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绒制品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改进

2017-04-15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羊绒财务财务管理

段 婧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羊绒制品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改进

段 婧

(武汉工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经历着严峻考验。其中,羊绒行业作为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典型代表,也必然经历着新经济变革的洗礼,首当其冲的,便是低水平的企业管理。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当着指引民营企业健康运行的指南针角色,而且更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财务管理已成为民营羊绒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严重限制甚至阻碍了企业发展。面对新的形势要求,本文结合羊绒行业经营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详细分析其现状与原因,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及建议。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一、 行业概况

中国羊绒产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从第一羊绒资源大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羊绒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大国。世界原绒产量年产量在16000吨以上,而我国就占到75%,并且拥有全球80%以上的山羊绒绝对出口量。至2008年,我国羊绒行业发展到2600余家大中小企业,在北方形成了以 “鄂尔多斯”、“雪莲”、“圣雪绒”、“清河”、“临河”为代表的品牌加工基地。然而2008年以来,受全球经融危机的影响,成本上升、汇率变动、国家出口退税减少、国际市场萎缩等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西部地区羊绒企业的出口创汇,更对羊绒制品企业自身利润的实现造成了沉重的打击。2009年1月至6月,中国无毛山羊绒出口量为754.8吨,同比下降34%,出口金额5021万美元,同比下降45%,出口价格6.64万元每吨,同比下降18%,此时的绒纺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市场和利润空间缩小,纷纷限产、转产、停产。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为例,截止2012年底,羊绒制品加工企业数目降到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只有不到200家加工企业勉强开工,甚至连内蒙古地区最大的羊绒生产加工企业——鄂尔多斯羊绒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对其从事绒纺业的子公司进行了合并重组,由原来的26家合并成12家。可以说,金融危机的持续,结束了民营羊绒生产企业以量取胜的时代,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生产加工能力过剩加剧了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凸显了民营羊绒生产企业薄弱的抗风险能力,因为在卖方市场为主导的前提下,丰厚的利润回报会暂时蒙蔽经营者的双眼,这时的企业管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相对次要的,而一旦买方市场占了上风,经营效益锐减,企业管理存在的漏洞才会暴露无遗。

如何化危为机,如何从容应对严峻形势下的行业生存,对于羊绒生产这个我国西部典型的支柱型产业来说,意义深远,而作为与企业经营活动息息相关的财务管理,无疑在指导、规范、监督、控制等方面为大、中、小型民营羊绒企业的日常生产运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羊绒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理论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中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到目前为止,先后出现了4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利润最大化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原则。但总的说来,资本增值是所有企业的本质追求,企业的所有目标都会归结于财务目标,因此,企业目标也往往等价的表达为财务目标,羊绒生产企业也不例外。公司的财务管理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将其作为财务决策所依据的最高准则,作为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在企业中,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在企业管理中,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可迅速地在企业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可以将企业实际的运行状态迅速的加以量化,而财务管理职能也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始终服务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对于身处西部地区的羊绒生产行业来说,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和财务管理技术是相当匮乏的,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都急需调整,甚至是改革。

三、 制约羊绒企业财务绩效的内在原因

尽管羊绒生产企业存在行业特质,与其他企业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方面甚至差异很大,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是相似的。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企业正常生存的基本保障,简言之,就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财务关系是发生在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它隐含在财务活动中,而财务活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一般来说,它与企业的生产周期相步调一致,包括了决策、预测、计划、控制、分析、检查六个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循环,构成了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并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利润分配活动三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处理财务交易。

(一)产权不明晰导致分配有失公允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是所有民营企业的通病。有很多的中小型羊绒生产企业都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并且以厂为家,以家为厂,家庭财产和企业资产划分不清,更有甚者,还存在原始产权主体界定模糊的现象,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主体不明确,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的现象比比皆是。另外,由于集权管理的存在,各股东间及员工的劳资利益分配机制往往难以合理。有的民营企业主借助其对企业的控制操纵成本,减少利润,损害小股东利益,轻视劳动者利益,如没有合理的工资标准和股利分配方案、提取的公益金不按规定用途使用、劳动保护和职工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到位、不缴纳社会统筹基金等等。羊绒生产行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季节息息相关的工种,而在一些中小型的加工厂,从事羊绒纺织的工人大多是计件付薪的临时工,其应得收益根本不能得到保障。

(二)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理念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民营羊绒生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弊病就在于缺乏严谨科学的企业管理指导思想,企业经营者普遍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近年来,羊绒生产企业在技术和质量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仍有登堂而未入室之感,大部分企业停留在初加工、低档次的水平,维持了一种低水平的数量型增长,一味追求生产经营,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大部分财务工作从基础开始就没有打下坚实基础,结果导致一系列财务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作为一种高端消费品,羊绒的特质决定了羊绒生产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

每年春季,是各个羊绒生产厂家推出新款接受订单的季节。进而一个夏天的忙碌,为了在秋冬的服装市场上大显身手。这样的季节性经营,据必须要求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统计制度,实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减少资金闲置的同时保证按需供给,在不增加过大负债的情况下利用财务杠杆,增加企业资产的周转效率,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由于管理者素质低下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不够,不仅是财务管理流程不能正常运行,更使企业的资产管理如同一盘散沙。

(三)金融环境恶化加大融资难度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已经成为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羊绒生产企业本身属于服装行业,又与畜牧业密不可分。自行业发展初期至今,民营羊绒生产企业筹资渠道有限,基本都是依靠企业往年的留存利润以及民间借贷。由于管理有失规范,羊绒生产企业的财务状况不透明,导致这些企业在向金融机构贷款时无法提供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考虑到偿债能力的风险,有些金融机构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担保,或者提高贷款利息,从而加大了贷款所负担的财务成本。当然,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

最近几年,羊绒制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被人民币的被动升值所削弱,其影响几乎覆盖了所有出口型产业。由于国内羊绒企业的原材料、人工等生产成本都是以人民币结算,而出口销售都是以美元结算,加上羊绒产品的订货生产到交付销售的时间差内,出口售价显然无法适应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趋势,所以导致企业在结汇环节损失了大量利润,甚至有些企业在出口回款转换为人民币后出现了负利润的情况。在一轮轮的价格战中,中国的羊绒生产企业迫于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提高出口报价,结果遭遇了印度、巴基斯坦等新兴纺织品出口强国的低价竞争,最终造成产品出口增速下滑并损失了部分出口市场的局面。无奈之下,诸多羊绒产品专为内销,出口大幅度萎缩。另外,国家货币政策从紧、市场需求不足,以及消费者和经营者对世界经济的悲观预期,都是造成羊绒生产企业金融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四、 模式改进

要想解决羊绒行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从整体出发,细微处着手,除了制定严谨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之外,还要要求企业自上而下的严格执行。如何分配企业实现的税后净利润要考虑下列因素:(1)股东对分红的要求(2)企业发展对保留盈余的要求(3)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具体因素(4)股利政策的连续问题。在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具体因素中,应特别注意,羊绒生产企业各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是提高产品质量、按期完成生产任务的关键执行人。定制合理的工资标准,保障职工福利,无疑是激励员工的最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人才不流失。

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状况,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对策。

(一)明晰产权以及分配合理化

正常状态下,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投资、筹资、利润分配的决策者。企业盈利后,公司要考虑在满足公司所有者利益的同时又留有足够的资金以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所以,实施现代财务管理不仅要必须明晰企业的产权关系,而且还要在股利政策的制定上多下功夫。

(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销售及采购业务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企业领导人应重视企业的资金营运管理工作。企业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将保证合理的资金需求作为首要任务,而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资金使用成本,并且要保持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解冻融资瓶颈与加强风险管理

有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管措施,可以说,民营企业向金融机构争取贷款缓解资金紧张的可能性又进了一大步。严谨的账务处理和数据记录可以使企业经营者有效判断资金需求,不过分增加企业的负债,同时给金融机构提供了贷款审批的理论依据。当然,最近几年中,我国经济的运行趋势和政策导向或多或少的影响着金融机构的放贷规模,但是比较其他行业而言,羊绒生产作为区域性代表行业,也作为农牧畜产业的关联行业,只要是有一定生产年限和经营规模的羊绒生产企业,财务管理等企业管理制度健全,销售和生产都有良好势头金融机构在贷款企业准入条件上要稍稍放宽。

[1]候琛,宋敏修.财务管理职能的创新刍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13-114

[2]童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1(9):197-198

[3]夏合群.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170

[4]孙意.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1(8):57-58

段婧(1987-),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管理学硕士,助教,武汉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羊绒财务财务管理
羊绒鼯鼠新物种被发现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澜点杯”第二届羊绒色彩设计大赛暨澜点羊绒第八届品质日大会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