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7-04-13张仕萌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卡列尼列夫托尔斯泰

张仕萌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仕萌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他所创作的所有女性人物中人物性格最饱满,最优雅高贵的人物之一,直至今日,仍然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本文将结合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分析女主人公安娜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女性意识对安娜这一人物形象的渗透。

《安娜·卡列尼娜》;女性形象;分析;女性意识

一、《安娜·卡列尼娜》女性形象理论概述

(一)《安娜·卡列尼娜》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被创作于十九世纪,这个世纪对于俄国来说代表着动荡和不安。各阶级都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社会及其的不稳定。而资本主义则已经由过渡阶段转为上升阶段,发展迅速。农奴制改革的推行,象征着旧的风俗习惯的瓦解,人们的自由意识被唤醒,开始追求新的生活。改革农奴制成了俄国不可抵挡的必然趋势。然而,处在这一时期的人依然无法摆脱宗教习俗的束缚。

小说介绍了年轻、美貌而又渴望自由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比她大20岁的丈夫卡列宁一起生活,后来遇到一位年轻的追求者,最终被生活、现实折磨后,选择自杀的故事。卡列宁是彼得堡的一名重要官员,对妻子、家庭没有真正的感情。安娜与他结婚9年来,唯一的慰藉是儿子谢辽沙。一次,为了调解哥哥斯杰潘和嫂嫂杜丽之间的家庭纠纷,安娜从彼得堡来到了莫斯科。她自己却陷入了一场不能自拔的恋爱。追求她的是年轻军官渥伦斯基。

(二)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含义

女性形象顾名思义就是女性在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形象特征。每一个小说人物都有自己的人物形象定位。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和不同的职业等都会造成人物形象的差异。研究《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性形象要建立在对托尔斯泰的了解上。《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最经典的作品,也是他创作灵感饱满的情况下创作的。虽然这部小说被定位为家庭小说,但其实这个小说和人物都在映射着当时的社会。他为了反映当时腐败的,虚伪的上流社会,揭露宗教和官僚的黑暗面,特意把安娜创造成一个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一种妇女形象,她不像贵族那样目中无人,也不懂得什么时尚,但她有着其他人所缺少的纯净的灵魂

二、《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女性形象分析

(一)安娜女性形象的时代代表性

《安娜·卡列尼娜》这一部作品是托尔斯泰创作的,作品的历史背景是十九世纪的俄国。安娜女性形象的时代代表就是建立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俄国,从《安娜·卡列尼娜》整部小说来看,托尔斯泰是厌恶资本主义社会的,甚至可以说是憎恨。

十九世纪的俄国是资本主义盛行的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造就了一批有钱有势的上层社会。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华丽的外衣下包裹着的是一个个灵魂散发着恶臭的躯体,到处充斥着肮脏和龌龊。揭开了封建社会道德的面纱,显现出来的是糜烂透顶的内幕。列夫·托尔斯泰及其厌恶这个充斥着虚伪的笑容,腐败的政治的社会,处处都充满了铜臭味,让他绝望.因此他创作出了安娜,如此纯净美好的女子,尽管最后安娜以悲剧收场,但在作者看来,即使死也比苟活在这无法改变的虚伪世界要好。

安娜形象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妇女观的具象化,一方面作者希望让安娜成为爱情、美、纯洁的化身,另一方面安娜处于那样一个时代不可能完全跳脱时代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作者在美好向往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受宗教受时代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出进步积极的思想倾向和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保守落后的道德观念。所以作者笔下的安娜是丰满矛盾的,作为新型女性形象也呈现出多样的性格。

(二)安娜形象的矛盾性

安娜的人物形象刻画是矛盾的。通读《安娜·卡列尼娜》这一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安娜这一个人物的刻画即可以说是一个好女人也可以说是一个顾家的女人。安娜在对爱情的追求上,她的态度无疑是勇敢的。但是安娜毕竟是一个有丈夫有子女的女人,在这样的一段婚外情中安娜始终是对不起自己的丈夫和儿子的,因此安娜对于自己的丈夫和家庭是有所愧疚的。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就表现出很矛盾的人物形象刻画。安娜一开始也并不具有女权意识,也不懂得为自己的幸福去争取,也是被这个腐败的社会所影响的一个人物。如果不是与沃伦斯基相遇,安娜大概一辈子都会安于现状,麻木的做好高官妻子这一角色,麻木着被这个社会所侵染,跟其他人一样,碌碌无为,浑浑噩噩,不知为何而活,平凡而粗俗的过完这一生,然而沃伦斯基点燃了她心中的希望,让她懂得生活中还有很美好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她有权力去追寻,她也想要拥有理想的生活,成为真正的自己,也想要爱情。但在社会环境的压力下她没有选择的权力,上下的分裂最后使她痛苦不已。

所以安娜本身充满了矛盾,她的勇敢,她的追求,她的爱情都是不纯粹的,她每向前迈出一步都要回头张望,所以走着走着安娜便已看不清前路的方向。这是安娜这一角色的的矛盾性,也可以说是人性选择的迷误。

(三)安娜具体人物形象分析

1.安娜的总体的人物形象

安娜是整本小说的核心人物,小说中的安娜是一个即聪慧、典雅又质朴,单纯、沉静又从容高贵,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明亮动人,也是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女性,她不仅具姿态端丽,温柔高雅,书中写到“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他脸上流露…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从她的眼神和微笑中显现”。安娜完美匀称的迷人外表下具有优雅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的女子她有着崇高的人格追求,她追求“真正人的生活”,对真爱至死不渝。这些与众不同的美使安娜焕发着难以抗拒的光彩。安娜在选择爱情的那一瞬间也就等同于选择了死亡。

2.勇于追求爱情的安娜

安娜的生活充满着悲剧性,因为,她的婚姻是政治的附属品,她的人生是被利用的,被操控的。但是安娜在遇到渥伦斯基时就勇于追求了自己的爱情,她断然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投向了情人的怀抱,这对安娜来说也是一种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当安娜和渥伦斯基在一起时,她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爱情,明白了什么叫做期望,而这种感情既给予她折磨,又给予她慰藉。她虽然为这种“不忠”的情感感到羞愧,但她依旧想要把握追求幸福的权利。虽然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被人理解的,因为当时许多婚姻都是虚假的,都是政治的牺牲品,但她不想要这样虚伪的婚姻。她忠于自己人生的信仰,她不愿意去欺骗别人,但又想追求幸福,所以她不能再把这段错误的婚姻继续下去,即使她明明可以像其他富家小姐一样去“偷情”,但她还是没有这样做,因为这在她心中,相当于亵渎了爱情。这对于当时社会的女性发展而言,安娜也是勇敢的。

3.懂得宽恕的安娜

在读《安娜·卡列宁娜》这本书时,感觉到每一个人物形象刻画时都带着宽容的色彩。托尔斯泰可能是想表达理解和宽容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做到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包容,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此,他提出要宽恕别人,爱别人,无论这个人对你好与否,亲近与否,你都要尽量的包容他们。比如,书中明显表现出安娜的包容,她在知道卡列宁故意争夺抚养权,使她痛苦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了包容。她包容了一切,不单单是她的丈夫,还有社会,以及一切带给她伤害的东西,她觉得自己是有罪的,因为不忠于婚姻,这种想法常常令她痛苦万分。因此,她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在宽恕她自己,她希望她对别人宽恕,别人也可以对她宽恕。

三、女性意识对安娜人物形象的渗透

(一)女性意识

女性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弱势群体,受到各种观念的束缚,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也不能被平等的对待,在现实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现在还是过去,女性都在为争取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做着努力。她们同各种形式的欺压和剥削做斗争。历史上有着先进意识的女性人物并不少,但可惜的是基本都败在了男性的压迫下,最终往往以悲剧而结尾,而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是反应这个时期的时代特色的,安娜卡列尼娜也不例外。她就是当初女性所处地位的最全面的表现,也因此呼吁了广大女性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权利,拥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许多女性愿意为了实现理想,并唤醒其他女性同胞而献身,她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钦佩,我们应该记住她们

(二)安娜女性意识的觉醒

《安娜·卡列尼娜》若从女性主义角度来研究,我们不得不感叹托尔斯泰的细腻和敏锐,他以男性的角度写出了女性对于平等和自由的渴望,写出女性的脆弱和压抑,写出了女性对于幸福的期盼,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模式,颠覆了人们对于社会男女性权利的看法,引人深思。而政治的转变带来了思想的解放,社会环境的变更也加剧了人们对时代和自己思考。所以出现了“安娜”这样的女性,安娜的行为不仅仅是对自己爱情的追求,更是打破了传统文化给女性的夹板,打破了不合理论的框架,打破了对于女性的束缚。她反思自己爱情反思自己的家庭。虽然最终以悲剧收场但也显示了女性个体从群体中分化出来,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她的行为虽然不足以撼动整个社会,也没有让这个男尊女卑的模式改变,但犹如一枚石子投入湖中,终是激起了波澜,唤醒了部分女性心中对于角色的思考。

四、结语

《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的创作思想与列夫·托尔斯泰对政治历史、社会变革下人性的缩影紧密相关。是把大社会现象揉和成一个小范围故事的体现,是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表现新旧冲突下人性的矛盾。也是作者思想深度的物化。用丑恶的现实反证美好的可贵。是作者对人性美的界定,以此来呼唤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列夫·托尔斯泰对安娜形象的刻画非常的深刻,既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特点,又以安娜复杂的情感纠纷刻画了一个从最初的善良、对婚姻生活的厌烦,到迎接炙热的爱情,再一次面对情感的淡化和平凡生活,继而对生活充满猜忌,压力和绝望,最终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这样的女性形象。

[1]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0):436-440.

[2]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03):37-40.

[3]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演讲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08):12-13.

责任编校:徐向阳

I512

A

1009-8534(2017)01-0052-02

张仕萌,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

猜你喜欢

卡列尼列夫托尔斯泰
七颗钻石
母亲的餐桌
【名著精缩】
家庭
忘记自己的人
电影《安娜·卡列尼娜》对文学原著的解构
爱心
安娜和卡列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