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当代水工环地质领域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

2017-04-13

地下水 2017年4期
关键词:水工领域过程

尹 钰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当代水工环地质领域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

尹 钰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增加,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水工环地质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阻碍了我国长期发展。本文首先对水工环地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当前主要存在矿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工环方面专业人才缺乏以及科学力量薄弱等问题,对新时期改善水工环地质的措施进行探讨,并对当代水工环地质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传统的思想进行转变,努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进行转化,为水工环地质领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水工环地质;发展措施;前景预测

从现阶段我国的水工环地质现状来看,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水工环的地质条件已经对我国的地质、地貌以及生态环境等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部分地区受影响的程度相对严重,为各种自然灾害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空间,也因此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我国水工环地质现状

1.1 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短缺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例如铁矿和煤矿等,这些不可再生资源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形成[1]。但是,最初我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在制定详细计划的基础上对各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导致相关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味的的追求经济效益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数量,过度开采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给当地的生态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现阶段资源紧缺的现状。

并且,在进行能源开发的过程中,我国的开发技术和机械化程度存在明显的落后性特点,因此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大量资源被浪费,资源利用率的下降,也是导致我国矿产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不仅严重威胁着矿产资源区域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脚步[1]。

1.2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起步相对较晚,同时在开采的过程中,技术以及理念都不够成熟,因此,相关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忽略了加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过度开采导致的地下塌方等现象屡见不鲜[2]。这不仅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当地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国在矿产开发中造成的水污染等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1.3 专业人才缺乏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专业的人才。近年来我国在对水工环地质工作产生了高度重视,并积极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3]。但是,在实际开展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过程中,人才缺乏现象严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同时高校在这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力度不足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不断发展。

1.4 科学力量薄弱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在这一背景下,对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性产生了高度的认知[4]。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工作中,也开始引进先进的技术,但是科技与生产力之间的转化速度缓慢,导致滞后性成为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中的一大特点,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相关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必须继续加大技术研究力度。

2 促进水工环地质发展的措施

2.1 加深水工环地质工作改革力度

改革指的是将某一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不科学和落后的理念等进行彻底的清除,并从制度、技术以及政策等各个领域对其进行完善,最终实现改革的目标。针对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来讲,现阶段其发展中不仅技术力量薄弱,同时人才缺乏等一系列因素在发展中都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全面发展[5]。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水工环地质工作模式,促使相关工作部门同市场经济进行紧密的融合,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促进这一领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取得一定成就,这将成为该领域继续进行深化改革的动力。

2.2 积极构建水工环地质工作平台

新时期,在积极推动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国家机构和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打破传统的偏见,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此项工作更加深入。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解放思想[6]。在转变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可以彻底推翻传统的思想禁锢,从而更加客观的开展此项工作,为这一领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行政指令等对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具有严重的影响,再加上这一工作领域本身就拥有较低的运行效率,因此现有水工环地质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行政执行等不利于水工环地质工作形成良好的平台,相关管理部门运行中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没有促进水工环地质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因此,新时期,水工环地质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构建专门的运行平台,积极向市场经济体系中进行融入,才能够更加快速的打开工作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相关专业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因此对于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相关国家机构在运行中,还应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同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并在综合应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基础上,提升水工环地质工作工作效率和质量。

2.3 加大技术投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在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发展的背景下,人类文明进入到信息时代[7]。同时,科研领域也全面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在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推动了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全面发展。同时,此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面对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勘探、测量地质与环境的过程中,必须提升相关资料的全面性以及相关数据的精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水工环地质工作质量。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工作人员就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例如,在对遥感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促使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模式发生转变,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3 水工环地质研究发展前景预测

3.1 重要研究领域

水工环地质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中,重要研究领域将成为地下水水资源调查。众所周知,我国拥有大量的水资源,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非常低,同时,我国拥有地域辽阔的特点,不均衡的时空分布,导致相关部门在水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难度较高。在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现阶段积极加大水资源利用率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8]。而在这一工作中,相关部门必须首先对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含油量等因素进行全面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科学、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然而,现有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无法促使相关部门掌握详细、精确的地下水资源数据。这不仅同水工环地质工作技术水平不高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我国各地区地形差异性较大,也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阻碍作用。由此可见,新时期,只有积极加强地下水资源调查力度,才能够不断推动我国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塌岸、湖泊淤积等都属于地质环境领域的问题,例如,环渤海地区很容易受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如海水入侵滨海含水层等,所以,新时期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沿海地区的地质环境调查力度,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同时掌握大量可靠的科学依据,为沿海地带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未来研究方向

(1)新时期,在对水工环地质工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非线性评价预测理论以及崩滑地质灾害发生机理,以上两方面内容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基础之上的。在对相关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复杂的信息源以及地质体结构进行充分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整合多种预测方法,并对灾害性地质过程全息预报系统进行构建。

(2)灾害评价与3s技术。在将科学技术同水工环地质工作进行紧密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3s技术,该技术在地质环境评价和区域地质灾害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GIS技术是3s技术的核心,在对这一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灾害、空间环境预测等领域的发展。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发展速度加快,从未来发展的方向来看,工程地质学理论也将形成更为独立的学科。

4 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性和复杂性强已经成为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两大特点,但是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的未来生活水平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成果。目前,在落后的技术等因素的影像学,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同时对传统的思想进行转变,努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进行转化,最终为提升资源开采效率和资料利用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1]胡志文,欧阳燕,罗湘,等.水工环地质勘察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5):187-188.

[2]王玲.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技术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5(20):221-221.

[3]邢柏成.论当前我国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的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44-44.

[4]郑拓飞,高桂珍,毕研发,等.当代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未来趋势[J].民营科技.2015(10):175.

[5]赵晶.关于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45-45.

[6]付卫.当前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趋势[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3):195-195,197.

[7]张海楷.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应用与发展[J].硅谷.2015(21):113-113,116.

[8]宏伟,王慧文.当前水工环地质调查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分析[J].大科技.2016(15):182-183.

2017-03-02

尹钰(1971-),女,河南信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水监测方面工作。

P641.6

B

1004-1184(2017)04-0187-02

猜你喜欢

水工领域过程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一代“水工”也是“土工”
天下水工看淮安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领域·对峙
从“水工构筑物”到“水工建筑” 水利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