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服:价值连城的天衣

2017-04-13天兵

知识就是力量 2017年4期
关键词:航天服头盔航天员

天兵

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哪种服装最昂贵?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航天服。航天服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其中后者一件就价值几千万元人民币。这样价值连城的航天服,是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够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危害,故而在人体周围创造必要的气体成分、气压、温度和湿度等生活环境和条件。航天服实际上相当于一种个人防护装备。既然航天服这么重要,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航天服每个部位的具体妙用,以及世界上的新型航天服吧!

天地往返中的护身服

舱内航天服的作用

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比较危险,所以航天员必须穿上舱内航天服(也叫防护救生服),主要是在座舱减压和氧气丧失时,能提供压力和氧气;若跳伞落入冷水中时,能防寒;长期失重导致血液在下肢郁积时,能防止立位耐力下降;在飞行中或着陆后遇到空气污染时,能防止人体吸入有毒气体。

这种压力服具有良好的密封调压、通风散热、排湿等功能和足够的强度,并装备有简易的小便收集装置。它在轨道飞行中很重要,因为当座舱内大气压力、气体成分控制失效时,舱内航天服可作为应急救生手段。

中国的舱内航天服

中国的舱内航天服呈乳白色,局部镶有天蓝色的边线。该服装的心脏部位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用来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衣服右腹部有一根细管,是航天员的通信工具;左腹部有两条管路,是航天员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除了头盔和手套,整套舱内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的,能够满足航天员在飞行上升段和返回段的各种要求。服装胸前有两条呈V字形的拉链,打开拉链,将腿伸进去,便可循序地穿在身上。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舱内航天服质量约10千克,航天员在正常情况下穿戴整齐需要3分钟。

太空行走用的“小飞船”

人在太空出舱活动时,如果直接暴露在茫茫太空中,会面临失压、缺氧、大温差和强辐射四种危险,以及微重力、空间垃圾等诸多影响。因此,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时必须穿舱外航天服。它相当于一艘小型载人飞船,能把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恶劣环境隔离开来,并向航天员提供一个与地面相当的环境,同时提供氧气和正常气压、排放二氧化碳、维持舒适的温度和抵御宇宙辐射等维持生命的各种条件。

舱外航天服的组件构成

舱外航天服的头盔由头盔壳、面窗结构和颈圈等组件构成,其中,头盔壳所用材料具有强度大、抗冲击和足够的耐热性等优点。航天员在出舱前,头盔面窗的内部要喷上防雾剂。航天员的手套与服装通过腕圈接连。航天靴由压力靴和舱外热防护套靴组成,通常将踝部活动关节设计在压力靴上,并与压力服相连接。

由于太空行走时间一般较长,所以舱外航天服内装有聚氨酯胶制成的饮水袋。它由进水阀、饮水阀和饮水管组成,用尼龙搭链贴附在服装上身的里面,其中饮水管穿过服装颈部进入头盔,直到航天员嘴巴的右下角。饮水管顶端是饮水阀,航天员只要用嘴一吸阀门,水就流进嘴中。在饮水管的旁边还有一个放置食物棒的长孔,航天员需要进食时,只要一伸嘴即可吃到美味可口的棒状食品。由于手伸不到脸部,舱外航天服中还有挠痒工具。舱外航天服内有“尿不湿”和专门设计的便器,因此在太空行走期间可以小便,但一般不大便。

舱内航天服与舱外航天服的区别

与舱内航天服相比,舱外航天服主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活动性能和耐太空环境性能更优异。除了具备舱内航天服的各层外,舱外航天服还增加了一些层,比如:液冷通风层,它是将舱内航天服的通风散热层管内的气体改为液体制成;真空隔热层,它用于保护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或在月球与其他星体表面活动时,不受舱外环境过热、过冷的侵袭,又可防止服装内部的热量散失;最外面的防护层,它由多种纤维复合织物制成(包括使用防彈背心材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穿透、耐磨损、耐高温、耐燃烧、耐腐蚀,且表面摩擦系数小,还有防辐射功能和连接其他装备的接口,从而保护内部各层的功能,并与航天员舱外活动时的“脐带”或便携式生保系统、机动装置连接等。

美国航空航天局举行“太空大便挑战赛”

目前,在太空行走时如厕是最大的困难,因为在太空中排出的大便与航天员身体接触的时间太长,有可能导致感染或脓毒症。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举行“太空大便挑战赛”,以寻求最佳办法。来自“几乎地球上每个国家”的总共1.9万名参赛者组成的150多支队伍提供了5000多种解决方案。据悉,赢得这一比赛冠军的是美国军医卡登,他利用自己在微创手术方面掌握的知识,研发了一套系统。他的设计理念是在太空服裆部加个小气密舱,像导管和充气便盆这样的东西可以通过这里。为此,他获得了1.5万美元的奖金。

俄美航天服各有千秋

目前,国外能研制舱外航天服的只有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常用的舱外航天服叫奥兰-M(也叫海鹰-M),美国常用的舱外航天服叫航天飞机舱外航天服。它们在外观上相似,但实际上性能差异很大,例如,服装的压力体制不同。另外,俄罗斯舱外航天服采用一体化设计,属于“自穿”式的,即航天员一个人就可以穿上航天服,关上门后开始加压,几分钟内就能完成;而美国舱外航天服上下分开,且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穿上,一般需要15分钟。

俄罗斯舱外航天服设计简单,所有生命攸关的系统都采用冗余设计,非常耐用,使用期为4年,并可在太空中维修和更换零部件,这是其最大的优点。美国舱外航天服则按系统可靠性设计,如果有故障,需要运回地面才能修理,一般半年送回地面维护一次。

“飞天”服助中国漫步太空

2008年9月27日,中国神舟-7飞船航天员翟志刚身穿国产“飞天”舱外航天服飘出舱外,圆满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漫步。

“飞天”舱外航天服质量为120千克,单套价值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该舱外航天服最高能达2米,配有1.30米高的生命保障系统背包。

该航天服的四肢装有调节带,通过调节上臂、小臂和下肢的长度,身高1.60~1.80米的人都能穿上这套衣服。其最外层的防护材料,可耐受±100℃的温差变化;携带的氧气瓶采用复合压力;其从上到下依次是头盔、上肢、躯干、下肢、压力手套和靴子。

其头盔的视野比其他同类产品要大,头盔上装有摄像头,两侧各有1个照明灯以及报警指示灯。它的面窗有4层,其中2层为充压结构,2层之间充高纯氮气,防结雾,外面是防护面窗,最外层是镀金的滤光面窗,防止太阳光线直接照射人眼。

它的躯干壳体为铝合金薄壁硬体结构,厚度仅为1.5毫米,抗压能力超过120千帕,经得起地面运输、火箭发射时的震动,还能连接服装的各个部位,承受整套服装120千克的质量。其躯干外壳上装有电控台、气液控制台等各种仪器。

“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手套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三维数字扫描”技术,为每位航天员量身定做,使用起来既安全又灵活,航天员戴着它能够轻松地握持直径为25毫米的物体。

由于受体积、质量的限制,在神舟-7飞行任务结束后,只有“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手套随返回舱带回地面。

竞相研发新型航天服

俄罗斯:智能化舱外航天服

—奥兰-MK

近年,俄罗斯已开始使用一种微电脑控制的智能化舱外航天服—奥兰-MK等。出舱活动之前,该航天服电脑系统会提示航天员按顺序检查航天服是否穿戴正确。在进行出舱活动时,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奥兰-MK的电脑系统会向航天员提示故障原因,指示航天员如何操作。俄罗斯将在2017年使用最新研制的具有自动温控系统的新一代航天服—奥兰-MKC,它装有两个全新部件:自动温控系统和全新的密封外壳。自动温控系统使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时不需手动调控航天服内部温度,密封外壳由非常耐磨的聚氨脂材料制成。奥兰-MK 、MKC的使用寿命均为5年。

美國:Z-2火星服

目前,美国正在为未来的载人登火星研制Z-2火星服。它将使用3D打印零部件,根据航天员个体特征的三维扫描结果生产零部件,以确保航天服尺寸的精确性。采用了仿生技术,如果天体表面环境较为昏暗,服装可以发光照明。此外,研发人员正在采用先进复合材料,以生产轻质耐久的航天服,以承受在火星恶劣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Z-2航天服还将采用可调节的肩部和腰围尺寸,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单套航天服所能容纳的航天员人数。为了在黑暗空间中实现更好的可视性,Z-2航天服特别增加了红色电致发光的细节设计。Z-2航天服还将采用可再生二氧化碳去除系统和水分蒸发系统等技术,为航天员更为高效地提供空气和温度等生活必需品。

目前的舱外航天服很重,工作时很不方便,但若要降低重量,又将影响航天服的安全性能。所以,舱外航天服总的改进方向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继续提高服装关节的活动性;设计出实用型高压航天服。

(责任编辑/房宁)

猜你喜欢

航天服头盔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舱外航天服硬核大揭秘!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犬用战术头盔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小头盔,大防护
当头盔遇上高科技
汉字戴头盔
为什么航天服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