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综合”优势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2017-04-15薛英杰

奋斗 2017年8期
关键词:综合项目区县域

薛英杰

发挥“综合”优势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薛英杰

黑龙江省松嫩、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启动以来,省农发办按照省政府关于“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的要求,多次开展调研,精心谋划发展思路,打破以往传统工作模式和框架,围绕全省“五大规划”,着力推进改革创新,通过整合农发内部资金,发挥部门“综合”优势,集中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

发挥职能优势

着力推进资金使用改革创新。将历年分别管理的土地治理、产业化、部门、科技等项目资金先行打捆使用,创新投入方式,放大投入效应,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4年全省农发项目安排比2013年减少576个,单个项目资金额比2013年增加5倍以上,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以下简称“中省投入”)3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40个,其中富裕、拜泉、安达奶牛养殖及青贮饲料基地,肇东肉牛养殖及饲草饲料基地,中省投入均达到亿元以上。在资金使用方面,减少一般性投入,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支持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申报并实施农发项目,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扶持家庭农(牧)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4个,流转土地52万亩,项目区大部分实现了农民土地入股或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租赁规模经营。在努力争取更多中央财政资金的同时,引导企业增加投资、撬动金融资本、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大幅增加资金投入总量。2014年全省农发资金总投入达到46.6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2.83亿元,同比增长10.1%;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6.57亿元,同比增长33.6%;项目区农民、企业及合作社自筹资金17.23亿元,是上年的4.3倍。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以构建全产业链为路径,集中建设现代化农业大项目。2014年启动建设大型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27个,总投资高达28.1亿元,占全省农发资金总额的60.3%。项目区实行种植养殖与加工紧密结合,实现“五个配套”,即高标准农田与农机合作社配套、粮食烘干与仓储库建设配套、育秧大棚与浸种催芽车间配套、温室大棚与蔬菜保鲜储藏配套、规模养殖与饲料基地和粪污处理配套,发挥粮食生产、规模养殖、科技引领、信息集散、生态涵养、美丽乡村等功能作用,树立了一批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示范典型。突出大项目牵动,扶持培育主导产业,在全省初步形成特色鲜明、良性发展、逐步壮大的主导产业带或产业园。主要有以松嫩平原的北林、五常和三江平原的桦川、宝清等县域为重点的水稻产业带;以呼兰、青冈、海伦等县域为重点的玉米产业带;以克山、讷河、望奎等县域为重点的马铃薯产业带;以克东、富裕、安达、肇东、龙江、宾县等县域为重点的奶牛和肉牛产业带;以双城、大同等县域为重点的棚室蔬菜产业园;以海林、汤原、东宁等县域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园。

着力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省级下放了物资设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竣工验收三项管理权限;将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管理权下放到市级,物资设备政府采购管理权下放到县级。积极推进项目与资金统管制度改革,县级农发办重点负责管好项目,通过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将资金管理职责逐步向财政部门分解,革除项目与资金统管的体制弊端;项目评审由过去省农发办主导,改革为专家主导、农发办组织,重点解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问题。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健全完善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和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继续严格执行农发资金县级报账、定期审计和同步监督等制度,不断提升资金和项目监管水平。

做好“综合”文章

以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把项目区打造成产业基地核心区。重点加强三个建设,突出三项要素。三个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支持“旱改水”和水田改善,因地制宜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大力推进节水农业,解决好大型喷灌设施损坏或闲置问题。二是加强农机装备建设。根据实际需要,配套建设农机合作社,装备先进适用农机具,推进项目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三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继续配套建设水稻育秧大棚、浸种催芽车间、烘干和仓储设施,发展智能温室、大棚、保鲜库、冷库等设施,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三项要素:一是生态。项目区要因地制宜建设好农田防护林、水土涵养林和经济林,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鼓励使用有机肥、机械灭草、生物灭虫,支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二是高产。引进和繁育优质高产品种,采取先进适用的栽培模式和技术,项目区单产、总产都应高于非项目区20%以上。高产还要高效,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引导项目区农民发展订单农业,生产优质高效粮食和高效经济作物。三是标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把项目区打造成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区。同时,注意与发改、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搞好协调,按照统一规划、分头实施的原则,分工配合,防止重复建设。

以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为己任,把项目区打造成县域经济主导区。在稳定粮食产能基础上,养殖业要坚持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生态化方向,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重点支持我省水稻、玉米等粮食加工产业和“两牛”产业发展,积极支持蔬菜、食用菌、林下经济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要扶龙头、建基地、培育市场,完善产业链条。扶持企业加强技改,提高加工层级,引带跟进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企业核心生产力和整体拉动力,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龙头集群,引领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重点补贴年加工能力10万吨玉米、水稻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工竞购政策性粮食,支持企业延伸产品链条,保证并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支持稳定的产业基地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实施的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原则上要全部建成与龙头紧密连接的种植基地,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养殖基地建设要达到产品高端化、品质优良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智能化、环境花园化。支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建设产地集配中心、冷链、仓储、检测、电子商务平台、废弃物处理等基础设施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项目,优化农产品流通链条。安排专项资金,与商务厅联合,重点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做大做强。

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牵动,把项目区打造成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先行区。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要与农机合作社建设紧密结合,重点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建设项目,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优先立项。产业化经营项目全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允许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和自建农发项目,取得成功经验的及时总结推广,具有发展潜力的加大扶持力度。要细化和落实扶持政策。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土地流转、联户经营、托管生产、订单农业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纳入扶持范围,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设立融资担保专项资金、担保风险补偿基金试点,为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平台。

以建设生态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项目区打造成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生态保护区。要调整和优化开发布局。按照各地资源分布、要素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考虑,优化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布局。将松嫩、三江平原划为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突出开发粮食和畜牧产业;将大、小兴安岭地区划为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区,重点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其中对于拜泉、龙江、嫩江、北安、穆棱、宾县等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半丘陵县域划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治理区,突出以治沟、治坡为重点的小流域治理;泰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风沙严重的县域划为风沙治理区,突出以植树造林和涵养水源为重点的风沙治理。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发和保护并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程。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逐步减少和停止开采地下水资源;大力支持循环农业发展。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防止农膜污染,促进残膜回收;支持低碳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设施建设。今后,水田项目区除干渠以外,一律不得使用混凝土进行衬砌,农田道路严格控制混凝土路面。同时,农业综合开发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将解决好项目区所在乡村环境脏乱差、村容村貌不整洁问题,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一个附加条件,生态治理不好,环境脏乱差的不予立项。

(作者系黑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农发办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温润泽wenrunze@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综合项目区县域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