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7-04-15马万姣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互联网+德育

马万姣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马万姣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随着“互联网+”的开发与运用,“互联网+德育”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正在逐渐被社会关注和开发。但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隐匿性、虚拟性、便利性、互动性等特点,给“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正确分析“互联网+”这一理念,并且把它融入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去,创造出新的德育生态,积极解决德育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对于完善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机制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互联网+”;大学生;德育

随着“互联网+德育”行动的提出和实施,开启了高校德育的新业态。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但是,之前的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仅仅局限于以德育载体的形式出现,两者在融合的程度上显然不够。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德育教育的引擎和驱动,是推动高校德育教育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互联网 + ” 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已经突破传统的对互联网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从技术到思维、理念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的创新。是目前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新途径。并且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意见》中,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一方面对于指导大学德育工作者将互联网思维与实际工作结合提供新的方向;另一方面,将大学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视野。而“互联网+”战略的展开不仅给政治、经济、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德育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行动计划让互联网+XX传统行业变为互联网XX行业,“互联网+”时代来临。其所发的产业革命,绝不限于经济领域,教育领域同样也开始了一场变革。尤其是给“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如果说互联网+金融=便捷的金融服务,互联网+民生=智能高效的社会服务,互联网+教育=分享均等的教育资源,那么“互联网+德育=?”如何使等号后面的效益最大化成为新时期众多高校德育工作者反复思考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德育,将会使德育教学和实践都围绕互联网进行:第一,德育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德育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从而使德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可以共享平等的德育资源;第二,德育资源通过互联网重新配置和整合,极大提升了优质德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第三,德育方式依托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道德学习和实践的伙伴模式,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活力[1]。因此,“互联网+德育”不仅是将互联网这一工具运用到德育教学和引导过程中,而且依托互联网,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使德育工作从理论走向实践。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为顺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5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进展和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有关情况,并提出了以“三通两平台”为重要抓手,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2]。全国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由于应用互联网需要一定的技术,也给“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机遇

1、拓展了高校德育的空间

由于网络教育具有超地域性、交互性和低成本性等优点,使得在网络上没有地理的界限,交互式远程教育为德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通过“互联网+”,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3]。

2、丰富了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课程都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这很明显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不可能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而互联网的出现则可以丰富德育课上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将多媒体设备直接与网络相连接,通过播放网络视频,浏览相关的网页等对大学生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工作,这要比老师单纯讲解要好的多。

3、增强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社会又有着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德育工作中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贴吧上的言论,或者通过专门调查,收集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在网络上就学生关心的问题组织讨论,通过设置专栏的方式进行解答,发布正确的思想信息,使我们在进行德育时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

1、高校德育在大学生成长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借助可控媒介的单向传输形成较大的舆论优势和时空优势,在大学生成长环境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高校德育工作者有目的、有组织经营的德育环境与互联网广泛复杂的环境交织在一起,互联网巨大的信息资源拓宽了大学生的认知渠道,大学生不再轻易地接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并质疑教师的权威性,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4]。

2、大学生的伦理决断力和道德意志在互联网世界中面临挑战

由于互联网信息过滤的不严格,有用的信息与无用的信息同时被生产,低廉的上网成本和较低的上网门槛,促使大学生在网络中构建自己的世界,并在不自觉中患上“精神麻木症”,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主流的伦理观念己淹没于散沙式的个人追求中,自觉的道德追求己隐匿于信息的随意接受之中。个体伦理无法使个人的行为保持全方位的确当性,公共伦理无法使社会维持相互协调的人心秩序。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伦理决断力面临考验。网络环境中信息伦理是多元化的,使大学生的伦理决断力和道德意志面临挑战。

3、“互联网+”对德育队伍的现代化素质提出了更高需求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被看作是某种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他只需传授知识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了集体知识的合作伙伴,他应果断地站在变革的前列,对这种知识加以重组。”然而面对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和变化着的教育对象,德育队伍表现出很多不适应。突出表现为知识储备的不足和知识结构的单一、新媒体知识和运用技能的缺乏、运用新媒体进行道德教育的主动意识不强等[5]。因此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是信息时代德育发展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互联网 + 德育”是指以网络为媒介,以网络的本质和影响为前提,促使在线人员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德、素质和道德观念的虚拟实践活动,“互联网 + 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互联网 + 德育”的发展拓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互联网 + 德育”条件下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要在实施途径、大学生和德育工作者个体成长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互联网+德育”的认识力度

这就要求管理部门不仅要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大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断提升平面认识,即通过统一培训和自学等方式对其基本概念性、内涵性界定进行充分学习;另一方面,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从根本上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主动性。要提升立体认识,即高校要协同德育工作者、网络管理人员、优秀教师组成联合团队,通过课题研究、交流互动,深刻探索“互联网 + ”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发挥其德育优势,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校园氛围[6]。

(二)运用互联网融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成果

德育活动是知、信、行的统一体现。知,作为前提,即德育课程的理解和感悟。这就决定了德育实践与德育课程的融合关系。在“互联网 +”介入后,学生获得信息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复杂多样,有些甚至有悖于主流道德观取向,如网络上关于“老人倒地扶不扶”等热点话题,既影响着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也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实践[7]。因此,在“互联网 +”介入德育实践的过程中,德育教师应充当学生认同道德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者,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三)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力量对于搭建德育资源网络平台的作用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实现有效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优势力量,以“德育”为网络主题,开辟“网上德育园”,建立起基于资源共享共进的平台[8]。在这一平台上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爱国主义影片和爱国主义歌曲,再现中国历史,从德育课程、德育资料、德育案例、德育文献等多方面给教师、给学生、给家长及每位教育者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通过与教育专家的直接对话提升教育者的工作艺术,栏目中还可以设置互动平台,来访者通过建论坛发帖子等形式进行远程交流,学生在这样的健康网络世界中,自由表达,在感受网络魅力的同时,丰富自身的内涵,开启心灵的窗户,真正发挥网络的优势,发挥德育网站的阵地作用。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更容易展开,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挑战与机遇。高校德育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互联网+”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因素,及时规避和解决互联网给大学生德育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断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模式,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1]王红君.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2):17.

[2]赵菁.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探寻[J].青年文学家,2010:159-160

[3]张改娥.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1,(5):44.

[4]那贵玲.“互联网+”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10.

[5]李锦源.“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德育有效性研究[J].德育研究,2016,(15):35.

[6]冯婧.“互联网+”概念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探讨[J].创新教育,2013.(15):40.

[7]伍洁,贾震.网络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浅析[J].科技资讯,2008(15):25

[8]黄慧敏.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德育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0.(10):20

马万姣,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互联网+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