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解释的原因及方法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法律条文文理法学

李 思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法律解释的原因及方法

李 思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法律解释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不同时期对于文字的理解不同,于是出现了法律是否适用于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正是法律需要解释的原因所在。人类在创造法律时并未想到法律也需与时俱进,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不对法律进行解释;就像王利明教授说的: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心不再是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应该是法律如何适用的问题,也可以称为将事实赋予法律意义的活动。

法律解释;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解释的重要性

一、 法律解释现象的产生

在我国法学理论界,人们认为法律需要被解释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法律本身的问题,即法律自身存在一些不足、弊端;二是法律在实践中的适用问题,即法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会难以完全适应于具体的案件,因此就需要通过解释才能对法律进行完善。经查阅资料后,对于法律解释现象的产生,可以从解释者、法律以及二者的关系当中寻找。

从解释者角度来说,人存在于世上的方式有各种各样,在许许多多的方式中,理解和解释在区分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标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果人的生活脱离了理解和解释,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将失去意义。同样的,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判断人的行为和事件同样需要通过理解和解释。人依靠理解和解释推动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同样人类需要靠理解和解释对法律有不断的认识。一方面,立法者只有在社会生活中理解、发现法律,才可能抽象出成文法来;另一方面,司法者也只有理解了成文法,才能把它正确地贯彻到现实生活中。

从法律本身角度来说,首先客观上它需要被解释,因以文字形式表述的成文法,也会出现不精确的时候。其次法律自身缺陷的存在决定了它需要通过解释来完善。由于我国是成文法国家,而法律的先天性缺陷又主要来自于立法,所以要消除这样的缺陷有两种方法:一是对法律进行修改,二是对法律进行解释。但修改法律本身还是立法活动,消除了旧的缺陷会带来新的缺陷;而且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所以说对法律进行解释则是最好的方法。

二、法律解释的重要性

法律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强制性规范,出于理论研究与现实适用的考虑出发,需要对其进行解释,而法律解释是在找到现行法上有一个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条文之后,为其阐述内容、意义、适用范围等方面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法官裁判案件时,判决中适用法律的正确或者不正确,实际上最终体现为对法律的解释正确或者不正确。因此法律解释绝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还涉及到价值问题。广义的法律解释包括狭义的法律解释、价值补充、漏洞补充三部分。首先法律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致使法律的含义需要得到以法律文义为基础的狭义解释;其次法律的稳定性,需要适应社会客观形势的发展而进行价值解释;第三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法律的缺陷还需要得到漏洞补充的解释。最后法律解释还作为调节法律的稳定与社会发展变化之间的一种介体。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根据理解法条的方法不同,可以将法律解释大致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一)文理解释。文理解释是所有法律解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依照文法规则分析法律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以便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基本含义。

虽说文理解释为民法最基本的解释方法,但这种解释方法也有其明显不足。即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比如,词语的多重含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此深远的文化造就了复杂庞大的汉语系统,导致了一字多义、一词多义。就法律而言, “权利”这一标准的法律术语便可引出一系列法律上的相关概念, 如“特权”“权力 ”“豁免权”等,这些法律上的相关概念皆是“权利“在不同语境之下的意义。再或者,随着时间的变化,词语中的某些含义也在改变,再加上每个人对于相同词语的见解不同,就使得本来想当然的文理解释变得扑朔迷离。因此,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就仅靠文理解释往往是不够的,要准确把握法条的真正意义,还需要采取其他解释方法。

(二)论理解释。根据一定的学理和逻辑从法律的精神出发对法律进行的解释称为论理解释。论理解释包括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合宪性解释、比较法解释。

1.体系解释。体系解释:即根据法律条文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进行解释。具体说,根据法律条文所在编、章、节、条、项以及该法律条文前后的关联,甚至将法条置于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加以考察,以确定它的意义、内容、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的解释方法。体系解释的意义在于维护整个法律体系的连贯性的基础之上对个别法条进行相应的解释。

2.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从法律的起草和制定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如立法理由书、草案和审议记录等,分析立法者于制定法律时所作价值判断及所要求实现的目的,以对法律条文作出解释,推知立法者的立法意思。这对于修改前后的法律文本的对照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3.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按照制定某一法律目的去解释法律的条文。为了弥补文理解释和体系解释的不足,法官们总是力求能够通过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之时所做的价值 判断和想要实现的目的,想以此达到解释法律的最优标准。其实,目的解释是一种利益法学的思想观点,主张通过利益衡量,在裁判时考虑利益的位序来做出最后的判决。根据评价法学的理论,批判所谓的利益衡量和称重,所涉及的利益往往有多种价值难以判断其轻重,这也是其中的弊端之一。其次,随着社会的情势变迁和越来越多元化的价值选择,加上法律的稳定性导致法律条文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那么法条背后的目的和立法原意是否还能受到尊重已然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4.合宪性解释。合宪性解释是依宪法及位阶较高的法律规范,解释位阶较低的法律规范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法律体系分为一定的阶位,其中最上层为宪法,其次是各基本法,再次是各单行法规,以下是众多的法规。阶位较低的法律不得与阶位较高的法律相冲突。由于宪法的阶位最高,它决定了整个法律体系手工艺基本原则和基本的价值判断,所有的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

5.比较法解释。比较法解释是指引用外国立法例及判例学说作为一项解释因素,可以用阐述本国法律意义内容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主要应用于民法领域。比较法解释是通过比较参考外国立法及判例学说,来规范法律条文的解释。这样既能通过比较来吸纳外国法的精华,又能掌握我国法律对于某个问题所持的态度以弥补我国立法中尚存的不足,同时也是中国跻身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四、结语

法律解释,作为法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法律实施与运作中的一个重要实践问题,也是我们在研究与适用法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途径。法律解释既是法的实施和实用的前提,又是保证法的统一性、稳定性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媒介。无论运用何种方法进行法律解释,应该要符合立法原意和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同时解释结果不能损害和破坏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及统一性。

[1]姜保忠,法律解释及其在法律适应中的作用[J]. 法学杂志,2011,( 6)

[2][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M].东方出版社, 2006 :45

[4]陈金钊,论法律解释权的构成要素[J],《政治与法律》2004 年第 1 期,第 47 页

[5]林立,法学方法论与德沃金[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71

[6]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M],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 112

[7]江必新,在法律之内寻求社会效果[J],中国法学,2009,(3)

李思(1993-),女,汉,山西运城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经济法。

猜你喜欢

法律条文文理法学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文理生的battle
实质判断如何结合法律条文——“德发案”再审判决中的利益衡量评析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西夏武器装备法律条文与唐宋法律条文比较研究
法学
文理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两种模式下大学生不及格率的比较研究
情景剧教学在高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