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科学管理与创新探索

2017-04-14侯建成朱文赫张巍钟秀宏任旷张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4期
关键词:科学管理医学院校

侯建成 朱文赫 张巍 钟秀宏 任旷 张学武 吕士杰

摘 要 通过阅读文献和实地考察等形式,阐述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不足。根据实际管理工作经验,认清不足、查摆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在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追求创新,加强协调与交流合作,建设成服务高校与社会的优秀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基地。

关键词 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17-02

1 前言

近年来,医学院校发展迅猛,科研实验室作为医学院校进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加强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对保障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即是通过计划、调度、调控、激励等手段,使实验室的资源利用最大化。积极发挥科研实验室的作用,是实验室科学管理与创新探索的关键。实施科研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及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医学院校迅猛发展的必然选择[1]。

2 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不足

实验室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人才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没有人才,何谈建设?但就目前科研实验室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来看,存在实验室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科研实验室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不合理,设岗偏少,缺乏应有的素质培训等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在培养实验室管理人员时,只注重学位职称和学历要求,这种只重视形式、不重视内涵的方式,消除了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内在要求,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此外,实验系列教师队伍的建设亦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但目前所招聘的实验系列教师根本无法满足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求。医学院校不重视实验系列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发展,也成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现有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及不足分析 一些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管理采用的是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某一学科作为实验室的主体,从而使得实验室功能较为单一。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科研实验室主要是依托某一学科而存在的,在实践中管理较为分散,从而导致该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合理,设备利用率偏低,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沟通不足,无法发挥实验室功能的最大化。

相比而言,一些医学院校为了打破“三级管理模式”各自为政的壁垒,采用的是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即是科研实验室不再以某一学科进行依托管理,而是在对它们进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整合不同的学科或研究方向,并进行分类,让实验室成为科研试验中心。这种管理模式下,科研实验室在行政管理上与教研室平级,有利于资源的最优分配,并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有效共享。但该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站在医学院校整体管理的层面上,还是无法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尤其是缺少各院系的沟通,无法进行资源共享,或可导致实验室的重复建设。

科研实验室制度建设停滞不前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科研实验室建设的内在机制和保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各实验室软件、硬件环境发生变化,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转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是,与之对应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并未随着这些外部和内在的环境变化而调整、完善,致使新的管理模式得不到响应,新购置的大型仪器没有详尽的操作流程,化学试剂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新的实验环境未制定与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这些实验室管理上的漏洞,严重时会造成重大事故,给国家财产和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资源使用脱节 医学院校中科研实验室开放率不高,据统计,很多实验室的设备利用率不到65%。教学实验室配置的仪器多是普通仪器,套数多,利于学生实践操作,保障了学生的独立操作实验时间。但是教学实验室的仪器在满足教学任务之余,多处于闲置状态。科研实验室的仪器大多是每种类仪器单台,以满足教师科研和学生课题小组使用为优先,使用频率亦不高。以现在科研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来看,相对只是面对博士、高级职称及其带教学生等少数人开放,对于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而言是一种损失[2]。

3 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探索

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 以往的实验室管理思想过多注重的是“物本管理”,忽略了“人本管理”。实验室管理要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必须要转变思想,做到“物本管理”转为“人本管理”,重视人才的发展,从实验室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提高实验室教师的价值作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

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人才时注重实验室人员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等内涵要求,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素质,组织实验室人员参加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与技能大赛。尽量调整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使其合理发展,打造一只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实验队伍,这样更加有利于实验室的建设[3]。

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 部分医学院校认识到三级管理和二级管理的弊端之后,开始探索一种打破各二级学院各自为战局面的管理模式,构建学校管理层面的“一级管理模式”,成立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对学校所有实验室(包括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进行统一建设与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得实验资源利用最大化,避免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打破了二级学院的局限性,并可按照不同的功能对科研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而且可以以科研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大大提升医学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与时俱进,完善科研实验室制度建设 实验室制度建设是实验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在实验室长期工作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维系实验室运转秩序不可缺少的保障。为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建立如化学试剂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职责规定、实验室开放制度、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重新修订科研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与时俱进,修订不适于目前实验室发展要求的一些旧的规章制度,补充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的新规章制度。实验室制度建设可强制约束参与实验室内工作的人员行为,为其规范自身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但规章制度的重点在于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成了一纸空文[4]。

充分开放实验室,统筹科研和教学实验室设备 科研实验室要实现有效开放,在保证博士、高级职称教师科研条件的情况下,鼓励部分优秀的学生参与科研,并可以利用科研实验室部分仪器开展见习教育。此做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初步科研思路,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让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科研实验室条件,在科研中学习、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并得到提高。

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仪器使用和制度管理是相对独立的,仪器的使用权归各实验室所有,只有进行实验室相关项目的教师可以使用,这些都不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共享。设备的共享可以在統一的管理情况下达成,这就使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协作服务学校师生,真正融合,可以发挥1+1>2

的效果[5]。

4 结束语

一流的医学院校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离不开一流的科研平台。科研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平台,实验室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做好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创新发展实验室管理理念,保持实验室建设的新常态,才能建设出培养人才,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的一流的科研实验室[6]。

参考文献

[1]林王兵.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亚太教育,2016(2):94-95.

[2]谢成玲.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51.

[3]李继然.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11):89-91.

[4]王冰.与时俱进加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23-26.

[5]吕朝军,曹小鹏.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0):223-225.

[6]秦啸峰,郑群.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5(11):73-74.

猜你喜欢

科学管理医学院校
科学管理幼兔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创奇迹 流翔高钙显神威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架豆角结荚期如何科学管理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