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人为何信奉关公

2017-04-15李子迟

新传奇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忠义关公关羽

世人为何信奉关公

关公成王成帝成圣,是因为关公故事在民间千年传颂;是因为千百万民众对关公道德精神的崇尚;更因为历朝皇帝借助关公之忠义思想教化臣民,一次又一次地追封关公。

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关公还被尊为商业的保护神,视为“武财神”,居于文武财神之首。在民间社会,关公被作为村落保护神和家庭保护神的地方比比皆是

根据可靠的统计数据,中国数量最多的庙是关帝庙。而关帝庙里面供奉的主神,就是三国时的大英雄关羽。很多人对关羽的印象,主要来源于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在这部小说中,关羽被塑造成了一位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大英雄,这位英雄曾经留下诸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传奇故事。

《三国演义》:让关羽的忠义形象深入人心

关羽由人到神,他自身的优秀品质是他走上神坛的根本动力,儒、释、道三教对关羽的争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关羽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关羽最喜欢读的书是《春秋》。而孔子写《春秋》这本书的初衷是要告诫大家恪守本分,不要有逾越之举。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关羽由于自小接受了这种儒家正统价值观的熏陶。在他帮助刘备建立蜀国天下的过程中,多次表现出的忠义之举让关羽的形象深入人心。

对于关羽的忠义之举,在《三国演义》中多有描述。

当年下邳之战,由于双方势力相差过大,关羽很快就败了下来。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妾,关羽投降曹操。曹操很惜才,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并且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还时不时的赏金赐银。但关羽从来都不心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还和曹操约法三章:第一,只降汉,不降曹;第二,礼待二嫂,不得怠慢;第三,一旦得知刘备下落,就会前往会合。虽说条件苛刻,但爱惜人才的曹操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答应了关羽。他幻想着关羽有朝一日能够被自己感动。大哥不顾妻儿和自己的安危独自逃命,曹操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即便如此,关羽的心里始终只认刘备一个主子,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关羽的忠义。后来得知刘备的下落之后,关羽毅然放弃所有金银珠宝,带着两位嫂子过五关斩六将,跋山涉水前去和自己的大哥会合。

火烧赤壁一战,曹操兵败出逃华容道。负责驻守华容道的关羽虽说出发之前立下了军令状要杀掉曹贼,但是真的遇到了落败的曹操时,不禁回忆起了曹操之前对自己的种种好处,于是冒着自己被杀的风险,放走了曾经对自己有恩的曹操。

有恩必报的“义”只是关羽众多忠义之事中的凤毛麟角,但也折射出了关羽高大的形象。关羽正是凭借着自己的忠义之举得到了百姓的喜欢和爱戴。

由人到鬼:死后800余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特别青睐

人物神化的崇拜在中国远古时期就存在了,这种信仰来源于灵魂不死的信念。古人认为,人死后,会以鬼魂的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做善事的人死后会变成善鬼,作恶事的人死后会变成恶鬼。

关羽一生驰骋江城,骁勇善战,杀敌无数,武艺超群,曾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之首。他留下了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诸多传奇故事。这样一个形象高大的人物却因一时的疏忽大意而败走麦城,遗憾而死。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心理好受一些,就开始臆造出关羽死后变成了满腹哀怨的厉鬼,四处倾诉自己冤屈,并亲自显灵找自己的仇人报仇,如装病骗关羽的吕蒙在夺取荆州不久就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在这种事例的宣传之下,大家普遍认为关羽死后变成了鬼魂。

古人对鬼魂都有一种敬畏之心,在关羽鬼魂显灵的说法出现之后,人们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拜祭关羽。不过这个时候的关羽还是一个孤魂野鬼,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神仙。但此时的显灵说无疑为关羽日后走向神坛铺平了道路。

民间对关羽的祭拜最早始于刘备,刘备得知自己的二弟被杀之后,命人建立了一座衣冠冢,寄托哀思,定期朝拜,蜀国灭亡之后,蜀中地区对关羽的崇拜就消失了,这估计和关羽常年征战在外有关。真正使关羽走向神坛,并越走越远的是关羽的遇害地——荆州地区。

关羽死后,当阳的百姓害怕关羽前来找自己复仇。就给关羽建了一个小土坟,每年进行凭吊。这个时候祭拜并不是为了祈求财源,而是祈求平安,希望关羽不要责怪自己。此时的关羽还没有走进神坛,只是被百姓作为一个厉鬼供奉。也正是由于民众对鬼魂的畏惧心理,使得早期的关羽庙宇阴森恐怖,关羽的塑像也是狰狞可憎。不仅如此,此时对关羽的拜祭也具有地域性,在全国的其他地方并没有出现。

在关羽死后的800余年中,关羽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特别青睐。

从鬼到神的逆袭:三教共敬,帝王加封,尊享殊荣

从三国到隋初,人们一直把关公视为盖世英雄。而把他作为神灵礼拜,始于隋朝。据《佛祖统记·智者传》载,隋开皇十二年(592),高僧智到湖北当阳玉泉山建庙传教,夜见一长髯神人,自称蜀将关羽,现为当阳山主,愿作佛门弟子。智大师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伽蓝护法神。

道教岂肯将中国本土的关老爷让于外教?到了北宋末年,就有了宋徽宗派张天师请关公为山西运城百里盐池灭妖(斩蚩尤)的传说,道教自此尊关公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

儒家并不与佛道争锋,而是顺乎自然地将“夫子”、“圣人”的桂冠奉献关公,形成了中华民族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大儒生罗贯中不甘落后,《三国演义》将关公刻画成集“忠义仁勇礼智信”于一身的儒家圣人,是关帝文化发展史上的辉煌里程碑。

历代帝王把关公作为“忠义”的化身,作为“诚信”的偶像,视为皇家保护神,屡屡加封,使关公从民间神灵跃升为国家祭祀的最高神祇。尤其是宋徽宗赵佶。面对外侵之敌,宋徽宗想不出更好的富国强兵之策,只有大兴道术,自称上帝元子太霄帝君降世,让朝臣们称他为教主道君皇帝。徽宗期望能得到关公神灵的护佑,他执政24年,关公得到4次褒封,从“忠惠公”到“崇宁真君”,再封“武安王”,再加封“义勇武安王”。

公元1328年,元文宗图帖睦尔即位之初,谥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蒙古统治者接过赵宋王朝的保护神,既能平衡汉人的心态,又能粉饰太平。

公元1582年,明朝万历下旨祀封关公为“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1590),朱翊钧再度颁旨,追封关公为“协天护国忠义帝”。封关公为“圣”,也是万历皇帝的杰作。万历四十二年(1614),又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如果说,明王朝把关公的尊崇推上了最高层面,清王朝则是系统而详尽地完善与完美了关公的人、帝、神体系。

顺治入关后,于公元1653年颁诏供奉关公,号曰“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皇帝以刘备转世自诩,亲政后不久,封关公为“协天伏魔大帝”之后,亲自驾临关公故乡解州,参拜关公,并言与关公灵像:“二弟,大哥看你来了”,书题“义炳乾坤”匾,悬挂于解州关帝庙内。

乾隆皇帝两次下诏,先后对关公加谥“神勇”、“忠义”,乾隆对关公的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至清光绪年间,皇室对关公的封号已长达26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今天,此封号碑刻仍矗立在湖北当阳关陵的中轴线之首。

关公成王成帝成圣,是因为关公故事在民间千年传颂;是因为千百万民众对关公道德精神的崇尚;是因为儒佛道诸教敬奉关公为本教之神灵;更因为历朝皇帝借助关公之忠义思想教化臣民,一次又一次地追封关公。从而,共同创造出一位中华民族“忠义仁勇诚信”的道德偶像。

(《中国文化报》、《鱼羊秘史》李子迟/文)

猜你喜欢

忠义关公关羽
“关羽”去世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传话游戏
华容道
这条忠义街
关公工艺
朋友的情谊
关羽大意失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