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村庄建设模式的探讨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生态村丹麦村子

(平顶山市建设工程检测技术中心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生态村庄建设模式的探讨

王东姣

(平顶山市建设工程检测技术中心河南平顶山467000)

当城镇化发展达到七成的时候,仍会有四到五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不是荒芜、留守、落后的代名词,如何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丹麦“生态村”成功模式,总结丹麦成功的做法,并分析出我国目前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社会形态下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式,为服务城乡一体化更好的发展提供模式和途径。

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村;启示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美丽乡村的概念。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建设要坚持生态为先,农民既要收获“金山”、“银山”,更要留住“绿水”、“青山”。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大拆大建,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才是根本之道。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生态和谐,城乡和谐,区域和谐。

丹麦近九成的农民不愿意离开农村,城市人口中近五成的人愿意住在农村。20世纪九十年代丹麦学者Robert Gilman在他的报告《生态村及可持续的社会》中提到生态村的概念,报告中支出人类要可持续的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的活动不能破坏自然环境为特色的居住区域。

二、丹麦生态村的发展及特点

(一)丹麦生态村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丹麦开始注重村落的发展与生态联系到一起。在实践中进行了生态村建设的探索。丹麦生态村的发展主要分为1982年、1986年、1995年三个时间节点。由三个村子相应的作为代表。分别是迪赛科尔德村、安得山姆芬德村和蒙科斯格德村。从早期采用生态技术,到中期出现公共空间及减少人车对环境的影响,到后期村民社区的建设上,都为生态村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总结。目前丹麦生态村不仅是生态环境、村民收入上得到了改善,村民的凝聚力,社区的治安上,邻里的关系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实现了环境上的生态发展,也实现了精神伦理上的生态发展。

(二)丹麦生态村的特点

丹麦生态村的特点主要从生态技术实施、房屋建设、经济模式探索、村民民主集中。

1.生态技术实施

生态技术是实现生态村的先决条件,如何让村落与环境之间、村民与环境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是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厕所采用堆肥厕所,为农业施肥提供有机肥料,降低化肥对作物的影响和对土地的破坏。村子进行雨水收集,建立公共洗衣房,种植根茎较发达的植物对中水进行净化。每家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及太阳能发电。

2.房屋建设

建筑材料采用生态建材,避免建筑垃圾对环境的二次破坏。例如迪赛科尔德村出现的覆土住宅、屋顶绿化住宅以及植草填充墙住宅,采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在南侧开小窗,北侧开大窗,减少太阳的热辐射的同时满足了通风的要求。窗户玻璃采用三层,墙体采用300mm厚的稻草填充墙体,能够很好的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丹麦政府对采用节能窗和保温墙的村民进行政府补贴。

3.经济模式探索

调整新的经济模式,探索出新的道路,达到可持续发展。丹麦一向把农业作为一种获利能力很高的产业来对待。丹麦人均GDP排名多年来都能进入世界前五名,人均约344万美元。在此,其高效益的农业功不可没。长期以来,农业、养殖业及其加工工业一直是丹麦对外贸易的重要依托之一,是一个真正的创汇产业。而且,同其他产业一样,丹麦农业仍在不断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4.村民集中制

丹麦生态村的村民参与村子的规划,建筑师和规划师通过专业的知识配合村民实现对生态村的美好愿景。村民通过决议对生态村进行管理。村民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相互信任合作,增加了村民的归属感。丹麦生态村村民每周都会进行聚餐,增强了村民之间的感情,提高了生态文明。

三、丹麦生态村模式

(一)邻里型社区规划

迪赛科尔德村有65户150人,安得山姆芬德村有84户220人,蒙科斯格德村有100户225人。每个村子的人数相对较少,村子里有老人,青年和儿童。对村民进行组团。一般20户进行一个组团,每个组团使用一个公用房屋,形成一个社区。这样把村民分散成若干个单位社区,每个社区都兼顾老人、青年和儿童。通过路网把单位社区的住宅、公共房屋以及休闲设施结合起来,这样保证村民之间能够相互帮扶,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据统计生态村建设前后对比,村民的熟识度成倍提高,犯罪率极低。

(二)交通系统

丹麦蒙科斯格德村,村子道路变窄,车辆不能通行,村民只能采用自行车或者步行的方式,道路变窄也就相应的增加了绿化的土地,种植绿色植物,丰富物种,有效的提高了绿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安得山姆芬德村每十个人共享一辆车,蒙科斯格德村同样采用公共交通和汽车共享的方式取代私家车,这样不仅降低了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为优化环境做出贡献。据统计丹麦人出行,自行车使用率占到五成以上。

(三)农业耕作向自然生态景观转变

丹麦瑞客宾地区,现有的农业区会转变成一个有湿地、草地和森林的感官景观,使这个景观的绿色环境舒适度将高于建筑,这也是要建造的未来城市的面貌。把农业耕作区发展成自然生态景观区域,既满足了农作物的耕作,又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旅游的场所,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

四、对中国乡建的启示

(一)注重乡村的生态建设

十八大以来,中国对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美丽乡村,让农民乐以居住在乡村,城里务工人员愿意回到乡村。在乡村的建设中要执行生态全系统设计的概念,从修复和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都采用可再生材料。把太阳能、风能和沼气大力推广,对村子的污水进行分类收集,并采用生态的技术进行净化达到灌溉的标准。当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信阳市近郊的郝堂村,在原有的村落上建立了很多新的建筑,增加了建筑的密度,周末人流量失控,增大了环境承受的负荷,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村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避免大拆大建,对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历史建筑、古树、巷道进行标示归档,因为只有保留住乡村的文化,才能让乡村得以复兴。

(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乡村的居住者是农民,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是建筑师和规划师想象的乡村,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以村民的共同意愿为设计思路。每个乡村又每个乡村的特点,设计的不能千篇一律,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乡村生态建设技术的推广、策略的实施,往往需要配套

机制来监督与约束才能有效实现并发挥作用。应加大生态宣传,促进公共参与,多角度保障乡村生态建设质量。

(三)改变单一经济模式

我国农村主要的经济收入还是耕种。应该改变单一的经济模式,探索合适的经济模式。对于自然景观较好的村落,可以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例如信阳新县的西河村,对村落的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吸引了附近的居民前往旅游,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每个村子都有各自的特点,要充分的挖掘村子的优势。

猜你喜欢

生态村丹麦村子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霞溪村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国外生态村生态理念实践及启示
真相
丹麦Skovbakken小学
鹰潭市审计局成立了“文明生态村”帮建工作组
丹麦圣诞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