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临汾寨圪塔供销社探究

2017-04-14马维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供销社群众

马维强,陈 霞

(山西大学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山西临汾寨圪塔供销社探究

马维强,陈 霞

(山西大学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山西临汾寨圪塔供销社成立于抗战年代,历经根据地建设及新中国成立后合作化运动的几个重要时期,曾一度成为全国财贸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其创建发展中,坚持自力更生,保障本区域供应,搞活经济,面向生产,面向群众的“扁担精神”。

寨圪塔供销社;自力更生;搞活经济;面向群众;扁担精神

关于对我国合作化组织形态的研究,学界大都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组织形态和发展演变为主要关注点,而对基层合作化组织尤其是供销社的关注却较少。本文研究对象为寨圪塔供销社,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东部的寨圪塔乡。这里地处太岳山麓,山高林密,沟涧纵横,地形复杂崎岖,传统种植结构单一,村庄多沿河谷地带呈狭长状分布,交通不便使得这里城乡物资交流滞慢。这样一个地方在整个山西并非有特别之处,缘何在集体化时期却成为全国财贸战线上的一面旗帜?鉴于此,笔者对寨圪塔供销社的发展历程做一梳理,并试图对基层供销社的一般性发展特征和时空性变迁因素做一阐述。

一、 组织起来 自力更生

寨圪塔乡地处太岳山区,是受革命影响的地区。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邓小平、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的山交河一带饮马屯兵,横刀弯弓,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5。1941年,寨圪塔村所属山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时属太岳行署青城县管辖。受战时环境影响,日军在距离寨圪塔二、三十里的红杀腰、四十岭一带筑起碉堡,建立了层层封锁线,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寨圪塔山区的贫苦农民过着“吃饭无盐,点灯无油”的日子。在日军扫荡并造成根据地军民生活严重困难的形势下,毛泽东于1942年冬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2]。“为打破日军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1943年春,青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遵照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决定在岭东寨圪塔创办供销合作社。”[3]1943年6月,在县、区农会的帮助下,青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寺方垣村召开了全行政村农会联合大会,会上选出李永祥、张作武、刘荣升三人为办社负责人。与此同时,寨圪塔早期合作化运动领导人石振明发动群众集资筹办的供销合作社也并入其中[4]。供销社实行“入股自愿,抽股自由,可以实物抵顶股金”的方法,发动群众,共筹集六石小米,作为成立之初的资本。“在寨圪塔村租赁了秦登第的两间草房,作为供销社营业、办公、住宿的场所。没有柜台就用土坯垒,没有货架,农会常委郭孝堂就把老人做寿木用的木料拿出来做成货架。全社仅有的一个算盘还是减租减息时李永祥从富农家清算来的,刘荣升则从家里拿来了一条扁担和两个筐子,作为运送货物的工具。”[1]18一根扁担、两个筐、一个算盘是寨圪塔供销社早期艰难创业时的家当,并被作为供销社的“传家宝”留存至今。经过筹备,在1943年7月太岳区内第一个民办供销社“一心胜”建立了起来。1950年2月,“一心胜”改名为寨圪塔供销合作社。1953年中国共产党在西坪村设立寨圪塔乡政府,寨圪塔供销社也随之迁至西坪村,并延续至今。

寨圪塔供销社的成长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紧密相连。解放战争时期,供销社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并动员群众投身到支前运动当中。供销社时常观察山区敌军动向,紧急疏散群众和物资,以减少当地损失。在解放战争进行最激烈的时候,供销社直接支援解放战争。“在临汾战役中,刘荣升带领四个职工和两辆大车,往前线运送物资,紧张地战斗了三个多月。”[5]12因此供销社被评为先进单位,获得“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1956年,在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寨圪塔供销社党支部接上级指示,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对农村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动员工作,最终使当地24家私营商业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此后供销社持续发展,职工和入股村民日益增加,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先后办起染坊、油坊、粉坊、砖厂、小型纺织厂、药铺、豆腐铺、糖、醋等作坊。

二、保障供应 搞活经济

早期寨圪塔供销社的发展与战时环境相关。抗战时期,由于根据地受到日军经济封锁,所以,从敌占区购进根据地民众生活必需品如食盐、棉花、火柴、布匹等成为供销社当务之急。基于此,供销社员工冒着生命危险去外地买棉花,运货途中几次遭遇险境,命悬一线。供销社就是这样将一担担食盐、一箱箱火柴、一桶桶煤油、一包包棉花、一匹匹土布从敌占区担到根据地来。新中国成立后,寨圪塔供销社又积极统筹货源,投入人力、物力以支援农业生产。如为了扩大农田面积,在整修玉泊滩时供应大量推土车;供应管道、雷管、导火索、水泥等物资以兴修水渠;降低成本,自制土炸药,建立土炸药厂,服务水利工程事业;引进红薯、棉花、水稻等种植技术,改良种籽,先实验后推广,丰富了当地作物种类,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在保障供应的基础上,寨圪塔供销社坚持“产销”结合,大力扩宽发展门路,搞活当地经济生产。供销社员工“从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五年,到内蒙、新疆、陕西、河南等地买马十八次,行程六万多里,买回牲口六百九十头”[5]35。为了自繁自养,供销社大量买进母马,并针对当地配种难的问题,自挂招牌,建立配种站。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发展,山交河变成了骡马河,牲畜大发展改变了人拉犁、人推磨的旧貌,寨圪塔发展成为大牲畜繁殖基地。此外,为了扩宽农业生产渠道,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寨圪塔发展起了林木等副业生产。1956年,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中共浮山县委发出了“大力开发山区经济,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号召。寨圪塔供销社与农业社干部、社员群众在乡党委的支持下有计划地勘察全乡范围的山地和沟凹,探明山上资源的基本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开发山区的计划。“供销社积极组织外地购进、就地调剂,供应了大量的树苗和树籽,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五年期间,先后供给生产队各种树籽五万多斤,各种树苗九万多株。”[5]48在这一过程中,供销社职工积极动员、创新试验、推广经验等诸多努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几年间,寨圪塔山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梨树沟、花椒园、松柏坡、核桃山;村边、路旁、山坡、河滩,都种上了树,干河沟变成了杨柳滩,石头山变成了花果山。”[5]48

寨圪塔乡域内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6%,2005年获得了“山西省环境优美乡镇”的荣誉称号。寨圪塔山区之所以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是当地政府和民众长期以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寨圪塔供销社带领当地民众广栽经济林木,不仅扩宽了副业门路,也为当地林木植被的增加作出了贡献。

三、面向生产 面向群众

供销社本是为服务生产、方便群众而设。在寨圪塔山区共有大小30多个山头,山坡沟壑之间分布着三百多个村庄。受地形影响,这里交通不便,许多村庄没有通车,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特别不便。寨圪塔供销社在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及物资交换等方便群众的功能上就愈发显得重要。供销社一方面采取店铺经营方式,在公社和部分生产大队设立经营网点,以出售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挂牌收购农副产品及订立购销合同等方式运营;另一方面,根据当地交通不便、群众交易困难的特点,供销社采用传统“担货郎”的买卖方式,传承了“春送箩筐夏送镰,秋送犁耙冬送铣”的常规做法。因此,供销社职工除了站柜台做买卖之外,担货走乡串村,出售小宗商品并收购住户的零散农副产品,这就成为其基本的业务内容。担货下乡,扁担是做买卖的工具,也是沟通城乡的主要方式。“扁担精神”成为寨圪塔供销社艰苦奋斗、服务群众的象征,也是供销社忆苦思甜、不忘初心的思想源泉。一大批承担“扁担精神”的供销社闯将,则成为沟通群众、身体力行的具体代表。当地人根据他们坚守本职、服务群众的故事,为他们一个个起了称号:“好旗手——刘荣升;多面手——牛金耀;铁肩膀——马锡铭;铁姑娘——杨凤玲;活雷锋——杨明义;飞毛腿——马占芳;红管家——陕树义;好帮手——李振玉;实干家——陈增秀等等。”[6]

供销社员工靠着扁担走乡串村,给群众带来了极大方便,同时也赢得了群众对他们的信任。“我们职工下乡送货,社员们上地之前,就把自己要出售的鸡蛋、山货和各种东西,收拾在一起,放在屋里,把门上的钥匙放在我们职工知道的地方。我们货郎担一到,就打开社员的家门,独个儿做开了生意:盐罐里装盐,油罐里倒油,然后根据平日了解的情况,再适当地放些日用品,把账一算,钱一找,山货一担,门子一锁,又到了另一家。互不见面,购销工作就做了。也有这样的事情,社员们在大忙季节,把各种山货担到供销社,打个招呼放下东西就走了。我们就把它过了称,算了账,再把款存在信用社,把存折放起来,什么时候社员来,就什么时候交给他。”[7]社员群众与供销社员工仍旧延续着乡村聚落中熟人社会的交往模式,也由此可知社员群众对供销社的高度信任。

1960年,为了应对省内绝大部分地区农业受灾减产状况,山西省委、山西省供销社相继发出开展“小秋收”的指示和通知。寨圪塔供销社响应政策号召,“在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上千人的队伍,开赴深山老林,采刨野生药材、树籽、条子、小木料等”[5]49,广开副业生产门路。为了做好“小秋收”的收购工作,供销社职工不仅亲自参与其中,帮助社员群众运送物资,而且为了方便群众,减少迂回运输,把收购站设在山间坡头,就地收购、就地结算、就地调运。寨圪塔山区野生药材丰富,供销社一方面组织当地群众进行采挖,另一方面购回药材籽,帮助坡家凹、观音庙两个大队合办药材实验场,并在全社进行推广,以发展当地药材生产。直至现在,当地村民上山采集山货,供销社和个体经济户收购山货的现象仍十分普遍。

四、余论

寨圪塔供销社诞生于战火硝烟的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红旗下,至今它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年头,可以说寨圪塔供销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新中国建设的发展史。在此期间,寨圪塔供销社更是屡获殊荣。其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当属1966年2月19日全国供销总社、供销总社政治部、中国财贸工会联合发出《关于大力推广寨圪塔供销社经验的决定》,以及1966年5月20日,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联合发出,关于授予寨圪塔供销社“全国供销合作社五好企业标兵”称号的决定[8]。寨圪塔供销社由此成为全国财贸战线上的一面红旗而备受瞩目。寨圪塔供销社的前身“一心胜”合作社还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社领导刘荣升和杨明义曾分别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刘荣升曾三次见到毛主席,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接见。所有这些荣誉成为当地群众引以为豪的重大事件并被传诵至今。

寨圪塔供销社有着山连山、沟套沟的地形特征,曾受晚清民国移民大潮的影响,在抗战时属于根据地管辖,因此地方生存伦理和区域革命传统是寨圪塔地区发展的两大特征。寨圪塔供销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及其故事文本与国家历史高度同构,寨圪塔供销社的发展史就是国家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地方化缩影。

诚然,寨圪塔供销社曾一度辉煌,作为民办供销社的典型与国家政策相契合。反观供销社的现状,不容乐观。冀望于政策和囿于地区发展的寨圪塔供销社无论是上世纪的辉煌还是本世纪的沉寂,两相比较之下,相对于政策外力而言,其内部动力不足是一以贯之的。同时,组织建制、经济发展环境的时移世易更是其遭遇挑战的重要原因。继承与发展是两个层面上的努力,服务基层生产、生活是供销社应当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扁担精神”的重要思想内核。

[1] 浮山县地方志办公室,浮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寨圪塔精神[M].内部发行,2005.

[2] 太岳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编委会.太岳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上[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7.

[3] 浮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浮山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2:182.

[4] 李逸民,谢俊杰,等.革命生意经:寨圪塔供销社创业记[J].火花,1966(4):15-16.

[5] 《寨圪塔供销社》编写组.寨圪塔供销社[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

[6] 寨圪塔供销社专题广播[M].内部发行,1965.

[7] 刘荣升.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方向[C]∥山西省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典型材料选编.1971:297.

[8] 山西通志·商业志·供销合作社篇:第2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7:485-486.

The Study of Zhaigeta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 of Linfen in Shanxi Province

MA Weiqiang,CHEN Xia

(ResearchCenterforChineseSocialHistory,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As one of the symbols of the CPC′s practice of cooperative, Zhaigeta SMC of Linfen in Shanxi province was founded in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experienced the period of construction of revolutionary base and the cooperative movement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it even became a banner in the national finance and trade. The reason for it lies in "the spirit of carrying-pole", namely, adhering to organizing on self-reliance, guaranteeing the local supply to activate economy, and geared to the needs of production and for the masses.

Zhaigeta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elf-reliance;to activate economy;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sses;the spirit of carrying-pole

2016-10-28

马维强(1977-),男,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乡村社会。 陈 霞(1990-),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乡村社会史。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2.019

K269.5

A

1008-6285(2017)02-0085-03

猜你喜欢

供销社群众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