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战略下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的探索

2017-04-15万海颖张启后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井冈山红色旅游红色

万海颖 张启后

(1.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2.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文安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 廊坊 065000)

“互联网+”战略下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的探索

万海颖1张启后2

(1.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2.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文安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 廊坊 065000)

互联网与旅游业的结合,是大众旅游时代传统旅游行业通过智能升级、运营升级、服务升级等方式完成自身创新的一次改革契机。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的发源地,凭借了自身独有的文化资源和政府的适时打造逐渐确定了井冈山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的龙头地位。但井冈山旅游存在的旅游主题单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也逐渐暴露,本文运用 “SWOT”分析法对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互联网+”行动提出了品牌建设的相应策略。

互联网+;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

一、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现状

缺乏“互联网+”运用的建设背景:品牌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brand”或“trademark”,原本是指中世纪烙在马、牛、羊身上的烙印,用以区分不同的饲养者。如今,品牌的内涵早已超出这个含义。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教授凯文·莱恩·凯勒在其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中提到“品牌的功能,就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个地方,并对它产生一些好的联想。”①

缺乏“互联网+”运用的建设特点 :目前,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政府扮演者“领头羊”的角色,把握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大方向,引导协调其他主体的传播行为并提供组织保障。且相对于其他红色地区最大优势在于井冈山是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在中国革命中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地位。②陆定一说过“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集革命人文景观和优美自然风光于一体,在构建红色文化品牌传播时具有红绿辉映的特色。③

缺乏“互联网+”运用存在的问题:如今的井冈山在红色文化所依托的革命历史事件、历程、人物等与其他地方都有不同,但红色产品的功能基本相似,静态展示性项目仍是景区主体,展示方式也是以遗址参观和物品展示,文字加图片为主要形式,仅仅依靠产品本身很难从众多的竞争品牌中脱颖而出。

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具有丰富党史知识和文化素养创意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加之投入有限,对于红色文化没有深入开展调研。④

二、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在红色旅游品牌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SWOT分析方法来认清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威胁,并寻求如何挑战机遇、扬长避短,促进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的优势(Strengths) 。井冈山具有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这块红土地的发展,长期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拨款。另外,井冈山充分发挥红绿交相辉映的旅游优势朝着从单一的门票型旅游经济向综合旅游经济转变,拓展了客源地市场,强化了与衡山、韶山等景区合作,启动了井冈山、永新、遂川红色旅游一体化工作。在交通条件方面,随着衡茶吉铁路、井睦高速公路的陆续通车,列车、航班的不断加密,井冈山相对其他边远革命老区具有一定的优势。⑤

(二)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的劣势(Weakness) 。国家系列改革文件的出台和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红色文化传播注入活力动力,但改革释放效应和红利短期内还无法体现。加之政府能力职责有限,在招商引资,宣传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等。其次,井冈山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不够,缺乏创意。再次,井冈山景区内纪念馆和旧居,宣传、展示方式和手段比较陈旧、单一、参与性差。最后,资金不足,缺乏创新人才,与延安、西柏坡、遵义等著名红色旅游景点相比,井冈山在建设红色旅游品牌上显得信心不足、力量薄弱。

(三)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的机会(Opportunities)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事业,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红色旅游已走进大众的眼光并迅速得以升温。⑥

(四)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建设面临的风险(Threats) 。井冈山旅游一直以“红色面目”示人,政治色彩较为严重,容易引起个别游客的偏见,很难吸引广大的青年受众。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使传播渠道变得复杂,信息传递变得迅速,虚拟空间里无障碍的意见交流使受众有了充分选择,这为更好的推动红色旅游品牌建设提供了机遇,也面临了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挑战。

三、借助“互联网+”促进品牌建设的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多维度整合红色资源,创意转型。以创意转化资源为资本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⑦也是红色旅游从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挖掘资源、利用资源、整合资源的新途径。井冈山拥有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若能够以创意为导向,运用新的形式实现红色资源及相关资源深层次的开发,必将会使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开拓新的途径,实现品牌升级。⑧

(二)结合互联网多形式体验红色文化,因材施教。井冈山应当着手让广大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多形式体验红色资源,因材施教。具体设计一些“井冈山精神”培训课或野外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寒暑期开设青少年红军特训营,平衡旅游淡旺季,弱化红色旅游的时间壁垒。围绕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开发一套网络游戏、对革命烈士的红色传说开发动漫系列作品;使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代替传统模式,在一些红色景点可大胆采用手机验票、声光电演示、感应讲解等形式,增强青少年游客的好奇心和体验性;拓展网上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在网上开设红色经典微型选修课,举办红色文化微视频创作比赛等等,提高青年团体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动力。

(三)借助互联网多方位提升红色品味,引进人才。人才是地方实现综合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井冈山非常缺乏高素质的宣传、策划、管理人才。要想实现红色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一是制定特殊的人才管理政策,给予特殊人才特殊待遇;二是将这些特殊人才集中在一起,成立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研究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打造的各个模块,统一开发;三是努力提高井冈山全民素质,借助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普及红色文化,号召全民参与,人人都是宣传员。

四、结语

近十年来,井冈山的红色文化传播势头良好,但同时在发展中也着实存在一些问题,井冈山要想在新时期的大环境下促进红色旅游资源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借助“互联网+”行动的大势,开发智能高科技的旅游体验形式,制定专门的人才管理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作用,从而增强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提高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的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走在全国红色旅游队伍的最前列。

[1]闫兴亚,张英明.红色区域旅游合作的构想[N].中国旅游报,2004-11-03.

[2]张俊才,董显苹,徐婷婷.红色旅游潮涌中国[J].中国经济周刊,2005,(2):1-4.

【注解】

①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0

②杨芳平.品牌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8

③孙家骅,等.红绿辉映井冈山[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④余凤龙,陆林.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J].旅游学刊,2005,20(4):56-6

⑤闫兴亚,张英明.红色区域旅游合作的构想[N].中国旅游报,2004-11-03.

⑥张俊才,董显苹,徐婷婷.红色旅游潮涌中国[J].中国经济周刊,2005,(2):1-4.

⑦欧阳友权,杜鹃.我国文化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5):6-11.

⑧发展红色旅游要坚持科学发展观[EB/OL].红色旅游网(http://www.xibaipo.com).

万海颖(1994-)女,汉族,江西抚州,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井冈山红色旅游红色
红色是什么
井冈山诗五首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追忆红色浪漫
井冈山抒怀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