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市台民生新闻存在现状及发展出路

2017-04-15乔家宏

青春岁月 2016年24期
关键词:生存现状民生新闻

乔家宏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民生新闻发展得很快,地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不同于省台和中央台,新闻素材相对较少,又有局限性和制约性。如何能将地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办好,办出特色,任重而道远。笔者从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和出路,简单阐述地方电视媒体所办民生栏目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民生新闻;生存现状;发展出路

近年来,我国的民生新闻发展得很快,地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不同于省台和中央台,新闻素材相对较少,又有局限性和制约性。如何能将地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办好,办出特色,任重而道远。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就民生新闻的发展进行论述,以进一步研究地方电视媒体所办民生栏目在现状上困境和寻求的出路。

一、地方台民生新闻的现状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历史较长。电视民生节目的特点是以平民化的视角和短平快的特点让新闻节目更加鲜活,创造了更高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但是近些年,民生新闻的收视率不断下降。

1、新闻事件琐碎化、肤浅化

民生新闻往往报道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情,但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往往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例如下水道堵塞、房子有问题、病人需要救助等等。如果一个栏目乐此不疲、连篇累牍地重复报道这些内容,不但反映了从业人员视野狭窄、对“民生”理解偏颇,还会使观众无暇顾及新闻背后的严肃命题。

2、小题材硬做成大文章

有时候,记者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往往忘记了新闻的客观真实的原则,故意夸夸其谈,甚至添加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识。甚至在一些社会刑事案件的报道过程中,夸大其辭,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更有甚者,令群众人心惶惶,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新闻过度煽情,脱离实际

新闻以情动人很正常,但一旦过度煽情,给人的感觉就有点过,起到反感的效果。例如在报道需要救助的病人时,记者原本是想帮病人筹款治病,但是记者老是让病人亲属哭哭啼啼呼吁大家捐款,这类新闻多了观众就麻木了,也起不到记者原本想要的效果。

4、越俎代庖扮演专职部门

民生新闻关注民生,常常通过舆论监督,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时常促使相关部门解决不少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在媒体因帮助百姓而沾沾自喜的同时,老百姓也产生了一种“有事情找媒体”的错误观点。因此媒体越俎代庖的事情时有发生,充当一定职能部门的角色,而忘记自己原本是“信息传输”和“交流”的功能。

5、舆论导向不正确

民生新闻的立场往往比较明显,就是站在民众的角度。但有时媒体会先入为主,在报道过程中忽略一些事实,没有听取多方的意见和说法,令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打了折扣。比如一些记者对于市民生活中的水电煤气等方面的一些具体生活问题,不是切实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忽略由这一问题应该引发的深入采访。这些都是市民话语中主观化、非理性化、平面化的表现。这样的新闻不仅不能对舆论进行引导,反而只会将问题简单化,将社会利益推向对立。

二、地方台民生新闻需要的改变

地市级电视台要增加民生新闻节目“含金量”,提升节目普通关注度,就要彻底改变一成不变的民生类新闻的老方式和节目形态,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做出改变。

1、要注重投诉话题的遴选

选题要紧盯与社会和谐、民生幸福、生活美好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没有错,一些“家长里短”投诉服务一定要做好。但是也要明白,一档节目还是办给广播电视覆盖范围所有受众收听收看的,如果天天只停留在这类服务上,就会失去人的关注。所以,要注重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要对投诉电话进行遴选,从中发现具有挖掘价值的线索,使民生新闻节目真正成为百姓实现幸福生活的有力推手和展现政府部门、行业主管单位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塑造民生新闻节目的公信力、权威性和认可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2、注重线索的挖掘与延展

发挥民生新闻贴近性的优势同时,需要对一些新闻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在寻找新闻点中,展现其新闻的广度和深度。广度和深度的挖掘要善于抓住事件的“关联点”,向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方面扩展,对看似孤立的事件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变一个人、一件事的投诉为大家都关注的话题,通过信息量的增加,提高普遍关注度。要通过对“深度”的挖掘与探索,探求本质,揭示事件的规律,从单一的普通话题中挖掘出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以引起共同关注。

3、民生新闻要“接地气”

时常会听到抱怨,现在地市台的民生新闻难做,有线电视上百个台,上下周边各媒体竞争激烈等等。其实一些民生新闻节目走出困境,提高服务水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握本地这一“独有”资源,“接地气”。

4、加强“主题策划”

一档民生新闻节目绝不能依赖每天从其他媒体那里获得相同的话题资源来生存。除了紧紧抓住那些“含金量”高的线索,进行“放大、深化、扩展”外,还要通过自主的主题策划打造一系列节目的“主话题”,成为节目的“纲”。对其进行连续多天重点挖掘、讨论,形成一定的“效应”,形成节目的“枝干”,形成节目的“特色”,形成节目的“灵魂”,最终塑造民生新闻的品牌形象,展现民生新闻节目的整体实力。

三、新闻架构要合理,凸显本土特色

民生新闻整体构架要迎合观众生活规律、心理需求,要体现浓郁的本土特色,地市级媒体如何在竞争中第一时间占领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将下班回家的观众吸引到栏目中呢?整体构架基本上符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简言之就是“现场看热点,快递看资讯,视点看门道;有话说,看看话题;没话说,看看故事”的收视取向和定势思维。本土特色,对于提高民生栏目特色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本土的民生新闻,讲述本土化的故事,谈讨本土化的话题,用本土化的元素来为栏目丰实羽毛,最大限度地为观众传达本土化的元素,唤起人们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关注。

四、结语

民生新闻的发展是有潜力和希望的,关键在于如何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民生栏目面临的困境也只是暂时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该重视在危机中寻求出路,针对栏目本身的特色和未来趋向,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乘风破浪,找到民生新闻发展和立足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金 曙. 地方台舆论监督栏目的困局与突破[J]. 视听界, 2011(09).

[2] 陈玉珍. 论我国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J]. 现代企业文化, 2009(5).

[3] 徐宝才. 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品质四大策略[J]. 中国记者, 2010(10).

[4] 许 强, 曾 鹏. 略论当今民生新闻的特点及其现状反思[J]. 湘潮, 2008(3).

猜你喜欢

生存现状民生新闻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基于城市盲人组织生存现状调研的大学生纪录片创作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生存现状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虎牙藏族民歌生存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