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悲剧意识的艺术特色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悲剧性浪漫主义湘西

彭 榕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论沈从文湘西小说悲剧意识的艺术特色

彭 榕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沈从文以描写具有地域特征的湘西小说著称,在湘西小说中所构建的悲剧故事及其具有的悲凉色彩,湘西世界是一个充满着理想与梦的世外桃源,饱含着人间至善至美的真情。同时,沈从文也通过对于湘西世界的落破、丑恶及其理想坍塌的描写,反映了湘西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悲剧意识为切入点,力图对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意识的艺术特色作系统、客观的呈现。

沈从文;湘西小说;悲剧意识;艺术特色

一、野蛮凄惨生活的自然记录

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只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做客观、冷静的实录,作家是“零感情”的叙述,不作任何的好坏评价。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的创作中,运用自然主义手法冷静客观地表现悲剧意识,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对原始材料的原始记录。自然主义强调对于事物的忠实的记录,强调要“尽可能多的人类文献”,①沈从文早期的创作涉及军队生活、湘西生活、普通社会事件等诸多方面。对湘西风情的描绘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军阀、资本家、土豪、政客、船夫、小店主、私娼、野鸡、老农夫、小贩子、私运者、木匠、石匠、船夫、土匪、刽子手…生活积累可谓丰富。同时,与这种客观实录相伴而生的是价值判断的消隐。作者只展示组成作品的原料本身,却与价值判断上不置一辞,对于对象世界不作任何政治、伦理乃至审美的评价,表现出与自然主义的一致性。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几乎是见不着所谓的苦难和阶级斗争,人物是邪恶或是善良,是革命还是反动,他都不去分析。《柏子》中柏子与吊脚楼妓女的厮混,《雨后》中四狗与阿姐与山间野合,炒人心肝吃的刽子手,啸聚山林的山大王,杀人越货的土匪,在沈从文这里都没有善恶之论、美丑之辨,而只是人性表现的形态之一。最后,对于男女情欲的描绘更能够体现出沈从文创作的自然主义的倾向。柏子甘用一个月的卖命钱换取一夜之欢,正如《柏子》中所声言,这能抵得过所有的辛苦,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今夜已得了前前后后的希望,今天吃的足够两个月咀嚼”②;“高如成人、心却还糊糊涂涂的萧萧虽然还不太明白花狗对她所做的一切,也终于给花狗把心窍唱开,变成了妇人”③;阿黑与五明两情相悦,两人在山野幽会只需五明“把笛子一吹,一只鹿就跑来了。笛子还是继续吹,鹿就在小子身边睡下,听笛子声音醉人。来的这匹鹿有一双小小的脚,一个长长的腰,一张黑黑的脸同一个红红的嘴。来的正是阿黑。”④

二、凄楚氛围的诗意呈现

浪漫主义被称之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用内心深处的声音来直接表现对自由理想的追求,浪漫主义诗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切的依恋和歌颂,作品的语言大胆而热烈,蕴涵丰富而夸张的想象力。沈从文自封为20世纪中国的“最后一个浪漫派”。沈从文从小深受湘西楚地传统文化的影响,沿袭了屈原《楚辞》中纵横恣肆的想象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同时又具有屈原的悲悯的气息。他走出湘西,走进北京,却并没有使他真正走进“现代”而是愈发地走进他那个永远的“过去的印象”里面,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传奇”。在《龙珠》《阿黑小史》《媚金·豹子与那羊》《月下小景》中带有浪漫主义的悲戚吟咏。

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悲剧氛围和情节结构上。读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往往会感到一种悲剧性的浪漫的气息。《月下小景》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开始于一个充分神秘化的大自然中,在一个种族聚集的山寨里,人们用别样的语言,别样的习惯,塑造着别样的梦,她们在世间的某一角落早已生活多年,“柔软的白白月光,给位置在山顶上的石头碉堡,画出一个明明朗朗的轮廓,碉堡影子横卧在斜坡间,如同一个巨人的影子。”⑤就是在这种神秘甚而可怕的背景之中,作者营造了一种悲剧性的氛围,于是故事便在遥远的传说中展开,神秘的悲剧性的色彩也越来越浓了。沈从文的浪漫想象,不仅构建了一个传奇给后人欣赏,更追怀了一种美好供后人温暖。沈从文的浪漫主义还体现在悲剧性的情节结构上,《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题材来自与作者早年军队生活的见闻。讲述了一个少女和三个追求之间的浪漫故事,但是故事的结局却是恐怖和诡异的“自杀”和“恋尸”“新坟刚埋好就被人抛掘,尸骸不知给谁盗了。”…“有人发现少女的尸骸赤光着个身子睡在洞中石床上,地上身上各处散漫了蓝色的野菊花。”⑥

三、乡村悲剧典型的客观叙述

自然主义的真实刻画,浪漫主义的诗意呈现都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艺术的特征,而他对乡村社会的现实叙述则真正体现了悲剧意识的艺术特征。面对这历史不断前进的车轮,湘西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直沉浸在理想梦境中的沈从文,转身投入现实生活中,刻画着这个时代的典型事件。战争的侵入、现代文明的席卷不断撞击着湘西人民。决定在沉默中爆发的沈从文,对乡村的现实生活进行了真实的刻画,意在挽救这即将消逝的美好。作品《贵生》、《萧萧》、《丈夫》等作品就如实爱展示了乡村社会的悲剧图景。

凌宇谈到“凡熟悉那个时期湘西社会生活的人们,从这些作品中,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真实性”⑦。真实性使得作者笔下的悲剧具有了现实性。沈从文用其独有的“乡下人”心态,努力地开掘湘西这片土地上人们真实的带有悲剧性的生活状况,将关于生活与生命、人生与人性的思考如实地展示出来。沈从文立足于乡村社会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乡村社会的真实、典型的场景。使其具有了独特的悲剧意识。

作者对乡村悲剧的现实叙述体现在真实的再现湘西人们的悲剧性的生活。《萧萧》的世界饱受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束缚,还要成为婆家廉价劳动力的担当,这是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现乡村悲剧。女大男小的童养媳制度在下一辈的身上依旧上演着,继续重复着悲剧的结局。全文虽然没有头破血流的残酷冲突和斗争,更未出现天灾人祸的巨大悲怆,但沈从文那润物细无声的现实刻画,把湘西人民的悲惨生活确确实实摆在我们眼前。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的悲恸;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的真美。”⑧以上对沈从文湘西小说悲剧意识的艺术特色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三个方面来阐述。我们看到了一代文学大师的心路历程,我们从他如实展示善良而蒙昧、淳朴而麻木的湘西儿女的生活图景中,从他凝神谛视现实时双眼所含的泪花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沈从文的中国梦。永远“向人类远景凝眸”。

【注释】

①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447.

②沈从文.柏子.沈从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34.

③沈从文.萧萧.沈从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④沈从文.阿黑小史.沈从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68.

⑤沈从文.月下小景·月下小景.沈从文文集(第5卷):44-45.

⑥沈从文.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沈从文文集(第6卷):48.

⑦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岳麓书社出版社,2006:272.

⑧沈从文.长河.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3.

[1]沈从文.沈从文全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尼采著.悲剧的诞生.北京三联书店,1986.

[4]凌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5]颜芬.论湘西巫傩文化与沈从文的文化意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2012年硕士毕业论文.

[6]杨春.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独特性研究.吉首大学中文系2013年硕士毕业论文.

彭榕(1994-),女,汉族,陕西渭南人,齐齐哈尔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悲剧性浪漫主义湘西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