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与问题分析研究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责任感大学生

唐 欣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0000)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与问题分析研究

唐 欣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400000)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希望和中流砥柱,他们想干事、有激情,且年轻输得起。如能有着满满的社会责任感,其对中国未来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界定好社会责任感的概念,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后,就需要仔细考察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问题与成因。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

一、引言

“社会责任感”这一名词人们并不陌生,当人们从新闻媒体上听说某某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尤其是问题食品这种人命攸关的事件出现,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了严重问题。而企业家、员工们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以概念为研究基点会发现,社会责任感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社会中的责任感,涵盖个人和组织对自身、第三人及社会所应肩负的所有责任。而狭义的社会责任感仅指个人和组织对社会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希望和中流砥柱,他们想干事、有激情,且年轻输得起。如能有着满满的社会责任感,其对中国未来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由此界定好社会责任感的概念,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后,就需要仔细考察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问题与成因。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探索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随社会进程改变,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淡化现象。实际上从大量媒体报道和研究者自己接触到的案例中得以佐证这一现象,从防微杜渐的角度出发,应该可以察觉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有如下特征:

(一)对自身责任感的淡化

理想信念有缺失与自律能力相对弱化。要抓好理想信念建设,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大学生处在社会化过程的人生阶段中,如果不能自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把握社会、民族、世界的发展方向,势必内心将被彷徨与失落充斥,被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影响,自律能力弱化甚至没有,沉迷于使人彻底迷失的消极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如沉溺网络游戏、酗酒、拜金主义等。而且由于自律能力的弱化和消失,大学生们还很难从此种困境中摆脱,从而无法自拔。进而缺乏了理想信念的支撑,不能自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渐渐丧失自律能力,沉溺的消极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同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坍塌,最终连活着的意义都开始被一些极端的大学生们质疑。以至于碰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在人生当中并不是大事的事情,却无法想开和释怀[1]。

(二)对第三人责任感的淡化

首先,对家庭成员责任感有缺失。陪伴大学生们一起成长的家庭成员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亲人等。由于少子化社会的形成,大学生们从小就是家庭成员中的焦点,由此成为亲人们服务的对象,身心处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中,极少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习惯于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别人。也缺乏向家庭成员沟通自己在外情况的义务意识。长此以往对家庭成员责任感无法形成或形成困难。其次,在校忽视集体利益。由于家庭功能没有实现,大学生们只求权利形成自我意识强烈。也无法意识到个人目标的实现很多时候要放在集体的畛域中,需要通过集体协作努力从而在其间实现个人的价值。由于未能认识到此点,造成一部分大学生群体缺乏对集体应有的责任,更不要说奉献精神和义务感等。

(三)对社会责任感的淡化

首先,诚信问题。大学生群体的诚信问题一方面来自自身,一方面也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民法总则》第七条中会专门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2]在不少大学里的门上、墙壁上贴着各种考试包过的小广告,变相说明了考试作弊市场的存在;相关的报道也不胜枚举,足以窥斑见豹。其次,公德问题。从小处着眼可以见到一部分大学生对于课堂垃圾和外卖垃圾等的处理达不到一个与大学生年纪相称的公德水平;从稍大处着眼可以洞见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拈轻怕重,不愿意去条件艰苦但能出成绩的地方去就业。现实中有一些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去自己看不起的工作岗位。一些大学生考研和就业时脚踏几只船,一旦找到更好的学校和更好的工作就不来报道或和原单位毁约,浪费社会宝贵的资格指标和诚信资源。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成因研判

(一)家庭原因造成认知水平偏低

如今入学的大学生已经进入了90后的末端,明年00后将大举进入大学。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家庭成员无微不至呵护的同时,也让大学生们缺少对社会的体认、缺乏对自身认识的精确。一方面大学生们耳濡目染是家庭成员带来的信息,是互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筛选过的信息,让其迷失了对自我的精确认知。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可以做好多其实力不能逮的事情。另一方面,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也加剧了这一错误认知,很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零碎社会现象简单的当作社会本质,看不到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致使难以形成对社会以及自身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从而造成责任感缺失。

(二)学校教育的一些缺漏

无论那个阶段的学校都会更强调对学生知识水平和成绩,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会有或多或少的疏漏。而人格当中的责任感教育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是使大学生们成为拥有知识技能的良善公民的基础和保障。高校松散的管理模式也助长了这一倾向和趋势,不太有利于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学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加之有些做学生工作和授课的教师,从校门到校门,自身对社会体认不足,无法形成有说服力的管理方法的同时,也无法真正掌握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从而造成学校教育层面的一定缺漏。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需要交换,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让资源的使用能够更有效率。但现实却是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促进一部分大学生拜金主义的滋生,并将这一原则引申到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之中。对于一部分大学生来说,重金钱轻道德,严重影响他们的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影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网络环境的冲击

互联网确确实实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证实了科技的“双刃剑”效应。互联网的自由开放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网络生活如此便利的同时,却有着一定的监管难度。一些上网者随心所欲的发布包括低俗信息在内的信息,乃至利用互联网作为犯罪工具,在网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处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大学生们自制力和辨别力有限,在多种观念、多种思想、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下,难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削弱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结语

通过仔细考察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问题与成因,为社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提供一个小小的相对明确的诊断,从而防微杜渐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让政策的制定更加有效。也促成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们健康茁壮成长,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一个真正的、上下左右前后全方位的有责社会。

[1]冯霞.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 学术论坛, 2009, 32(2):185-189.

[2]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3-15][EB/OL].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7-03/15/content_2018907.htm

唐欣(1984-),女,汉,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政治学、法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责任感大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