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水文化体育旅游圈的理论分析

2017-04-13陈轩昂

山西农经 2017年14期
关键词:旅游圈旅游资源

□陈轩昂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5)

关于水文化体育旅游圈的理论分析

□陈轩昂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5)

水文化体育旅游圈开发必须建立在多个理论支持下进行,确保体育旅游圈的开发有理可循,实现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对此展开探究,概述了水文化体育特征,叙述了水文化体育旅游开发基础特征,并详细阐述了多种理论依据下的水文化体育旅游圈开发内容。

水文化体育;旅游圈;开发规划;理论依据

1 水文化体育旅游概述

1.1 水文化

水文化是存在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中关于水的相关文化,它包括人们对水的认识和感受、关于水的观念,管理水的方式、社会规范、法律,对待水的社会行为、治理水和改造水环境的文化结果等,通过宗教、文学艺术、制度、社会行为、物质建设等方面得以表达,这是一种彰显人水和谐关系的文化。

从广义上来讲,水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以水为载体,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载体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来讲,水文化是与水相关的各种社会意识,比如与水相关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民风习俗、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

从水文化与万无关联来看,有五个主要方面:

(1)与自然规律的关联:我国自古有“水到渠成”这一成语,阐述了水与自然的基本关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自然的表现上,有海纳百川、沧海桑田、水滴石穿、水涨船高等成语,充分反映了水与自然规律的联系。

(2)与经济生活的关联:比如“开源节流”,说明在人类的经济生活发展中,既要创造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也要节约水资源,避免浪费。说明了水是战略性经济的重要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3)与政治的关联:自古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句,说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治国理念中,人民群众与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人民可以支持优秀的统治者,也可以随时推翻腐败的独裁者。

(4)与人的关联:水是生命之源,是健康之本,久旱逢甘霖、春雨贵如油就说明了人对水的渴望。

(5)以水喻人:无论是高山流水、柔情似水,还是出水芙蓉、带雨梨花,亦或是智者乐水、饮水思源等,都说明了水与人的重要关联。

1.2 水文化体育旅游

根据水文化的类别与体育旅游的特征,水文化体育旅游主要有四大类别:第一是赛事观赏类。主要内容是观赏水上运动赛事,比如帆船比赛、赛艇比赛、沙滩排球、游泳比赛等;第二是运动参与类。主要内容是参与各项水体运动比赛的旅游活动,比如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竞技水上运动项目以及非竞技水上运动项目,少部分还包括极限水上运动与拓展水上运动等;第三是娱乐休闲类。主要内容在于让游客感受到身心的放松,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具有娱乐性、休闲型的水上运动,比如垂钓、划船、游泳、冲浪、水上嬉戏等;第四是民俗风情类。这一类多以民俗文化旅游风景区为主,通常为山水结合多样化的旅游风景,比如湖南的凤凰水寨、江西乐平的划龙舟、广西柳州的撒网捕鱼、云南大理的苍山洱海民俗风情旅游区等。

水文化体育旅游圈的开发应当是在明确水文化体育旅游类型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的规划,根据和不同的水文化资源类型来制定相应的开发战略,也包括多个类型的配套开发。此外,水文化体育旅游圈的开发过程中,必须有多方面的理论支持作为旅游圈规划发展的指导方针。笔者在资料查阅后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七大理论,作为水文化体育旅游圈开发的理论基础:圈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文化学。以七大理论为基础,为体育旅游圈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规划发展决策。

2 体育旅游圈开发基础理论

在水文化的视阈下,体育旅游圈的开发应当符合多方面的要求,比如站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体育旅游圈的开发应当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充分结合;站在体育文化和强身健体的角度来看,体育旅游圈的开发应当注重体育功能与旅游的结合。此外还应当考虑水文化体育旅游存在的安全隐患,由于水文化体育旅游的种类繁多,加上圈环境因素的多样化,不同种类的体育旅游项目与活动存在的安全系数多不相同,一般赛事观赏类的安全系数最高,极限水体运动的安全系数最低,其次民俗风情类水文化体育旅游圈大多具有较高的自然属性,对自然条件的可控性较低也会影响旅游圈的安全系数。

本文站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角度上,对城市滨海、胡泊、河流等水文化类型的体育旅游圈开发理论进行探究:

2.1 圈依赖理论

可以说体育旅游开发项目具有非常显著的圈经济效益,能够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比如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并有效提高圈经济的实力。所以水文化体育旅游开发必须注重圈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学理论,包括对投资机会的分析、对产业结构的规划、对旅游项目的风险评估等,确保建立最佳的旅游产业结构。圈依赖理论表现在资源与市场需求的供给问题,即体育圈的开发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当地旅游资源与配套设施的供给问题等,确定供给指标与需求指标能够达到动态平衡,还要充分考虑旅游综合效益,比如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等。圈依赖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不同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之间的共享,提高了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原因很简单,因为体育旅游圈的资源破坏必然会对该地区的经济环境与收益造成影响,可能会殃及周边地区,所以不同圈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理念是体育旅游圈开发的重要理论依据。

2.2 地域分异规律

体育旅游开发,尤其是水文化体育旅游受自然综合条件的影响非常显著,一般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包括了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前者有气候、水文环境、生物环境、自然综合体分布与变化现象等;后者有海陆相互作用的影响、固定海拔高度的影响、固定地形地貌、水深等影响。地域分异规律是导致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圈除了水文化资源之外,还包括了其它体育旅游资源,比如山地资源、人文资源等。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分异发展形成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差异在逐渐缩小,城市人工水文化的体育旅游开发受地域分异影响较小,而一些民俗文化浓厚、历史文明悠久的水文化则通常会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自然基础,所以在开发中应当充分考量地域分异规律,便于资源的整合与合理的规划。

2.3 结构理论

体育旅游圈空间结构中,旅游项目区和旅游城市为结构整体中的节点,城市交通道路、体育旅游线路等为轴线,水体面积、水文化体育旅游圈范围是结构整体中的面。根据城市水文化体育旅游项目的特征来看,一般都具有集散功能,会导致周边区点旅游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并产生不同圈之间的流动性,包括了客源流动、旅游产品、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流动。在体育旅游圈开发的初始阶段,应当采用增长点开发模式,即注重水体运动与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建设,进而在“点”上对周边体育旅游引起促进作用,逐渐完善点与轴的结合。后期则注重轴线的开发模式,促进旅游圈规模的开发。结构理论能够为水文化体育旅游开发模式提供有利的支持。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再者是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水文化体育旅游圈的开发必须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加强圈、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确保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经济发展需求,又能够为后人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不会对后代人的经济发展造成威胁,进而实现各代人之间资源与收入的公平分配。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对水环境、自然环境的依赖性非常强,促进水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要求在发挥地方文化特色、民俗风情,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要做到不仅仅让旅游者全面体验水文化旅游活动,同时也能够维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并适当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实际的内容包括引进先进的开发理论与管理手段,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为后代人的体育旅游建设预留充足的资源与基础条件,严格禁止掠夺性开发,坚决防止因不合理开发引起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合理控制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适当规避风险等。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水文化体育旅游开发的战略规划提供了参考与引导。

3 体育旅游圈开发内容

3.1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圈开发的基础工作,主要对体育旅游圈的产品类型、空间结构以及整体形象等产生影响,包括了类型与等级的开发、空间资源的整合等。

首先是资源类型与等级的开发:要求在确定水文化体育旅游圈范围之后,从圈角度展开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与等级体系构建以及明确。比如,对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劣现状进行调查,确定资源中具有优势的类型,并评估具有优秀价值的旅游资源,明确与划分资源品位等级,进而构建体育旅游资源等级体系。这一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发挥水文化旅游资源中的优势类,摒弃劣势类资源,为重点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重要的方向。方向的确立后,则应当对资源的开发建立限定机制,尤其是限制重点优秀资源的开发,并规范开发过程,严格禁止过渡开发。对于开发潜力比较大,且市场需求不足的资源应当暂时停止开发;而对于优势比较显著、前景比较开阔的资源应当着重开发,有利于打造旅游品牌。

3.2 体育旅游产品整合

体育旅游产品资源包括了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以这些资源作为基础原料,来实现旅游产品的开发,即水文化旅游配套项目,比如健身项目、疗养休闲项目等。旅游产品资源的整合主要是在开发运营的关键时期,充分考虑客源市场需求与自身旅游的招牌特色等,发展主题化旅游,针对需求量较大的资源进行设计、加工与组合,进而为游客提供参与、购买与消费的一条龙服务,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文化。体育旅游产品是体育旅游活动的基础,也是旅游项目开发的重点,其优劣直接影响体育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旅游产品资源的整合是水文化旅游圈开发的核心。

3.3 体育旅游客源开发

客源市场的开发是水文化体育旅游乃至所有旅游业发展的生命力。在水文化体育旅游圈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分析当地的体育旅游资源环境下的旅游客源情况,这样才能针对性地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与项目,并适合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众。比如面向休闲体育旅游客源的市场、面向青少年的刺激旅游市场、面向中老年服务的医疗体育旅游市场、面向高收入白领的健身旅游市场等。如何进一步提高旅游客源的开发,从传统成功学的理论来看,打造名牌体育旅游项目或产品是最有效的方法,提高知名度能够吸引无限距离的客源,创造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这一过程必须努力发挥圈各项优势,不断提高旅游基础设施的服务,不断充实与完善旅游线路,不断扩充体育旅游项目,不断引进新颖流行的水体运动,加强体育旅游资源、产品、服务的全面创新,首先保障体育旅游圈的稳定发展,其次确保客源市场的稳定与源源不断。

3.4 体育旅游市场营销

水文化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的开发包括了旅游形象的开发、旅游类型的整合以及营销手段的整合。形象的总体开发是市场营销的重要基础,根据营销理论应当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与需求,淡化传统促销理念,尤其是当面对海外游客时,更应当避免中国式的促销手段,统一体育旅游的整体形象,塑造一个鲜明的形象,并以此重新定位,比如确定水文化旅游景点的名称、徽章、吉祥物等。市场类型的整合是站在旅游项目类型和景点类型上展开的,因为不同圈有不同的体育旅游景点与项目,可以组合成为具有功能多样化的体育旅游线路,主要的分类依据可以根据市场客源消费水平与旅游动机等。

[1]王宇,刘楷操.江苏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40-44.

[2]钟华,徐燕华,刘鑫.苏州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25(8):108-111.

1004-7026(2017)14-0028-03

G812.7;F592.7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4.015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构建赣江新区水文化体育旅游圈的研究”。

陈轩昂(1964-),男,江西九江人,九江学院,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体育训练与教学。

猜你喜欢

旅游圈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圈构建的原则、目标与设想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基于GIS的京津冀核心旅游圈构建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