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超越*
——以株洲茶陵县为例

2017-04-14范海军殷文贵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茶陵县老区贫困户

范海军,殷文贵

(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湖南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超越*
——以株洲茶陵县为例

范海军,殷文贵

(湖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自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茶陵县革命老区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脱贫成效;但也存在着农村生计资本匮乏、脱贫难度大成本高,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扶贫资金筹措渠道单一,驻村扶贫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此,要科学合理地界定贫困对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精准扶贫的跟踪监督机制,并大力开发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积极推进茶陵县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工作。

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贫困对象识别;扶贫资金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的根,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1]贫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贫困革命老区更是短板中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那就不是真正的脱贫,也不是真正的小康。加快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是一种饮水思源、让革命前辈含笑九泉的道德要求,也是一项培根固本、发扬老区人民革命精神的政治工程。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工作重点、主要任务、支持政策以及组织领导等多方面为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2017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全面落实“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以此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无疑为茶陵县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茶陵县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实践情况

茶陵县革命老区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点县、模范县,是毛泽东主席亲手缔造的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和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地。茶陵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地形地貌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茶陵县全县涵盖思聪、云阳、洣江、下东等4个街道办事处和湖口、秩堂、高陇、火田、 腰潞、虎踞、枣市、界首、严塘、马江、舲舫(乡)、桃坑(乡)等12个乡镇,管辖面积25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1036人(2015年末),拥有包括散居于各乡镇的藏族、维吾尔族、高山族等19个少数民族[2]。茶陵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片区特困县,集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边远地区等诸多经济和社会发展制约因素于一体,贫困面积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经济实力弱,是实现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截至2016年8月,茶陵县建档立卡贫困村80个,包括20373户贫困户,75666位贫困人口,分布于全县357个村[3]。

自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茶陵县各级政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重要讲话,积极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七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八大工程”,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4—2016年,茶陵县已累计减贫44899人,其中2016年减贫14313人,9个贫困村退出;全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初始建档立卡的75417人减少至30994人,贫困发生率从13.8%下降至5.5%[3]。迄今,茶陵县共派出4000余名县乡机关干部与1224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确保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名结对干部,真正做到了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然而,目前茶陵全县在册贫困户仍有12017户,包括42950人,贫困发生率7.5%。按照株洲市“三个率先”总目标,2017年要实现59个贫困村出列、2.1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进而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的重大目标。为此,2016年8月底,茶陵县人民政府联合相关部门,本着“ 扶贫精细化管理” 的理念,经过实地考察、科学分析和统筹规划,最终制定了《湖南省茶陵县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 年),这为茶陵县今后几年的产业脱贫工作绘制了蓝图,明确了方向。

二、茶陵县革命老区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毋庸讳言,精准扶贫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系统的浩大工程,在扶贫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特别是对于茶陵县这种地理位置偏僻、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基数大的革命老区更是如此。

(一)农村生计资本匮乏,脱贫难度大、成本高

生计资本是人们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资本总和,它主要包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五大部分[4]。一是自然资本。不可否认,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选择在茶陵县闹革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茶陵县山地较多、地形复杂,便于隐蔽;与此同时,恶劣的自然条件却让土地资源成为了农民的一种奢侈品。即便在今天,虽然交通条件整体上有了很大改善,但大部分农民仍然缺乏满足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二是物质资本。这主要表现为茶陵县的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落后、陈旧,精准扶贫的成本较高。三是金融资本。当地村民的经济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下,个人储蓄稀少,以至于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上比较匮乏。四是人力资本。这体现在茶陵县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个人技能上,由于地处山区,茶陵县农村本身教育资源稀缺,真正受过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五是社会资本,也就是当地村民所享受到的社会资源,包括信息、网络、文体、娱乐、商品等一系列社会产品。茶陵县的贫困村基本坐落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社会产品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总之,茶陵县五大部分的生计资本比较匮乏,这是其精准扶贫的短板,因此在扶贫工作中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高昂。

(二)贫困户识别不精准,存在虚报、瞒报现象

毫无疑问,精准扶贫重在“精”、贵在“精”,而要做到“精”,必须以识别出村里真正的贫困户为首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5]然而,在茶陵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往往没有做到真正的“精准”,即存在贫困户识别不精准的情况。众所周知,收入标准是识别贫困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这在建档立卡时是要准确填写的。但据我们调查发现,一方面,不少比较贫困的村民根本就不知道建档立卡的事情,也不知道自家到底有没有建档立卡;另一方面,即使是建档立卡的村民,他们所报的收入往往也是“虚报”“瞒报”,纯粹流于形式,以至于在建档立卡过程中,有些家庭条件相对好的村民所报的收入比真正贫穷的村民所报的收入低好几倍。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那些“虚报”“瞒报”的村民所得的帮扶或者补助就更多,而那些老实的村民却得到很少的帮扶或完全被排除在帮扶对象之外。为解决这个问题,村委往往通过民主评议的方法来确定贫困对象。这一方式对于确定绝对贫困户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很难识别出相对贫困户,最终导致部分相对贫困的家庭被排斥在扶贫对象以外。正如茶陵县扶贫办的一位工作人员所透露的那样:“民主评议并非万能的,它所起的最大功效就是识别出绝对贫困户,而由于村民自身的私心或者村民之间的矛盾,相对贫困户的确定就存在很大争议。”这无疑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值得我们深思。

(三)扶贫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群众生活水平无实质改善

自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尽管政府大力提倡各种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其中,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效果并不明显。从目前来看,中央财政资金仍然是茶陵县精准扶贫的主要来源,虽然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等地方政府为精准扶贫筹措了一部分资金,但毕竟有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要求配套的扶贫资金因为地方财政拮据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导致部分扶贫产业不得不暂时搁置,只能等待上级财政资金或者下一季度财政资金到位才能恢复发展。不仅如此,由于资金筹措渠道单一,扶贫资金有限,不少贫困家庭或者个人得到的专项扶持资金虽然很早就已经确认,但却迟迟不到账,往往会拖一年半载,村民意见较大。我们在茶陵县湖口镇调研时,一位段姓村民无奈说道:“我家对土坯房进行改造,国家补贴一万元,同时可以向农村信用社贷款6万元,可是新房已建起半年了,国家补贴的那一万块钱仍然没有到账,而信用社的6万元贷款直到新房快完工了才到账。”另一位郭姓村民则抱怨道:“我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并且也得到了相应的补助,但是补助却少得可怜,自家养了6头猪,只得到了一千多的补贴,还不够猪仔成本;而我家建新房子,村干部原本答应给两万块的补助,可新房开工后又说没有名额了,于是我只能想办法东拼西凑地借钱,勉强建了一层楼,连装修的钱都没有。”从村民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扶贫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加之地方财政紧张,贫困户所得到扶贫资金不仅少,而且往往会延迟到账,由此致使贫困户的生活水平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四)驻村扶贫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驻村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对一”“点对点”的扶贫方式,实实在在地了解每一户贫困家庭发生贫困的真正原因,从而“对症下药”,确保每一户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人员都能切实享受到国家精准扶贫的福利,摆脱贫困的泥潭。但是,驻村扶贫的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茶陵县各贫困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大多来自政府、事业单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先前本职工作的原因他们很难将扶贫作为自身的本职工作。这样一来,驻村扶贫干部就会出现“ 身在村庄心在机关”的现象。另一方面,按照湖南省扶贫办的规定,驻村扶贫干部的驻村扶贫时间为3年,并且在这3年时间中可以视具体情况实行轮换,如此短的时间要想做出成绩谈何容易。况且,驻村扶贫干部在任期间,其主要工作是配合村干部完成诸如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等上级交给的任务,他们并没有权限独立开展扶贫项目规划工作。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驻村扶贫干部发挥自身的潜力和特长,因此不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扶贫干部的考核、奖励机制比较模糊,很难得到有效贯彻,因而大大降低了驻村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致使驻村扶贫工作形式主义明显,效果欠佳。

三、茶陵县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的应对策略

精准扶贫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项史无前例的宏伟事业,是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国家战略。为确保我国7000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6]为此,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积极作为,努力克服精准扶贫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和挑战。

(一)科学合理地界定贫困对象

如前所述,在茶陵县精准扶贫过程中之所以效果不明显,首要的就在于扶贫干部没有科学合理地确定出真正的贫困家庭和群众。要改善这种局面,务必制定出一套统筹全局的识别原则、严格规范的识别程序以及行之有效的识别标准。从识别原则来看,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尊重民众意愿,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事,综合考量扶贫对象的家庭背景、生活现状、致贫原因以及脱贫目标;严禁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杜绝关系户、人情户,切实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就识别标准而言,应该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坚决摒弃以家庭和个人的收入为依据的单一标准,通过多维标准综合衡量贫困程度,即充分重视身体健康、耕地资源、住房条件、教育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所占的比重,全面客观地区分贫困级别,按照贫困级别分类施策,因村因户因人“对症下药”,切忌“大水漫灌”。就识别程序来说,应该严格执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工作方法:“一进”即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必须逐一走访全村农户,详细调查其家庭成员、生活质量、子女受教育情况等,摸清底数;“二看”即仔细观察村民家里是否有房子、车子、家具等基本情况,如果拥有精装住宅、家用轿车、高档家具等有价值的物件,不得成为精准识别对象;“三算”即按照相关标准测算村民的毛收入与纯收入、每年的开支以及致贫的原因所在,以此形成一本贫富状况的明白账;“四比”即与全村左邻右舍做对比,搞清楚村民家庭生活质量在村里究竟处于什么水平;“五议”即按照标准、综合考量、逐户评议,对拟推选为扶贫对象的或者对推荐为扶贫对象有争议的,必须接受全村绝大多数村民的民主评议,获得同意后进行一定期限的公示;“六定”即在公示期内没有任何异议的,由村“两委”将识别对象上报给上级审核和备案,最终确定出精准扶贫的对象。

(二)加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可以说,住房条件差、交通落后,医疗设施匮乏、教育资源稀缺等基础设施问题是全国革命老区的一个通病。茶陵县革命老区地处罗霄山脉西麓,山地丘陵众多,地形地貌复杂,基础设施落后、薄弱的状况同样十分明显。据调查,在茶陵县剩余的59个贫困村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贫困家庭居住在土坯房中,饮水难、看病贵仍然是困扰他们的心结;地形崎岖,经济落后,仍有十余个贫困村还没有通公路,出行不便的问题依然突出;农田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农田灌溉设施老化,农民防灾抗灾能力弱,与发展现代农业还有相当差距;一些教学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电脑、互联网、多媒体、打印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匮乏,严重限制了当地教学质量……这一系列基础性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所谓的精准扶贫终究只是一句空话。为此,加快对茶陵县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破解其发展瓶颈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一要加强茶陵县各贫困村的易地搬迁安置房的建设,特别是对于那些仍然住在半山腰,交通落后、山体滑坡严重的山区的贫困家庭,务必及时将其迁入新建的安置房内。二要积极推进茶陵县的交通线路建设,力争村村通公路,实现村村相通、户户相连。三要大力支持茶陵县各乡镇的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提升茶陵县各地农业灌溉、防洪抗旱的能力。四要完善茶陵县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茶陵县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宽带乡村”工程,扩大其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范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一系列措施如果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不仅能彻底改善茶陵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面貌,也将成为茶陵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强化老区精准扶贫的跟踪监督机制

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极为复杂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想在具体实践中实实在在地按照政府意志行事,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跟踪监督机制,无疑是无法实现的。据统计,仅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就立案侦查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892人,与2015年同比上升102.8%。这些案件涉及河北、江苏、湖南、广东、重庆、湖北、山西、甘肃等多个省份,犯罪领域包括骗取危房改造补助、截留移民避险搬迁安置资金、村干部私分低保名额、扶贫开发部门违规实施扶贫项目、村干部优亲厚友、向贫困群众索要“辛苦费”等多个方面[7]。有鉴于此,国家特别要求22个省区市的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了《脱贫责任书》,可谓立下了“脱贫军令状”,开新中国成立以来之先河。不仅如此,为保证“脱贫军令状”不放空炮,脱贫目标还被首次纳入了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为严防数字脱贫、弄虚作假,中央建立了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这其中既包括省际之间进行交叉考核,也包括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独立评估。这种种举措充分彰显了国家打击“浑水摸鱼”“雁过拔毛”、吃拿卡要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决心和信心。在茶陵县今后的扶贫工作中,一定要汲取教训,不断强化精准扶贫的跟踪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强化精准监督的主体,即在充分发挥上级党政机关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大众媒体和社会舆论的作用,特别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及时举报、公布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以此形成一种威慑效应;另一方面,要强化精准监督的方式方法,通过走访群众、明察暗访、匿名举报、有奖举报、终身追责等方式进行跟踪监督,对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非法行为,一经发现,给予严厉惩处,绝不姑息。唯有如此,方能形成一种跟踪监督精准扶贫的社会风气,更好地确保茶陵县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目标的如期实现。

(四)大力开发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

毋庸赘言,革命遗址作为一种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战争时期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因地制宜,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对于坚持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神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茶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革命根据地重点县、模范县,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据调查,迄今茶陵县革命老区共有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中国共产党茶陵县委员会旧址,中共茶陵县委、茶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列宁学校旧址,九渡冲战斗遗址,毛泽东湖口挽澜遗址等六个红色旅游景点。近年来,尽管茶陵县政府为开发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了一些努力,但由于各旅游景点开发力度欠缺,并未形成红色旅游产业化规模。加之宣传不到位、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并不多。即便来了游客,他们消费和停留的时间普遍较少,致使茶陵县红色旅游资源的潜力很难发挥,所以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微乎其微。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利用老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支持老区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先支持老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补助资金进一步向老区倾斜;加大跨区域旅游合作力度,重点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加强旅游品牌推介,着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强老区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建设维护,有计划抢救影响力大、损毁严重的重要革命遗址。”[8]这为今后茶陵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契机、明确了方向。

精准扶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史无前例的宏伟事业,它关系到全国亿万民众的利益和福祉,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革命老区作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战场,理应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9]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茶陵县人民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才是脱贫致富、迈入小康的最主要出路。愚公移山,久久为功。在精准扶贫的路上,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相信在国家的大力帮扶和茶陵县各族人民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茶陵县革命老区的人民定能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1]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1).

[2] 茶陵县人民政府.茶陵概况、行政区划[EB/OL].(2015-11-20)[2017-08-01].http:∥www.chaling.gov.cn/index.php?mod=part&pid=52.

[3] 茶陵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茶陵县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EB/OL].(2017-07-12)[2017-08-02].http:∥fpb.chaling.gov.cn/jhgh/49786.jhtml.

[4] 张大维.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区的现状与治理: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为对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6-23.

[5] 本报评论员.贵在精准 重在精准:二论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N].人民日报,2015-06-26(1).

[6] 杨文静.习近平扶贫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8-13.

[7] 姜洁.中央纪委曝光八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N].人民日报,2017-03-30(4).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6-02-01)[2017-08-06].http:∥www.gov.cn/xinwen/2016-02/01/content_5038157.htm.

[9] 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研讨会发言摘编[N].人民日报,2016-10-20(16).

Practice,ChallengeandSolutionoftheTargetedPovertyAlleviationinOldRevolutionaryBasesinHunanProvince——AcasestudyofChalingCountyofZhuzhou

FANHaijun,YINWengui

(SchoolofMarxism,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uzhou412007,China)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s in Chaling have achieved a series of practical resul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t the same time, Chaling county is also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capital for livelihood in rural areas, the great difficulty and cos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m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poor households, inadequate fund-raising channel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effectiveness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the villages. Therefore, we should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define the objects of poverty, strengthen th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and vigorously develop the red tourism resource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tracking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so as to promote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of Chaling county.

old revolutionary base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identification of the objects of poverty;poverty alleviation funds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马克思利益机制思想视域下共享发展研究”(16YJA710015);2015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湖南罗霄山脉片区精准扶贫的重点难点及实施路径研究”(15YBX006);2017年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湖南省革命老区茶陵县精准扶贫调研实践”(项目负责人:殷文贵)之阶段性成果。

2017-08-23

范海军(1982-),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工业大学2015级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殷文贵(1991-),男,云南曲靖人,湖南工业大学2015级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10.006

C913;F126

A

1008-6285(2017)10-0024-05

猜你喜欢

茶陵县老区贫困户
老区在努力奔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人工影响天气在茶陵县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浅析茶陵县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