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残疾人政策

孙 杰 李 楠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

孙 杰 李 楠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残疾人是最需要关心、扶持、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而绝大部分残疾人是具有劳动能力或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对残疾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我国残疾人就业率低、就业岗位层次不高、就业风险大、地区之间就业差异明显等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本文通过对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举措。

残疾人就业;问题;举措

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约为8500万人,残疾人人口基数庞大。由于残疾人自身生理方面的原因,残疾人的食品、医疗保健和居住等刚性支出远远超过普通的城乡居民,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活质量明显落后,这就导致了残疾人往往属于相对贫困的群体。

就我国国情而言,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保障,只有通过就业,残疾人才能实现其劳动权益和自身价值;才能摆脱贫困,改善生活状况;才能增强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才能以平等的姿态参与社会活动,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提高社会地位;才能分享社会进步发展的成果。

一、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作为全世界残疾人口数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将支持残疾人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头等大事。基于“权利”理念,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以《劳动法》为基础,《残疾人保障法》为主体,《残疾人就业条例》 、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法规和规章为补充的残疾人就业支持政策体系。从政策支持的内容结构看,已经形成了市场性就业政策、保护性就业政策和辅助性就业政策三个方面较完整的支持结构。

根据《2016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6年,全国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31.2万人,其中城镇新增9.3万人,农村新增21.9万人。城乡实名培训60.5万人,其中城镇13.7万人,农村46.8万人。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896.1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66.9万人,集中就业29.3万人,个体就业63.9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7.9万人,辅助性就业13.9万人,灵活就业262.9万人,451.3万人从事农业。盲人按摩事业稳定发展。不可否认,我国对残疾人就业支持的立法政策体系基本完备,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国城乡残疾人在就业人数、就业形式和就业能力等方面客观上还远远落后于社会平均就业状况,就业难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二、促进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低,劳动技能欠缺,择业意识不强

从残疾人自身角度讲,受教育水平低和劳动技能欠缺是制约残疾人就业的主要瓶颈,导致他们就业水平不高,只能从事一些不稳定的、简单的工作。残疾人所接受的特殊教育与正常教育完全脱节,残疾人想进入普通学校也存在着诸多障碍。受教育水平低以及身体障碍双重影响,使得残疾人获得高水平劳动技能的几率大大降低,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就业机会的获得。部分残疾人的择业意识不强也造成了其就业困难。由于身体的障碍,很多残疾人心理压力大,经常会出现一些自卑和畏惧融入社会的状况。

(二)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就业歧视仍然严重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发展,已经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残疾人就业因而雪上加霜。这固然是受到就业竞争激烈的影响,但是也和长期以来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有关系。很多用人单位无视残疾人的创造力和平等参与工作的权利,带着先天的歧视和偏见,主观地认为残疾人只是社会的负担,为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设置了巨大的障碍。此外,残疾人就业机会少,用人单位给残疾人设置的就业门槛高,残疾人的就业岗位低、工资待遇低以及容易被解雇等现象也是残疾人受歧视的表现。

(三)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政策相对落后

就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的供给政策来看,在教育培训政策方面,虽然在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之后,残疾人教育和职业培训有了不少改善。但是实际上这些职业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十分有限,无法满足适龄残疾人的培训需求。我国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政策相对落后,加上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残疾人职业培训机会稀少、教育程度低,使得残疾人就业变得更加困难。

三、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举措

(一)加强教育与职业培训,逐步实现残疾人就业由岗位提供向能力提升的转变

要从整体上提高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将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具体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普及残疾人义务教育,并实行政策倾斜。积极培育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第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实行分类培训。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培训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意向合同,实行定向培训,做到培训后有业可就。

(二)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劳动力市场

身体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政府应在康复工作中承担主要职责。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结合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和路线图,抓好康复资金来源和重大项目,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的训练服务体系,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加强康复人才的培养,重视高新科技成果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加快各种先进适用的康复器材研制。

(三)政府应负担起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主要职责,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

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弱势群体,完全靠市场竞争,不利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因此,政府在残疾人就业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监督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和《就业促进法》中关于雇用残疾人的规定,并从财税和金融方面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残疾人进行扶助,提高其就业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提高其就业层次。

[1]赖勤学,颜慧萍. 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政策探讨[J]. 税务研究,2015,(08):20-25.

[2]廖娟.残疾人就业政策效果评估——来自CHIP数据的经验证据[J].人口与经济,2015,(02):68-77.

[3]许巧仙.嵌入性视角下残疾人就业支持的制度困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74-79.

[4]张晓筱,柯卉兵.社会政策视角下的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J].桂海论丛,2014,(02):101-104.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残疾人政策
政策
政策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助企政策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政策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