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经典咏流传》与音乐欣赏教学

2017-04-14

数码设计 2017年14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流传古诗词

(湖北省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 湖北 襄阳 441000)

前言:音乐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鉴赏能力的提升、综合能力的强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咏流传》作为一档大型诗歌文化音乐节目,以音乐的形式将传统诗词呈现给观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如何将《经典咏流传》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相联系成为初中音乐一线教师的研究重点。对此,本文以浅析《经典咏流传》与音乐欣赏教学为题,对其相关内容作出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1 扩展音乐欣赏教学资源,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率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视西方经典声乐、乐器作品教学的同时,还需立足于世界多样性视角之下,积极扩展、高效整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资源,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经典咏流传》作为一档大型诗歌文化音乐节目,以音乐的形式将传统诗词呈现给观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因此,教师要适当性的增加流行歌曲的导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贴合学生的学习心理[1]。特别是可以谱曲演唱的音乐内容更是需要进行高效整合,充分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独特价值,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目的。

2 以情感价值为主线,加强古诗词含义与音乐情感的结合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理解《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内涵,明确《经典咏流传》创新之处,在为学生讲解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以情感价值为主线,加强古诗词含义与音乐情感的结合,不断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学与音乐的有效结合。

如:在《经典咏流传》中的嘉宾将《苔》这一经典古诗词加以改编,使得原本知名度不高的古代诗歌《苔》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十分巨大,呈现出的演唱效果更是流光溢彩。袁枚的《苔》通过《经典咏流传》节目将古诗词的含义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做到真正意义上以物喻人、以情动人,引导观众在倾听过程中体会自我的存在价值,更加坚定人们面向未来的信心。再如,《经典咏流传》的同名主题曲中实现了音乐情感与古诗词的有效结合,前一部分是现代填词,后一部分是古典诗词,包括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这种古今融合无形之中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创造转化。

3 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文化综合素养

音乐欣赏主要按照“感受乐音—分析乐理—解读情感—审视文化”的步骤进行,其中“分析乐理”主要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审视文化”则是立足于文化视域之下对音乐的内涵底蕴做出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2]。纵观当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少有教师会引导学生立足于文化视角之下对音乐做出分析,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经典咏流传》在现有歌曲的基础上将中国古典诗词融入其中,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启发学生善于从文化层面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加以解读、剖析[3]。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音乐《彩云追月》、《十面埋伏》等作品的欣赏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底蕴,指导学生从文化视角之下欣赏音乐作品,于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

此外,教师要注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开发学生创新创造潜能。从表面上来看,《经典咏流传》是文化类综艺节目,但是其却以音乐的形式将中国经典诗词呈现给观众,曲调更是以原创为主,借助新时期的音乐风格彰显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编创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经典诗词以现代化的音乐形式加以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开辟多种教学途径,高效整合音乐欣赏教学资源,而《经典咏流传》综艺节目的出现更是为音乐欣赏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应用提供了全新模式。因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美育素养为为主要教学目标,将民族经典音乐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学生的心理诉求、能力发展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完成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经典咏流传流传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经典“咏”流传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经典咏流传》: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经典咏流传》
传承诗词之美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