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瑜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14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瑜伽智能手机素质

张 虹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瑜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 虹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探讨高校瑜伽选项课中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为高校公共选项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了高校瑜伽选项课的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全套动作打分和创编动作打分等都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平衡素质和心肺耐力得分也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同行专家及学生对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评价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提示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适用于高校瑜伽公共选项课,此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瑜伽;教学改革;拜日式;智能手机;“互联网+”

瑜伽是一项使身体、心灵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1]。瑜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从生理和心理等多个方面调理锻炼者的身体[2]。瑜伽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高校从专业必修课到选修课开设广泛,但由于教学方法单一,练习过程复杂,瑜伽并非一蹴而就的运动项目,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动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本研究尝试将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引入到高校瑜伽教学中。“互联网+”是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行动计划,随后引起了重大反响,包括“互联网+”对教育领域的影响[3]。而“互联网+”的载体和中介是智能手机[4]。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代表着新的教学生态环境,可能是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发展的雏形[5]。本研究将通过智能手机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课堂上的优化作用,辅助和融合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构建适合瑜伽教学的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为高校的瑜伽课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本校15级瑜伽选项课女生班中,抽取4个班进行实验研究,两个班为对照组(80人),两个班为实验组(84人)。所有学生在实验前均未参加过瑜伽专业训练与辅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1.2.1 授课模式:实验组采用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其程序包括:(1)明确大学瑜伽选项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师的任务和学生的任务及考核评价。(2)教师任务包括录制或准备好上课视频,并上传到网上;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领做;在课上、课下对学生完成动作情况进行分析和纠错;注意课上、课下答疑和与学生沟通。(3)学生任务:在手机上安装瑜伽练习的APP软件;定期查看瑜伽视频并模仿练习;隔天上传瑜伽练习动作;鼓励学生进行瑜伽动作的创编和上传;分享瑜伽练习心得体会。(4)效果评价:学生瑜伽基本素质测试;学生全套动作测试;小组创编动作打分;学生对瑜伽课满意度打分;同行专家教学评价打分(如图1)。

图1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设计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程序包括(1)明确大学瑜伽选项课的教学目标;(2)教师在课前备课的基础上,课上师范、讲解、纠错布置课后作业;(3)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中跟随老师练习,独自练习,课后复习等。

1.2.2 效果评价:32周为两个学期,瑜伽选项课的授课内容为拜日式(初级)和拜日式(中级)。在学期末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瑜伽素质测试、全套动作测试和小组创编得分根据大学瑜伽选项课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及评分标准,由专业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打分。

1.2.3 素质测试:①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采用标准的体质监测仪器进行测定。②力量素质(握力指数):测试受试者右手持握力计,身体保持正直,手臂保持正直发力进行握力测试,握力指数=握力(公斤)/体重(公斤)×100 ,指数分值75以上得20分,74~70得17分,69~63得16分,62~56得15分,55~51得13分,50~41得12分,40以下得10分。 ③平衡素质(闭目单足站):采用大学生体质监测的仪器进行测试,由仪器直接记录站立时间,根据20~24岁成年人闭目单足站评分表记分,3~5s记1分,6~15s记2分,16~36s记3分,34~90s记4分,大于90s记5分。④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单位ml/Kg.min):采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AZN-Ⅱ)对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进行直接测定。

1.2.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1.2.5 问卷调查法:学生对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情况采用likert五级量表[6]进行调查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的感受进行打分,最后有工作人员汇总。

2 结果

2.1 瑜伽选项课学生全套动作及创编测试成绩比较

表1 全套动作及创编动作成绩比较±s)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1结果显示,本次瑜伽课教学实验过程中主要讲授了拜日式(初级)和拜日式(中级),全套动作考核主要是对以上两套动作的考核。每套动作考核,满分100分。考核小组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拜日式(初级)套路得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拜日式(初级)套路得分,差异显著,P<0.05;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拜日式(中级)套路得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拜日式(中级)套路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联合学习的瑜伽内容进行动作的创编。创编成绩显示,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作创编成绩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作创编成绩,但没有统计学差异。

2.2 瑜伽选项课学生基本素质测试成绩比较

表2 基本素质测试成绩比较±s)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

瑜伽的基本素质是瑜伽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瑜伽基本素质的提高是掌握好全套动作的基础。柔韧素质是完成瑜伽练习的主要素质之一,本实验采用坐位体前屈测试学生柔韧素质。结果显示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柔韧素质得分明显低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柔韧素质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力量素质的测试采用了握力指数,握力指数=握力(公斤)/体重(公斤)×100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握力指数明显低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握力指数,差异非常显著,P<0.01。平衡素质采用的闭目单足站进行测试,根据评价标准换算得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平衡素质得分明显低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平衡素质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肺耐力采用的是最大摄氧量,结果显示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最大摄氧量明显低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最大摄氧量,差异显著,P<0.05。

2.3 同行专家对不同授课模式的评价

在本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探讨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课题组组织四次同行和专家听课、评课和座谈。同行专家对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打分为82.34±5.79,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打分为78.39±8.13,差异显著,P<0.05;同行专家对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表现打分(90.19±7.57)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表现打分(80.27±9.34),P<0.01。总之,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能提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和观看视频,上课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组织更加灵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跟随智能手机的发展,让其与学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随时随地想看就看,想学就学,这些适应了时代发展的特点。所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4 学生对不同授课模式的满意度情况

学生对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情况采用likert五级量表[6]进行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学生评价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非常满意的占44.05%,学生评价传统教学模式非常满意的占31.25%;学生评价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满意的占25.00%,学生评价传统教学模式满意的占16.25%;学生评价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一般的占14.29%,学生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一般的占20.00%;学生评价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不满意的占10.71%,学生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不满意的占18.75%;学生评价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非常不满意的占5.95%,学生评价传统教学模式非常不满意的占13.75%。统计学结果显示,学生对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评价明显优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显著差异,P<0.05。表明学生对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在此教学模式下,能学到学会的东西更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分析

3.1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相当于一台小型电脑,对于大学生这个年轻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持手机率几乎为100%,结合wifi的普及,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各项学习已成为可能。另外,2015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包括“互联网+”对高校课堂授课模式的影响。“互联网+”能否进课堂?“互联网+”如何进课堂?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课题。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阻止不了“互联网+”干预授课,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这就需要解决好“互联网+”与授课的关系,将其利用到教学中,结合现有的智能手机这项工具,比如课前通过APP进行瑜伽动作的课前预习;通过手机记录和存储教师的示范动作,或将学生自己完成的动作发到网上,教师在网上对动作进行指导;或教师在网上进行作业的布置;或在网上进行动作创编的评比等。王竹立在研究中也提到,以智能手机为标志的互联网正对课堂教学构成严峻的挑战,“互联网+”教育将颠覆传统教育和教学模式[5]。也有研究发现随着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课内外学生沉迷于玩手机,对我们的教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又给院校的传统课堂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教学模式[7]。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3.2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丰富了学习途径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更加丰富,学生学习途径变得丰富多样,当教师布置自学作业时,如学生自学瑜伽拜日式(初级)中的骑马式,学生第一想到的就是上网搜视频,而最便捷的工具就是手机。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结合“互联网+”查阅资料、看信息、交流、录音录像、看直播课堂、做作业等,这样学生掌握资源的途径丰富了,了解的东西多,知识面也就丰富了,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会更加便捷高效。 “互联网+” 为教学变革打下了基础,而智能手机为变革的实施提供了手段支持。有研究发现,“互联网+”教育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更加先进,实现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数据化的变革[8]。同样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实施也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授课手段,实现了大学公共体育课授课模式的新突破。

3.2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本研究发现,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学生整套动作得分、创编动作得分及基本素质得分等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同行专家及学生也对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给出了较高评价。说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在高校瑜伽公共体育课上是有效的,被认可的一种授课模式。因为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能顺应时代发展,将智能手机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能保质保量地达到学习的目的。有研究发现,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更好地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整合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系统性等[9]。也有研究发现,智能手机开拓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的学习模式,能长时间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10]。表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打下了基础。

4 结论

4.1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全套动作成绩打分和创编动作成绩打分等都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即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大学瑜伽选项课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成绩。

4.2 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瑜伽基本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平衡素质和心肺耐力)得分也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说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4.3 同行专家及学生对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评价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说明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受大学生欢迎的一项新式授课模式,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资源丰富了,成绩也提高了。

[1] 柏忠言,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

[2] 陈士强. 瑜伽的生理心理功效研究进展 [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2

[3] 赵冰,何高大. “互联网+”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变革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54-56

[4] 陈雨.智能手机在“互联网+”课堂中的应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7):205-207

[5]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6] 胡杰辉,伍忠杰. 基于MOOC 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育技术研究,2014(16)

[7] 阮家泉.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在技工院校教学的应用探索[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6,12(19):114-115

[8] 赵冰,何高大. “互联网+”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变革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54-57

[9] 欧阳倍祥.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基于智能手机的英语学习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16(18):37-38

[10] 郭小琪.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11] 刘珺.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以高校武术选项课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2):212-123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Smartphone and the “Internet +” in Teaching Yoga

ZHANG H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China)

This article constructed the mode of Smartphone and the “Internet +”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method. It coul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eaching mode refo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y constructed the mode of Smartphone and the “Internet +” in teaching yoga. The full range of motion scores and choreographing action points in the mode of Smartphone and the “Internet +” wa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 power of quality, flexibility, balance and cardiopulmonary endurance in the mode of Smartphone and the “Internet +” wa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 evaluation of industry experts and students in the mode of Smartphone and the “Internet +”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t suggested the mode of Smartphone and the “Internet +”was suitable for yoga public in higher education.

Yoga; Teaching reform; Sun salutations; Smartphone; Internet +

2017-01-12

张虹(1976-),贵州遵义人,讲师,硕士

G807

A

1007-323X(2017)02-0125-04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瑜伽智能手机素质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Hello White瑜伽馆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智能手机数据或将拯救生命
迎接瑜伽日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练瑜伽,悠着点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