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2017-04-13马小燕

地下水 2017年4期
关键词:水力农田水利水利

马小燕

(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城关镇水利管理所,新疆 阜康 831500)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马小燕

(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城关镇水利管理所,新疆 阜康 831500)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我国的重点工作,一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现状工程不配套、缺乏管理和维修、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稳定增长机制和管护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应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重点加大财政投入、拓宽投资渠道以及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农田灌溉中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改变我国农村的基础水利设施条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粮食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我国整体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改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加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工作,在建国以后,我国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努力,我国在兴建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促进粮食增产,保障农民收入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再加上后期投入不足,维修管理不善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供水不平衡现象,在丰水区供水量过大,在缺水区严重供水不足,以及水利工程结构不合理。

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概况

1.1 小型农田水利的基本概念

从狭义上说,是指以农业增产为目的,为防治旱、涝、渍、碱等自然灾害,对农田实施的灌溉和排水工程措施;从广义上说,除农田灌溉和排水外,还包括水土保持、灌区防洪、草场灌溉和排水、盐碱地改良、沼泽地改良、围垦、沙漠治理,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等方面[1]。但是国际上,并没有关于农田水利的相关概念,只是有一些关于农田灌溉和排水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般情况下所讲的农田水利,更倾向于狭义概念。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并没有一定的技术规范,一般情况下是指灌溉面积在一万亩左右的农田,农田排水面积三万亩、库容十万立方米、渠道流量一万立方米每秒以下的水里灌溉工程[2]。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上已经覆盖了我国全部农田灌溉面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主要内容以及基本任务

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主要内容包括改良中低产田,修路平地,整修灌溉水渠以及植树造林等。修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任务包括,兴修小型水利工程以及相关配套的水力工程设施,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采用滴灌、喷灌的方式,改善地区水力关系分布不平衡的状况,满足农民生产的需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

2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气候越来越多,使我国农业在供水方面出现严重不平衡,部分地区缺水严重,很多小型水利设施的结构不合理,也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给农民在粮食生产方面带来很大负担。所以,加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意义重大。在2009 年我国投放30亿对四百个重点县进行水利设施建设,在2010 年我国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县又增加了450个,同时加强对小型病险水库进行维修加固,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这几年在小型水利设施工程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过去的分散转向集中,整体推进。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改善农田的基本水力设施情况,促进了粮食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根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特点,地方财政建立了新型的支持方式。截止到目前为止,传统落后的灌溉方式占到已经建成的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但是我国可利用的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5%,在部分大型灌溉区的水力设施主体建筑已经有将近40%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就全国范围来看,易涝耕地、盐碱地、渍害低产田等主要存在着排涝标准低的问题,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老旧水力设施严重老化,缺乏管理和维修。

3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兴建小型农田水力设施有利于优化水资源配置以及节约用水,同时这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等。因此,加强小型农田水力设施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全局。当前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兴建存在主要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工程问题。

3.1 工程不配套,缺乏管理和维修

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修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达两千多万处,其中塘坝 600万处,引水堰110 万处,小型排灌泵站 47 万处,灌溉机井 430 万眼,水池、水窖等小型集雨工程 600 万处、以及无坝引水工程和排涝涵闸等;大中型灌区末级渠道、小型灌区固定渠道和小型排水沟道近 300 万 km,固定灌溉管道约 180 万 km,相应的配套建筑物近700万座[3]。我国目前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是改革开放以前修建的,大部分都是农民自主修建的,但是由于受到资金以及技术的影响,大多数的工程设施配套设施差,标准低,只有少数的地方是新修建的,但是大多数地区都只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苦苦经营,老化失修严重,勉强维持运转,很多水力设施已经不能继续使用了,冒水、漏水现象严重,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蓄水能力差,可灌溉的面积大幅度缩减。

3.2 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修建水力设施,增加水源的开辟途径,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抗旱减灾的能力,全方位修建节水服务体系,以及发展建设节水灌溉农业。到2009 年,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2 575.5 万 hm,比 2000 年增长 57.1%;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达到 43.5%,比 2000 年提高 9 个百分点。在全部节水灌溉面积中,渠道防渗节灌面积占 43.4%,低压管灌面积占 24.3%,喷微灌面积占 17.8%,其他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占 14.5%[4]。总的来说,我国农业缺水并且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总体上看,节水农业的发展严重落后,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用水需求。首先是节水设施落后,其实是农业节水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是灌溉用水中水资源利用率低。

3.3 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稳定增长机制

我国在农村地区推行税费改革后,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方面资金投入严开始下滑,尽管我国财政方面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大型的工程建设,虽然自2005年开始,我国专门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但是投入的资金与实际的需求差的太多。地方政府在财政投入的少。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拿出这部分资金更是困难。在这方面的投入,省级的财政能力也很有限。尽管中央财政在这方面有资金投入的实力,但是投入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与实际需求相差太多。在我国农业税费改革方面取消了“两工”,导致农民投工投劳难以组织。

3.4 管护机制不健全

自从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基层政府组织的职能也在逐渐下降。大部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是由基层组织在管理,但是也都是流于形式,有人建设、没人管理,责任不清。监管部分工程设备也配置了相应的管理人员,但是缺乏相应的维修养护的专项资金,并且相关的管理人员薪酬低,自身的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也不高,导致水利工程设施经久失修。不能保证正常运转。尤其最近这些年,我国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大了建设力度,修建了很多农田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并且对其产权进行改革,尽管如此,依然缺乏相应的有效管理机制。有些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在建成之后,由于产权不明确导致在监管方面的脱节,更为严重的是既没有人用也没有人管。对于大型灌溉工程,因为是集体所有,因而主权更是模糊不清,缺乏管理。尽管有些地区想通过组织农民来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修,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管理困难,资金短缺的情况。并且在管理混乱,管理水平较低,缺乏长期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改革之后,土地由原来的集体所有改革成农民自主经营,这也导致了我国已经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出现了护责任模糊、维修养护经费没着落、运行管理环节薄弱、工程安全运行度低等问题。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处于有人用、无人管的状态[5]。

4 加强建设对策

4.1 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是直接受益者,因此,需要农民的参与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所以要改变传统的由政府一手包办的管理方式,让农民参与进来,建言献策,加强对农田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为了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加强报纸媒体的宣传。让农民了解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充分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来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在兴建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事一议”,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再通过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来引领农民自主修建水力工程。无论是工程前期、中期或者后期的监管,都让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4.2 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财政投入,拓宽投资渠道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很大的公益性,因此在保证原有事权不做太大的调整,在此基础上以财政投资为主,主体多元的投资管理机制,也就是说以地方政府负责为主,动员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农民原则上只是投入劳动。所以,首先要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投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其次是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强对水利设施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统筹和安排,通过法律的手段,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走向制度化,必要时可以通过立法的手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

4.3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建设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内容十分宽泛,如果不加强管理,以及出现混乱,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保证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所以,创新改革机制,完善相关的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首先是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节约用水。如果要想在管理方面出现明显的效果,就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不仅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同时还兼有社会效益。分门别类,建立业绩管理模式,一旦考核结果出来,就要坚决的执行下去,奖惩并施。特别是针对那些新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推行全新的管理政策,明确工程的所有权,落实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真正发挥效益。

5 结语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存进我国农业结构的改革,改善我国的水力设施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粮食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进而缩小城之间的发展差距,从而推动我国整体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兴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要大力促进我国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尤其是水利工程后期的管理和维护。

[1]蔡世杰,安华,冯茹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10).

[2]陆昂,李郁芳.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看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困境——广东省农田水利投入现状分析及思考[J].农村经济.2007(11):20-23.

[3]张根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对策[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3.

[4]郑春华.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建管,推进农村生产力建设——关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思考[J].武汉市学术年会.2006.

[5]曹鹏宇. 农村改革新时期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讨——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9):83-88.

2017-04-05

马小燕(1979-),女,新疆昌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

S27

B

1004-1184(2017)04-0224-02

猜你喜欢

水力农田水利水利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球墨铸铁管的水力计算
戽流消能水力特性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