的言语中断。”[1]由于师生的共同参与,课堂又可被视为交际过程,沉默便可解读为“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2]有关研究认为学生的课堂沉默阻碍教学,教师应提升提问技巧以打破沉默。但实际经验表明,安静的课堂同样有利于教学,一味提问并不能提升教学效果,学生的沉默恰恰是师生交际中由提问“引发”的自然“反应”。真正牵动教师神经的是沉默过后学生是回答问题还是继续沉默,而这与教师提问有直接关系。根据布鲁姆分类法,[3]从认知维度出发,教师提问可以分为六种: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分别对应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种认知过程。前三种问题可归类为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通常和已学知识的回忆、联想、描述和总结的思维活动相关;后三种则为认知水平较高的问题,要求学生辨认事物关系,学会做出评价,因而需具备语言和思维的双重能力。文章将后三种单独归为“综合判析性”问题。以下逐一分析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综合判析性四类问题。

一、知识性问题引发的沉默

(一)问题难度。要求学生回忆、描述、定义或再认以前学过的事实。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乐意思考,但总有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愿面对。

(二)问题句型。常见于yes-or-no question或true -or-false statement,常用提问词:define,tell,remember,list,identify,who,what,where.如:What’s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三)提问内容。多用于复习或导入环节,便于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英语能力差的学生往往表现为不感兴趣、不耐烦,也难以进行思考。

(四)提问方式。引发消极沉默的可能性较小,适用开门见山、回顾式、归纳式提问,清晰直接,学生能充分理解教师复习或导入的意图,而且处于精力比较充分的阶段,更有意愿思考及作答。

(五)提问对象。1.一般多用于集体提问,学生比较放松,回答积极性较高,但也有学生侥幸逃过;2.英语能力好、性格温和、学习上进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师生的问答交流,英语能力差、学习态度差的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六)师生关系。当教师普遍受班级学生欢迎时,学生更愿意被提问。但由于问题难度最低,学生没有必要保持沉默,因此师生关系对该类问题影响较小。

二、理解性问题引发的沉默

(一)问题难度。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或阐述,需要组织、总结、重组相关的材料;学习中下的学生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容易趁提问开小差。

(二)问题句型。常用提问词有:State in your own words,explain,select,summarize,retell。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Can you paraphrase the sentence in your own words?

(三)提问内容。多用于提问对话、文章等材料,考察学生是否理解相关内容,以及能否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当学生对所提问话题不感兴趣时,容易发呆走神,游离于课堂之外。

(四)提问方式。归纳式、回顾式、情景式、举例式、递进式等。相比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更依赖课堂氛围和提问情境,当问题与其它教学环节衔接得当时,学生更容易进入问题语境。

(五)提问对象。学习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更倾向于积极思考,但学习偏下的学生容易对问题产生反感、抗拒心理。

(六)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更乐于接受问题并进行思考,而关系不融洽时,学生往往抗拒教师提问。

三、应用性问题引发的沉默

(一)问题难度。要求学生将所听到和读到的东西应用到新的环境中,用原有的知识去回答和解决问题;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而言,应用性问题难度偏大。

(二)问题句型。常用提问词包括:Use the data to solve,show how,classify,suggest。如:Can you classify the animals according to what you have learned in the text?Can you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ave and protect fresh water?

(三)提问内容。当话题契合学生的日常和娱乐生活时,问题可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教师就学生喜欢的话题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当有限,一般提问内容均与课程知识联系紧密,学生缺乏兴趣,教师便可能错过引导学生思考的机会。

(四)提问方式。递进式、情景式、启发式等,递进式和情景式更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过程。

(五)提问对象。适合单独提问学习中等偏上的学生;一般较少单独向学习较差的学生提问,即使提问,可能是出于提醒、警示等动机。

(六)师生关系。问题难度攀升时,师生关系好坏未必能左右学生的思考和答题心态,不会就是不会,学生可能直接放弃思考。

四、综合判析性问题引发的沉默

(一)问题难度。要求学生辨认事物间的关系,学会做出评价,独立发表观点;多数学生容易对此类问题感到紧张焦虑。

(二)问题句型。常见于提问句型有Whatconclusions can you draw from…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in this situation?What do you think of…

(三)提问内容。空洞且难度较大的提问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而和师生生活经历相关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思考,比如学生喜欢的时尚、明星、旅游、美食、游戏、服饰、运动、文化等话题。

(四)提问方式。提问需要有逻辑性、过渡性、重复性,学生需要理解问题才能思考。

(五)提问对象。适合对能力相当的少数学生发问。

(六)师生关系。教师与英语水平高的学生的师生关系能有所保证,当师生关系友好时,高难度问题就能在班级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多数学生能从其他少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学到知识;但部分学生可能觉得受到冷落,进而厌恶教师、反感提问。

五、应对课堂沉默的策略

课堂沉默虽是正常现象,却常常让教师感到束手无策,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对此感受颇深。英语水平较好的班级总是反响热烈,越学越爱学,即使沉默,教师也能感到学生在用心听讲;水平中下的班级的安静则是多数学生消磨时间,和教师互动的意愿较低。因此,对待课堂沉默,教师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保护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动力,也尝试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关注问题本身

1.数量不宜过多,使教学张弛有度;

2.难度大小基本符合学生学习水平高低,同时满足学生求知欲和自尊心。

(二)优化提问方式

1.合理提问。如活泼好动、可能扰乱课堂纪律且学习较差的学生喜欢受到关注,可通过单独提问要求其面对问题。

2.保护学生心理。对于内向安静的学生,教师要注意保护其敏感心理,可多遍重复问题或转而进行集体提问。

3.创设具体情境。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的抽象思考,营造符合师生日常生活的情境。

4.鼓励自主提问。利用小组讨论、问答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提问。

(三)改善师生关系

1.有时学生沉默是出于防备、敌意等情绪,教师可放低教学目标,以增进师生对话、缓解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听课注意力为目标。

2.多借用师生共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教师产生好奇心,增进彼此的了解。

3.避免只对优生提问,保护中等生及其他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四)改善生生关系

1.提问前后注意消除学生的害羞恐惧心理,鼓励平等相待。

2.依情况给予充分的候答时间,注意保护学生没有答出问题的自卑心理。

3.保护性格内向或学习较好的学生的自尊心,多给正面答后评价;对性格开朗的学生可多给客观评价,引导其正视自身问题。

教育学家佐藤学认为,“在追求虚假主体性的教师的意识深处,有着与学习的活动或内容无关的、想轻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维持秩序的欲望。”[4]学生表现懒散、问东答西,恰恰是多数学生的常态,不可能对教师提出的任何问题和要求都倍感兴趣。因此要认识到课堂沉默既利于教学,也可能阻碍教学,进而针对阻碍教学的沉默采取相应措施。每一种认知范围内的问题都有可能引起课堂沉默,以问题本身为主、师生与生生关系为辅进行改进是应对课堂沉默的有效方式之一。

[1]李杰群.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71.

[2]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05.

[3]Krathwohl,DavidR.A revisionofBloom'staxonomy: An overview[J].Theory into Practice,Columbus.Autumn 2002(4).

[4]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23-24.

G633.41

A

1673-9884(2017)05-0081-03

2017-03-19

唐丽芳,女,云霄第一中学分校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知识性应用性句型
应用性新媒体文学批评的提出及其标准设定
典型句型大聚会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人的行为方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谜中谜
空中的战斗
翻译误区逐个看
学术性要更加深化 知识性要更加丰富——《军事历史》1988年第1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