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分课堂的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研究

2017-04-14王辉夏新斌

中国市场 2017年4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培养模式

王辉++夏新斌

[摘要]当今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日益重视学生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文章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之困境,以营销专业相关课程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分课堂的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具体教学安排、实施效果,以及基于对分课堂培养卓越营销师的实施思路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对分课堂;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15

在移动互联网呈现井喷发展的背景下,对营销人才需求日趋旺盛。然而,纵观现有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格局,普遍存在培养出来的营销类人才理论知识较强而市场实践能力弱的状况,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与我国营销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差距。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卓越计划”,即调整工程类人才的教育培养,采取校企深度合作的“3+1”模式。该模式推行以来,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均有了明显提高,是一种培养卓越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市场营销专业与工程技术专业的共同之处就是均属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因此,可以借鉴“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加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营销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近年来,在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冲击下,传统课堂更显枯燥乏味,我国高校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低,逃课厌学现象严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呼声不断。基于此,高等教育界积极探索并引入各种课堂改革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等,借此触发大学生主动学习动力。虽然各种课堂改革模式不断推进,但这些改革模式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低、学校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现状,所教学生实践能力不尽如人意等重要问题。因此,对传统课堂模式进行新探索与改革势在必行。对分课堂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从而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升级,这与当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对此,使用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对于卓越营销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对分课堂”的内涵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即通过“课时对分+隔堂讨论”形式,将传统课堂时间的一半给教师讲授新课,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前次课程内容。该模式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融合传统讲授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优势,其出发点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将课堂教学过程在时间上清晰地分为看似三个相互分离,实质是相互联系的过程,即“讲授—内化吸收—隔堂讨论”(张学新,2014)。

该模式本质是一种讨论式教学法,但与传统讨论式教学法明显不同。传统上,一般是教师先讲完,再让学生当堂讨论本次课程内容,而当堂讨论对学生而言,压根没时间内化教师所讲内容,更谈不上吸收,因此当堂讨论明显不符合人类学习心理学原理,其结果就是讨论式教学在实践中流于形式化与表面化。而“对分课堂”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讨论在时间上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与吸收。该模式实现了传统师生角色转变,专业教师由“讲授者”向“讲授者+引导者+点评者”转变,逐渐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交流者+探索者”转变。

2基于对分课堂的卓越营销师培养教学实践

借鉴卓越计划,提出“卓越营销师”概念,旨在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通过“理论课精化,实践课强化、师生联动、校企无缝对接”来培养创新应用型高级营销人才。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等均体现了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因此,二者具有契合点。下面就以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价策略》课程为例,探讨对分课堂的卓越营销培养的具体实施。

为了真实反映对分课堂在卓越营销师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笔者就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个班开展对分课堂教学实验,该教学班共有学生61人。本课程上课时间从第9周到第16周,共有8周,每周2次课,每次课90分钟。另一个班,46人仍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具体阐述对分课堂实验班的教学实施情况。

21教学组织安排

首先,向学生介绍对分课堂模式的基本内涵、具体操作,以及在《定价策略》课程中的重要性等,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关键点。其次,明确对分课堂实施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围绕《定价策略》课程的相关授课,如定价技巧、定价原理等主题写读书笔记,其内容不限,可以是课程章节内容概要,也可以是自己对章节主题的思考与体会。但是读书笔记必须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本次课的最大收获与问题;二是讨论时所求助小组其他同学的问题;三是挑战小组其他同学的问题。然后,明确分组与分组讨论要求。采取抽签的方式分组(每组6人)。分組讨论由组长主持与把控,并对讨论过程与结果进行记录,任课老师对课堂讨论参与情况进行评分。每次讨论课最后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进行互动交流,释疑解惑,或由任课老师随机抽取一组团队,要求展示其讨论过程。

22教学内容与计划安排

本课程所选教材共有10章内容,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定价策略的理论基础,知识点较难,不易理解,由老师主讲;第三章至第十章内容采取“对分课堂”模式。第1次课,对课程进行总体介绍,主要包括“定价策略”课程地位、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以及绪论部分的内容。第2次课,仍以老师讲授为主,重点内容包括现有定价思维误区与定价原理,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并学习搜集相关资料,并写出读书笔记,于第3次上课前作为课后作业提交。第3次课,由学生先进行组内讨论,分享学习体会,互相解答疑难,之后每组派代表进行组间互动交流,释疑解惑,最后教师展示并点评优秀读书笔记。以后各周以此类推,第16周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23成绩考核

传统课堂教学班的课程成绩包括两部分平时表现(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这种考核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对分课堂教学班级则采用“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弹性评价机制。教师通过学生读书笔记完成、课堂参与讨论等情况对课程成绩做出客观评价。具体来讲,课程成绩分为平时读书笔记成绩、课堂参与讨论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占比分别为30%、30%、40%。如果学生平时的参与度高,表现积极,即使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总成绩也能及格。这对于要求不高的学生来讲,降低了考试压力。

24实施效果

对比发现,实施了对分课堂模式的班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到课率等明显高于没有实施对分课堂模式的班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了“做事”,学习主动性得到明显改善。没有实施对分课堂的班级,课堂上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情况,学习消极情绪很严重。而实施了对分课堂的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内外学生主动请教老师的情况十分普遍,学生完全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者转变成主动者,成为实质性的学习主体。从第一堂讨论课上的胆怯被动发言,到逐渐大胆主动发言,再到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为了每次能主动积极融入到讨论中,学生课后必定会去熟悉教材内容,搜索相关资料,整理相关资料,内化相关知识,才能有据可论可辩。

此外,为了把事情做好,学生主动延长学习时间。传统课堂教学班的学生课后很少会花时间复习、预习,没有出现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与课程有关的知识。而实施对分课堂的班级,学生反映为了完成读书笔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很多资料,为了应付与有效参与每次课堂交流,会自动增加课后学习时间。

(2)学会了“做人”,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明显增强。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亲密关系。要求每个学生硬性参与组内讨论,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与沟通技巧。选派代表参与组间讨论,提高了学生经营团队活动能力。每个小组随机抽签产生,从开始一个松散不太熟知彼此的团队,但经过一个学期的融合,小组内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明显缩小。

3基于对分课堂的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构建思路与注意事项31构建思路

基于笔者对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认为基于对分课堂的卓越营销师培养课堂模式构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明确现有营销专业课堂教学所培养学生的实际现状与主要问题;第二步,基于市场导向,寻求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破解方法;第三步,基于学习建构理论与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能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最佳教学过程,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卓越营销师的目标。

32注意事项

(1)强调师生联动,明确师生角色定位。实施对分课堂,培养卓越营销师,存在讲授环节、内化环节、讨论环节等三个环节。为了有效实施该模式,需要强调师生联动,更需要明确不同教学环节中师生角色定位。在讲授环节,老师定位为“有限教授者”,学生定位为“知识模块的接受者”。在内化环节,老师定位为“评价者”,学生定位为“知识系统的发现者”。在讨论环节,老师定位为“组织引导者”,学生定位为“知识问题的创造者与交流者”。

(2)简化提炼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分课堂,将近似一半的教学时间给学生讨论,教师讲授的时间被大量压缩,因此,需要老师重新设计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修改课件,将教学内容提纲化、模块化、框架化。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老师需提前精心設计教学环节,在教材内容上,明确每个教学框架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规划课堂讲授内容和预留课程作业、讨论主题等。时间上控制学生讨论节奏,合理分配时间,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组内问题与组间的讨论等。

参考文献:

[1] 夏新斌,周良荣,王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卓越营销师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对外经贸,2016(9).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3]汪霞布洛克的后现代课程观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2).

[4]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

[5] 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培养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