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陵民俗体育的特征探析

2017-04-15张琼丹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庐陵赣江民俗

张琼丹 赵 倩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庐陵民俗体育的特征探析

张琼丹 赵 倩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庐陵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还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本文主要对庐陵文化传统中的民俗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对庐陵民俗体育的文化来源与特征进行探析。

庐陵;民俗体育;特征

江西吉安,古称石阳、庐陵、吉州。吉安是江西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是人文渊源之地,“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写春桃”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庐陵文化。庐陵民风民俗有着赣中地区的明显特色。在地理环境上,吉安的庐吉泰盆地几乎是千里赣江的分界线,庐吉泰盆地以南,赣江的水流落差较大,是江西南面高山深谷之地。而盆地之北,赣江水流趋于平缓,山地低矮,峡江、新干地区与南昌几乎连成平地。山势与水形等地理环境是地方民俗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山水交错的吉安境地,也由此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区域风俗的特点。本文以庐陵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探析庐陵民俗体育的特征。

一、庐陵民俗体育的庐陵文化特征

庐陵民俗体育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项目在历史和现代社会均丰富了庐陵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吉安市地区赣江中游,境内河流众多,以赣江为中轴,水利资源丰富,有28条大小支流汇入,吉安属于罗霄山脉中段,区域地理特征是山地丘陵多,平原少,不同的河流次第和丘陵地带构成了庐陵独特的地理环境。庐陵人生存的地理环境,对于铸造庐陵的地方民俗体育文化,起着决定性作用。[1]

(一)“多方元素”的健身性

健身即强健身体,作为体育的下位概念,我国民俗体育的强健身体属性是其区别与其他民俗事相的元本质。[2]进入清代庐陵文化慢慢衰退,到了民国以后,更是落后于发达的地区。封建社会后期中国文化总的趋势是下滑,但庐陵文化下滑的速度视乎更快,太平军与革命战乱不断,人口大量流失、移民但也带来了各地的民俗民风。清代中叶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千年来连接祖国南北交通的赣江水道和大庾岭商路逐步冷落。京广铁路的修建,赣江的交通地位再次下降,庐陵地区失去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变成了三面高山阻塞。这一历史和地理条件决定了庐陵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多种元素包容开放的地方特色。各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多在这里汇集,流传并发展起来。吉水水田乡的藤盘操,藤盘操一般随狮灯,龙灯走村游街表演。它的表演形式,以长矛(梭镖)、马刀、藤盘为主。由16个后生,身着便衣(布扣子)便裤,分成甲乙两队。其表演声势浩大,龙腾虎跃,跌打翻滚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当今闻名于江西的永新盾牌舞,是一种集武术、舞蹈、造型、音乐于一体的庐陵民间男子群体舞,[3]已成为既有传习武术、思念先辈、凝聚人心、团结协作的目的又有娱乐价值的庐陵民俗体育文化表现形式。[4]永新盾牌舞源于古代军中的盾牌战术,盾牌舞主要流传在江西省永新的龙源口,烟阁等南片诸乡。不同区域流传到庐陵民俗体育有着不同的身体锻炼效益,体现了多方元素的健身性。

(二)“祭祀娱神”的娱乐性

民俗体育是在民间风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民多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5]千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贫乏,人们无法抗衡自然灾害,把美好的希望寄托于上天,出于对神灵的敬畏,为求得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通过举行各种活动祭拜神灵,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庐陵民俗体育也受到其影响,于是便出现了一系列的民俗体育形式。吉安各地祭祀娱神的民俗体育形式众多,例如永丰陶唐乡邱坊村的麻婆送子舞。她实际上是傩舞的一种形式,麻婆娘以碎步为主,钟馗以丁字步、跳马步为主,四天将以武术动作跳跃、劈叉、用棍棒为主,伴有唢呐。锣鼓等乐器,整个表演表现去古老粗犷和豪壮的刚烈。同时又展示出一种古拙的英气和原生态之美。整个表演的内容贯穿着的是驱邪,斩魔,祈福送子的美好愿望。

(三)来源于群众的群体性

庐陵民俗体育的另一个来源则是人民群众。由于庐陵地区历史文化悠久,相应的,文化传统也较多,其中之一则是为纪念庐陵人民推翻元朝统治而形成的安福中秋烧塔。在这一天,村子中的男女老少都会摆上袖子、月饼,点上香烛,燃放鞭炮等,并用舞蹈活动来展示村民们心中的欢乐。[6]另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是吉水盘谷镇小祠下村一带的鳌鱼灯舞。其历史渊源,相传在李自成攻破京城后,明朝皇帝朱由检在景山自缢。谷村小祠下兵部尚书李邦华,为表忠心也吊死在皇帝脚下。清朝皇帝为笼络人心,特赐其家眷鳌山、龙船、秋千架、故事人物灯等座灯,和龙灯、狮灯、鳌鱼灯、花灯等灯彩一批、归家玩赏。灯彩分为麒麟、鳌鱼、狮子、黄龙四品,每品各两节共八节,分别以淡蓝、粉红、霞紫、橙黄彩布联结起来。由八名青壮年,着天蓝色对襟衫,分两人一组进行集体表演。鳌鱼灯舞至今还保持原始风格,在谷村小祠下等地流行。从春节一直闹到元宵,场地就在祠堂、大厅、广场、田间都可表演。

二、结语

综上所述,庐陵民俗体育健身性、娱乐性、群体性特征跟庐陵庐陵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环境等有关,在对庐陵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创新发展时,要遵循去粗取精的原则,创新庐陵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舞台效果和舞蹈动作,从而使庐陵民俗体育真正成为吉安市发展经济的动力,成为吉安市独有的文化标签。

[1]涂春景.胡志明.朱超峰庐陵民俗体育探析[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7)

[2]高亮.麻晨俊.解释学视角下的我国民俗体育本质解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4):31-36

[3]吴谷.永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文典[M].南昌市泰华印刷承印,2009.

[4]彭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新盾牌舞的体育文化价值[J].农业考古,2009,(6):187-189.

[5]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编.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张华江,王晓东.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口].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2):20-22+32.

张琼丹(1993-),女,汉,江西井冈山人,体育硕士,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庐陵赣江民俗
冬季民俗节
美丽庐陵
庐陵某者
治理赣江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下)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上)
民俗中的“牛”
“堆花杯”庐陵诗词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赞庐陵
民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