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2017-04-15饶丽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7期

饶丽娟

摘 要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学习的启蒙时期,也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时期。数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089-01

当前,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个人、企业,乃至国家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认识、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以及新思想,并逐步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这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谈一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认为,学生的创造性虽然没有客观的价值,但对学生自己说,从主观上看是新的,研究过程是创造性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师首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情境教学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因势利导,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探究。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时,笔者提前安排给学生一个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手工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在课堂上让他们将模型拆开,观察有哪些图形组成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然后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各图形的长、宽、高,思考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最后,教师加以引导,介绍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去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规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善于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多变思维

归纳与类比是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数学思维方法。只有具备了归纳类比能力,才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当碰到新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其形式、结构等表面问题切入,再联系所学的旧知识,以旧喻新,举一反三,总结出新知识。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笔者让学生各自准备了一张圆形纸片,在课堂上将纸片对折后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反复数次后,让学生观察圆形纸片上有什么变化。学生们都集中精神,认真观察圆纸片,有的说有折痕,有的说圆纸片上折痕有无数条。笔者给予了口头表扬,学生们的积极性也更高。后来有个学生发现圆纸片上每条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是一个重大发现,笔者再继续引导这位学生思考,圆纸片还有什么特点。这位学生发现原来若以折痕为界限,其两边的图形是完全重合的。笔者讲到:“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真棒!这个交点与折痕有专门的数学名称,大家翻看课本,看一看吧。”学生很快就在书上找到了圆心与半径的概念,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些知识。整堂课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口、眼、手、脑,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找答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有助于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三、大胆猜想,培养求异思想

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对于学生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教师不能直接批评,而应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奇特的想法与独到的见解,要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走上轨道。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与思考能力都有限,因此,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可过高,只要不偏离问题的中心即可。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了让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时,先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思考“能被3整除的数”具有什么特点?不少学生认为与“能被2、5整除的数”的规律相似,只要个位是3、6、9的数就能被3整除。对此,笔者出示了一组13、16、29、43、46……让学生算一算,原来是不能被3整除的。随后,又出示另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 12、 15、18、 21、 24、 27……答案是可能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通过引导,激起了学生的探索热情,最终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相关规律。

参考文献:

[1]李艳梅.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24(31):64-65.

[2]张素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11(33):18-18.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