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与大众文化: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研究

2017-04-14栏目特邀主持人马晓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长白山视域媒介

栏目特邀主持人:马晓虹

媒介与大众文化: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研究

栏目特邀主持人:马晓虹

主持人简介:马晓虹,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系主任,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传播理论与实务、中国古代文学与传播研究,曾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吉林省社科重点课题,著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当代传播研究》《中国散文理论批评史论》等。

主持人语: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征,一直是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进入21世纪以来,长白山文化传播成为长白山文化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本组稿件融合传播学、文化学、文学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把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放在当代媒介和全球化语境中进行研究,从符号特征、路径、策略到具体操作,前瞻历史,立足当下,对长白山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区域形象建构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策略》一文从媒介、内容、营销等几方面,论述提升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的策略,从大众现实生活角度入手,考察了纸质、广播及电视、网络媒体等载体与长白山文化的结合方式,体现出全媒体内容策略上的优势。文中探讨了体验式营销策略对提升吉林省区域形象的作用,通过整合节庆内容及旅游产品来加强受众的文化体验,这是近年来研究长白山文化区域形象传播的新视域。文章在整合传播学、营销学、媒介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结合融媒体的特征进行阐述方面也做得较为充分,但没有提及当下兴起的智媒体—虽说智媒体应用于长白山文化传播可能尚需时日,但作为一种策略完全可以提出,以供政府各部门决策时参考。

二人转是长白山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也是长白山文化中生动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二人转与长白山文化传播》以二人转为切入点,探讨这种反映东北乡土生活的区域文化的鲜活样态,是表现长白山文化传播的较好角度。这种研究方法切口小,研究视域适中,选题体现出较强的个性。作者认为,二人转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它的平民化、大众化艺术格调,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的表演内容是其文化生命力所在。作为长白山文化中保存完好、受众广泛的东北民间艺术代表,二人转未来会得到长足发展。论文对二人转传播特性的探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不言而喻,长白山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之宝贵也是毋庸置疑的。地域性、物质性、政治性、民俗性、融合性是长白山文化的主要内涵,其文化内涵绵延千古。长白山文化具有象征崇山的精神信念、尚水的情感认知、敬天的思想意识的符号意义,其传播价值涵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朱洁蕾的《长白山文化的符号特征及传播价值》一文对长白山文化符号特征的探讨视角较为宏观,若能加入微观的具体象征意义就更全面了。

此组稿件聚焦长白山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视域各不相同,虽各自论证多少有些不足,但都言之有据,体现出可贵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是为推荐阅读的理由。

猜你喜欢

长白山视域媒介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岚雾情吻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