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边缘化研究

2017-04-15苗宜俐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边缘化户籍制度城镇

苗宜俐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边缘化研究

苗宜俐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关乎我国教育大政方针的全面贯彻,关乎农民工子女的未来。鉴于此,本文从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出发,着力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就相应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寄希望于改善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质量。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边缘化

一、 问题的提出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如同雨后春雷一般“震耳欲聋”,随后改革开放新风席卷全国,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从土地的约束上解放出来转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外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向城镇转移。伴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产生了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又划分为两类,一类谓之留守子女,顾名思义为留守在农村没有随父母迁往城镇;另一类谓之随迁子女,即随父母迁往城镇生活。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迁往城镇进而衍生出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就目前而言,随迁子女的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都不容乐观[1],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出发,讨论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农民工随迁子女。随迁子女的概念是伴随农民工概念而出现的,是农民工概念内涵的外延,但就目前而言,有关随迁子女概念的确切定义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如我国《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将流动儿童少年界定为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2]。叶庆娜认为,农民工是指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的群体,随父母进入城镇的子女即为随迁子女,借此将该群体与其他类型额群体区分开[3]。综述所述,本文将农民工随迁定义为:“农民工随迁是指户籍在农村,出于内外部交互因素及比较利益的考虑随进城务工父母迁往城镇生活的拥有农村户籍的未成年人员”。

2、教育边缘化。教育,顾名思义,理解为教化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以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均衡发展,也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迁往城镇接受当地教育,主要以义务教育为主。本文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应理解为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阶段非本文研究对象。所谓边缘化通俗的理解即为排挤、歧视、不入流,游离于主流之外,随迁子女的教育边缘化可以理解为“由于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因素的作用,无法享受到与当地居民同等教育的一种状态”。

三、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郑州市作为全省的经济文化中心展现出的强大吸引力诱发大量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迁往郑州,并在当地生活、接受教育,然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易产生边缘化趋势,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1、 父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加剧了子女的心理扭曲度。随迁子女父母迁入城镇的第一位目的是获取经济收入,有限的精力决定了父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花费的时间减少,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沟通。另外有统计数据显示,随迁子女父母在教育方式上,23.4%的父母会采取严厉批评的行为,4.4%父母会对子女采取漠视行为,另有甚者9%的父母会施以家暴[4],不适当的教育方式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加剧了子女的心理扭曲度,进而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影响学习成绩。

2、 随迁子女在情感上难以融入。随迁子女随父母迁往城镇并在当地生活,不论在空间上还是生活习惯上都较农村发生巨大改变,巨大的改变往往会导致生活不适应性,同样随迁子女在教育方面也面对类似问题。多数子女在当地学校就学往往因为家庭经济、观念的差异而产生自卑感,甚至遭受到当地学生的歧视与冷漠,更加加剧了随迁子女的认同、融入障碍,降低了对城市的认同度,产生扭曲性社会心理。如谢建社针对珠三角城镇地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54.8%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不想在城镇读书,49.9%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认为与城镇居民子女有差距,46.3%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认为难以适应城镇教育环境,有81.1%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产生了压力[5]。由此可见,就目前而言,农民工子女在情感上尚未能够实现与城市对接,融入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户籍制度是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取高质教育的绊脚石。户籍制度的弊端不言而喻,户籍制度的弊端反映在随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突出的表现为非本地户口的子女难以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虽然政府明文规定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享有与当地子女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现象,公办学校多数并不愿意随迁子女进校接受教育,有的公办学校甚至人为的添加不合理规定限制农民工子女入学。以上的种种不公正待遇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不得不在城乡结合部或者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这一类学校无论在教学设备设施、教育质量、教师素质等方面都无法与城区公办学校相提并论,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之间的教育差距。

四、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路径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关乎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有效实施,鉴于此,本文试图就郑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提出数点意见。

1、努力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构建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工自身的素质,然而就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并未一朝一夕之事,鉴于此,本文建议农民工应与子女受教育的当地教师建立联系,构建沟通桥梁,以教师的教育方式为指导方针,结合自身的家庭实际情况逐步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努力改善随迁子女情感隔阂,提升融入水平。随迁子女多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利的社会环境容易引发随迁子女在心理上的排斥感,由此应可以从父母和教师两个方面对随迁子女予以正强化,不断教导随迁子女打消不利念头,提升其认同水平,逐渐融入城市社会。

3、逐渐改革户籍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异。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实行几十年的户籍制度终将成为历史。现阶段,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好隐藏在户籍制度背后的种种社会不公,真正从根本上消除由于户籍制度反映在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化。

[1]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6(1):57-65.

[2]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0409/3192.html

[3]叶庆娜.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现状、政策及障碍[J].中国青年研究,2011(9):72-78.

[4]中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组.中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谢建社,牛喜霞,谢宇.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以珠三角城镇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1)92-112.

2017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ZYXS49

苗宜俐(1992-),女,汉族,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边缘化户籍制度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被边缘化的节能司?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面面观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三国吴简中的户籍制度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城镇化下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