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4-1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机械化农机农业

杨 艳

(宿州市农机安全监理站 安徽·宿州 234000)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杨 艳

(宿州市农机安全监理站 安徽·宿州 234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与自动化,农业机械化也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与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重点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且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旨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更加趋向于机械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也使得农业生产的安全性更高。因此,加强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缺陷进行改善,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

农业生产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重点内容,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在农业生产中并不仅仅局限于粮食作物,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在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小麦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是比较高的,机械化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的各个阶段,从播种到收获都可以进行机械化操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劳作,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更高。相较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对机械化生产的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限制,使得水稻、玉米和大豆的机械化生产停留在播种阶段。因此,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机械化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农机产品呈现多样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经济作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生产不仅以粮食作物为主,而且更加关注经济作物和果树种植,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需要新的生产机械化技术进行支持。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机械化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技术手段,需要对机械化技术进行创新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技术手段的创新,不仅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结构的要求,而且还可以进行多样化的变化,丰富农作物的种类,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农业机械化作业逐渐步入市场化和社会服务发展阶段

在当前农业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对其的调控是比较强的,承受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农作物生产一般为小作坊规模,一方面不需要进行机械化生产的变化,另一方面也难以承受机械化生产所需的费用与所面临的风险。因此,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应用推广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可以通过一些农机作业合作社来为机械化的应用提供服务,一是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更好的宣传,二是为小型农业生产提供条件,促进农业生产更好的进行。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一)地区之间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不平衡

我国的疆土较为辽阔,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尤其体现在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调控,另一方面对市场经济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与应用范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农业生产对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些地区的条件不适合农业生产,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要求就存在差异。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经济状况是机械化的决定要素,主要体现在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水平与应用范围等方面。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所面临的风险较低,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范围比较广。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机械化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使得技术的创新性更高。社会经济发展不好的地区,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数量不多,农业机械化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也不够,使得人们对机械化存在错误的认识,给机械化的应用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农机产品质量差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机械技术存在着较大的限制。一方面,机械化技术水平不高,在农业生产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机械化技术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农业产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首先,农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故障问题,而且机械的维修较为复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的厌烦心理。我国的农产品的种类比较多,不仅有粮食作物,还有经济作物与果蔬类,而农机产品的种类较少,难以充分满足作业的需求。在我国农机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缺陷,农机产品的性能与质量不能满足农业作业的要求,还可能会给作业的进行带来安全威胁。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虽然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是其各方面的条件还是存在较大的不足,农机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的创新性提高与发展。国家对农机产品企业也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农机产品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产品的研发。目前,我国大部分先进的农机产品往往由国外进口,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被提高,不利于小型农业生产规模的发展,也给农机产品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较大的问题。

(三)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较低

在当前农机产品推广的过程中,推广方式、服务方式都较为分散,其发展与推广的专业化水平也不高,不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较低,缺少农机专业服务队,使得农机服务的范围存在局限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扩大与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没有专业的领导队伍提供指导服务与发展策略,生产与服务能力也就难以满足机械化作业的要求,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水平也不高。还有一些农机服务作业的进行局限于本地范围,没有实现跨地、跨乡镇、跨县的发展,也就难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优势。

(四)农机创新水平不高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机械产品大多由国外引入,对于机械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也没有重点的研究,两者的结合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方面,农机产品企业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程度不高,农机产品的性能与质量得不到保障,也不注重对农机产品外观与机型结构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使得农机水平处于最初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国家对中小农机产品企业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一些中小农机企业对于农机创新水平的提高缺少相应的能力,导致农业机械化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品牌,一方面没有产品特色,另一方面缺少质量保证优势,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限制。

三、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一)制定和完善扶持策略,增加农机化投入

农业生产是社会生产中的重点内容,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农业机械化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农业作业的安全,其对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机械化的带领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将农业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促进了社会发展的平衡与统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有效的带动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距离,为城乡更好的规划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涉及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对各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制定和完善扶持策略,增加农机投入,也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引导。首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其作为发展中的重点内容,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其次,政府还需要增大农机投入,与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等内容相结合,从不同的方面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扩大发展。在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扶持政策已经被具体落实,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更多的需要对政府与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与优势。

(二)集中补贴重点机具品种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产品的种类是比较少的,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农业作业的需求,使得一些农业机械化受到限制。首先,当前农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体现在农业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不高,另一方面体现在农业产品的技术水平不高,需要对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在目前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大中型和高性能的农机具是集中补贴的重点,增加农机具的种类,使得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性更强,也可以进行统一的农业作业,为农业作业的进行创造更大的便利。农业作业与地区的经济水平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同情况对农机具品种进行集中重点的补贴,更好的适应地区发展的需求,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北方地区小麦种植范围比较广,南方地区水稻种植范围比较广,相应的对农业产品的需求也不同。

(三)积极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现代观念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与推广、宣传工作的进行有很大的联系,通过对农业产品的推广,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农业机械化的优势,深入了解农业产品的性能,进而对农业产品进行更好的应用。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农村从业人员多为农民,一些人员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一方面对农业机械化没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高,导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而且,一些农村从业人员的能力比较有限,对农业机械的熟悉程度不高,不能灵活掌握操作要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容易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难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因此,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现代观念,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农业基础知识,使得其对机械的操作与应用更为专业。在发展中,还需要打破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让其对农业机械化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提高对技术的重视,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农村从业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对机械产品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影响,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并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督,规范其操作的同时也提高农业作业的安全。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重点注意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要相应的进行污染防治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农机示范基地,为农业机械化推广提供平台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技术的应用存在较大的缺陷,对于机械的操作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农机示范基地的建立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机示范基地主要为机械操作与运行要求进行重点的演示,还可以对农业产品的性能进行检测,一方面对机械 操作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为农业机械化推广提供平台。在农机示范基地建立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产业结构的更新,根据发展的要求对具体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为后续技术研发工作的进行提供理论基础。农机示范基地的建立可以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团队,提高推广的范围与专业性,从而带动其他结构平台推广力度,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五)勇于创新,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时代是在快速发展的,技术的革新推动市场结构的变化,也为市场的发展提供条件。农业机械化在发展中是受市场调控的,其发展需要与市场变化相适应,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农业产品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趋势,对自身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农业产品企业需要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大农机工业产品技术的含量,保证农业产品的质量。其次,农业产品企业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将创新技术和知识应用到推广工作中,提高技术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农业产品企业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自身发展的要求,对技术进行重点的研究,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为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在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提高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促进农业产品的广泛应用。农业产品企业需要保证农业产品的质量,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对技术进行更新发展,在技术中加入创新因素,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对企业进行扶持,加大资金的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更好的发展。

[1]白人朴.关于“十三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4):1-5.

[2]陆贵清,冯伟丹,郎水龙等.湖州市“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26-27.

[3]李宣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J].河南农业,2016,(26):18-19.

[4]阳继文.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积极影响[J].南方农机,2016,47(10):18-19.

S23-0

A

1009-8534(2017)06-0016-02

杨艳,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农业技术推广。

周圣强

审 稿 人:陈东旭

猜你喜欢

机械化农机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不一样的农机展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