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神阙穴隔药盐灸治疗的效果探究

2017-04-12许淑清张新斐李静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艾炷药粉灸法

许淑清,张新斐,李静敏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广东 广州 510510)

对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神阙穴隔药盐灸治疗的效果探究

许淑清,张新斐,李静敏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广东 广州 510510)

本研究采用欧阳群教授制定的神阙穴隔药盐灸法对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治疗。经5次治疗,该患儿诸症均好转,腹暖无痛,二便调,纳可,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神阙穴;隔药盐灸;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由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或人-人间直接感染。此病多发生在寒冷干燥的秋冬季节,在10-12月发病率较高,在11-12月其发病率可达到高峰[1]。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主要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以l岁半以下的婴儿最为多见[2]。在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所占的比例最高,约占40%。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起病急,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腹泻、发热、呕吐等,在病情严重时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甚至可发生生命危险。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补液及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等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医主要使用灸法治疗此病,其疗效尚可,但疗程较长。笔者采用欧阳群教授制定的神阙穴隔药盐灸法对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现病史

王某,男,2岁,因“反复腹痛、腹泻7天余”,于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在来我院就诊的7天前,该患儿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每日排便5-10次)、排水样便、发热、呕吐等症状,在发病时无明显的诱因。经服用多种药物,该患儿的病情未明显好转,稍进油腻食物即腹胀作痛,矢气频发,排便次数增多。为了进行更有效的治疗,该患儿的家属带其来我院就诊。该患儿的症状主要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痛肠鸣,喜温喜按,腰酸腿软,四肢发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该患儿进行轮状病毒ELISA检测的结果为(+)。

2 治疗经过

使患儿取仰卧位,暴露其脐部。取直径6cm、高3cm的硬纸质治疗圈1个,将其圆心对准患儿的脐部,将治疗圈的周边用胶布固定。此治疗圈用于盛放药粉和药盐,以便使艾灸的热力更为集中。取长36cm、宽28cm、中心孔洞与治疗圈相当的棉质孔巾,将其中心孔洞套在治疗圈上。此孔巾可防止进行艾灸操作时出现的火星掉落在患儿的皮肤上,将其烫伤。使用“脾胃方”对患儿进行神阙穴隔药盐灸治疗。此药的制法是:党参2g、白术5g、淮山7g、吴茱萸10g、肉桂5g、炮姜5g、香附子4g、川椒3g、元胡5g、赤石脂3g,将上述药物制成药粉。取3-4g的此中药粉,均匀地撒在患儿的脐部,以填满脐窝为度。将精盐与上述的中药粉混合均匀(1份中药粉配16份精盐),制成药盐。将80g的此药盐倒入治疗圈中药粉的上方,并将其抚平。用艾绒制作18个橄榄大小的圆锥形艾炷。用镊子将3个艾炷置于药盐上,点燃后进行熏灸。在第一轮的3个艾炷即将燃尽时,将其夹至盛水的钢碗内熄灭,再进行第二轮的艾灸。在进行前2轮的艾灸时每轮使用3个艾炷,从第3轮开始每轮使用2个艾炷。在将18个艾炷全部燃完后,将治疗巾翻起,盖住治疗圈的圆心1-2分钟,然后用毛刷扫除患儿腹部的药盐和药粉。每日对患儿治疗1次。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其反应,严防其发生烫伤。在为患儿采用神阙穴隔药盐灸法进行治疗期间,可在其涌泉穴施行悬灸,以其皮肤有温热感为度,每次治疗40分钟,每日治疗1次。在对患儿进行2天的治疗后,其面色变得红润,手足复温,自诉下腹隐痛的症状有所减轻,其大便已成形,未见溏泻,胃纳恢复正常。采用上述疗法对患儿继续进行5次治疗,其诸症均好转,腹暖无痛,二便调,纳可。

3 讨论

神阙穴又叫“命蒂穴”“气舍穴”等。中医的经络学说认为,任脉为“诸阴之海”,受纳于手三阴、足三阴的脉气,且与督、冲二脉同起于少腹。神阙穴为任脉的要穴,位居人体的正中,连接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能通达百脉,分清浊而别阴阳,激发脏腑经气,促进脏腑经气的运行。神阙穴所在的脐部皮肤薄嫩,无皮下脂肪组织,与皮肤筋膜、腹壁直接相连,其中含有丰富的动静脉网。此外,神阙穴还具有四周平坦、中间凹陷的特殊结构,有利于施行灸法和外敷药物。神阙穴在受到物理刺激或外用药物的作用时,能同时产生局部反应和全身效应,起到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神阙穴隔药盐灸是利用神阙穴特殊的功能,使有特定功效的中药借助艾灸的热力透达于腹内,以激发经气、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与脏腑功能,取得防治疾病的效果。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于中医“泄泻”的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脾胃。婴幼儿“脾常不足”,脾胃虚弱,易感受外邪、伤于乳食,导致脾虚湿盛而发生泄泻。因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应以健脾和胃、温中止泻为主要原则。神阙穴是任脉的穴位,与冲、督、脾、胃等经脉相关联,并可调节上、中、下三焦。灸神阙穴可取得温通元阳、运脾胃气机、化寒湿积滞、培元固本的作用。在本文中,该患儿因脾虚湿盛,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清浊不分,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治当温肾、健脾、止泻。《针灸资生经》中说:“若灸溏泻,脐中第一”。因此,为该患儿使用脾胃方熏灸神阙穴,以健脾止泻;同时艾灸涌泉穴,以温肾暖脾,使脾阳得温,水湿得运,肠道传导有责,泄泻自止[3]。

总之,采用神阙穴隔药盐灸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操作简便,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能显著缩短患儿的病程。

[1]魏升云,张淑珍.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409-410.

[2]王秀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26例[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22(4):8.

[3]肖金良,杨孝芳,施杨婉琳,等.神阙灸治病机理初探[J].江苏中医药,2010,42(6):3-4.

R516.1

B

2095-7629-(2017)8-0129-02

猜你喜欢

艾炷药粉灸法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Chinese Acupuncture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周围性面瘫用苇管灸
预处理温度对碱性药芯焊丝药粉流动性及均匀性的影响
巧称质量
隔姜灸治腰痛
隔物灸量化指标机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