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书房”走进大学的建设性设想
——基于大学生阅读心理研究的调查报告

2017-04-12贾茜

视听 2017年1期
关键词:书房读书大学生

□贾茜

“城市书房”走进大学的建设性设想
——基于大学生阅读心理研究的调查报告

□贾茜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主力军。但是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受所学专业、阅读环境、阅读方式等因素影响较大。本文在分析大学生阅读心理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认为“城市书房”要走进大学生的阅读生活,需针对大学生进行激发创意、促进创新创业、实现活态阅读等方面的策划,同时还应该考虑提升大学生的心灵涵养。

城市书房;大学生阅读心理;调查分析;建设性设想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阅读有了更丰富的途径和对象。但是,信息化和知识爆炸也造成了令人堪忧的状况:一是大学生阅读缺乏引导,其阅读或者限于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著作,或者被动跟随浅俗趣味的波流;二是大学生的阅读消费正在快餐化,过分追求感官刺激,心态浮躁。如何基于大学生自身的兴趣来引导大学生阅读,成为当今大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才能对症下药。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为了“城市书房”进驻大学校园,引领大学生阅读而设计。“城市书房”是响应“全民阅读”这一号召应运而生的阅读新概念,它致力于满足读者的个性阅读,既是营造阅读气氛、推动全民阅读的个性图书馆,又是促进文化创新和分享交流的城市文化驿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31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80份,调查对象为广西外国语学院(二类本科院校)2013、2014、2015级的学生,涵盖欧美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东南亚语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不同专业学生。问卷共设有20个问题,包括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购书习惯、阅读方式、阅读中的困惑等方面的问题。

一、数据分析

(一)阅读实际情况堪忧

针对“您喜欢阅读吗”这一问题,在接受问卷调查的3080名大学生中,选择“非常喜欢”的仅占13%,“不喜欢”的占3%,而84%都是选择“一般”。对“您对自己的阅读情况的满意度”这项调查,其中“满意”的仅占10%。这说明,大部分调查对象对于阅读处于摇摆状态,虽然阅读并不是他们十分热衷的事情,但是只要有他们所喜欢的阅读条件,还是有激发阅读兴趣的潜质的。

对“你认为书在你的人生中是什么角色”这一问题,选择“亦师亦友”的占42%,选择“心灵鸡汤”的占33%,选择“洗涤浮躁”的占34%。选择“可有可无”的仅占3%。这说明,书籍在大学生的成长中主要充当着指引、关怀、净化灵魂的角色。大学生对这一问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那么,他们实际读书的情况如何呢?

对“您用在课外阅读的时间一周中平均每天有多长时间”这一问题,选择“3小时以上”的仅占9%;“超过2小时读书”的同学占调查者的23%。据笔者所知,大学生有着相对自由的课余时间。如果按照二类本科学校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本科教学计划170学分算,8个学期每学期平均21.25学分,每学分为16课时,每学期18个教学周,那么平均每学期每周上课约18.89课时,平均每天上课时间约为3.78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也就是平均每天上课2.83小时。除此之外的21.17小时都是学生的课余时间。这样看来,学生平均每天用2小时以上来阅读并不会造成作息时间的紧张。可见,学生的自觉读书意识并不乐观。

而另一个角度也印证了这一问题。对“您最近一学期花费多少钱在购买读物上”这一问题,300元以上的仅占4%。以普通大学生生活费600元计算,每学期在校5个月,共得到生活费3000元,拿出1/10来购买书籍的占4%;拿出1/30以上来购买读物的不到30%。那么,读书热情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您认为限制或阻碍您更好阅读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自己懒惰”的占一半以上,这说明推动大学生阅读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就是形成调动他们阅读兴趣的外在动力。如果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缺乏引导,流于放任,必然导致其心态浮躁,难以沉下心来读书。事实上,大学教育不仅仅在于50分钟课堂,还应该用在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和规划课余时间上。对此,美国教育家A·劳伦斯·洛厄尔认为“本科分系的目的不是要培养隐士,不是将学生紧锁在各自知识探索的监牢里,而是要培养学生在大学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学会与同学沟通。”①而这种“沟通”的最高境界无疑是知识的辨析、智慧的互赏和心灵的依靠,这些都来自于新型的阅读模式。目前,大学的基础设施中恰恰缺少这种以阅读之名将学生、教师连接起来的纽带或者是一种能够实现心灵互暖和思维碰撞的集体阅读模式。

(二)对阅读环境的要求体现个性与舒适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中国文化史上流传着诸多关于刻苦读书的案例。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李白受铁杵磨针的启发而立志勤学,乐羊子受妻子断匹的警示,学而不辍。这类“读书”已经上升为一种孜孜不倦、砥砺自强的人生境界,是建立在读书之“苦”的前提下的。然而,当今的“读书”理念,是建立在“乐”的基础上的,所谓快乐读书、快乐学习。这种理念可以追溯到康德所说的“人的自然禀赋的发展”,以及雅斯贝尔斯所说的“灵魂教育”等理论。比如,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②

与此相关的是,当今大学生对阅读环境的要求已大大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公共学习场所。对“您一般喜欢在哪里阅读(可多选)”这一问题,在接受调查的3080大学生中,选择“图书馆”“教室”的占42.9%,不足一半;其余选择“寝室”“校园内的户外”“其他”。这说明受访者中大部分更愿意在寝室、户外等更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读书。对“您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缺少阅读氛围”的占39.1%,比较突出。可见,当下大学生对阅读环境的选择更突出个性、舒适而又充满阅读氛围的要求。

对“您认为学校里面需要一个体现90后个性与品位、书目合理、能够在交流中激发创意的阅读空间吗?”这一问题,选择“需要且向往”的占80.7%。对“您对校图书馆读物的容量和种类是否满意”这一问题,选择“满意”的仅仅占14.6%。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高校除了图书馆以外,需要一个充分契合90后个性与品位、书目合理、能够在交流中激发创意的阅读空间。而这个阅读空间在高校之外已具模型——城市书房。城市书房走进大学生的阅读生活,除了具有充满阅读氛围、人文气息、舒适雅致的环境外,最核心的问题是需要提供高品质的阅读内容。那么当下大学生对内容的阅读喜好如何呢?

(三)阅读喜好体现享受知识的诉求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类型的多元化,当下大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对“您认为‘阅读’的概念包含下面哪些含义?(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坐在书桌边默默读书读报”的占77.3%,选择“出声的诵读与研讨交流”的占32.6%,选择“观看经典的舞台演绎”的占28.3%,选择“多媒体手段的教学研讨”的占30.9%。这说明,传统的阅读方式依然是大多数大学生认可的,但新的阅读方式,比如诵读、交流、舞台演绎等更侧重于群策群力、智慧碰撞的阅读方式也被不少受访者看重,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质。

关于对阅读内容的倾向,受访者对“你喜欢的图书风格特点是什么?(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故事性比较强的”的占63.9%,选择“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的占37.3%,选择“逻辑性强的”占35.2%,选择“有文学色彩的”占43.3%。对“您喜欢阅读以上图书类型的原因(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占66.1%,选择“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占77.7%,选择“坚定自我,不再迷失”的占36.1%。“故事性”“娱乐放松”“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是大学生选择阅读书籍的关键词。这说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注重的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补充,还有精神层面的塑造。这也将成为高校城市书房走进大学生阅读生活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二、高校“城市书房”建设设想

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二类本科院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标本的大学生群体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理想。大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书籍在成长中的指引、关怀、净化灵魂的作用,但是缺乏充分的主观行动力和客观刺激力。这是城市书房乃至出版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项目宗旨

基于调查,笔者发现,大学生更追求具有个性、舒适而又充满阅读氛围的环境。城市书房是致力于阅读推广的梦想联盟式社会企业工程,是分享阅读灵感的城市文化驿站。高校“城市书房”应旨在丰富高校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扩大与社会文化机构、民间创意组织的交流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意创业及“产学研”一体化的实施。

(二)功能设计

城市书房走进大学生的阅读生活,最核心的问题是需提供高品质的阅读内容,其次是策划新的阅读方式,尤其是诵读、交流、舞台演绎等更侧重于群体同策同力、智慧碰撞的阅读方式,有很大的发展潜质。比如:“阅读体验空间”可以设计“城市阅读驿站”“互动好书推荐”“数字阅读体验”“文化创意教育”等板块。又如“阅读活态拓展”,重点在于“活态”阅读,具体可以包括“主题读书交流”“阅读活态呈现”“社区数字公共学校”等。文学专业的经典诵读、作品演示可以成为“城市书房”活态阅读的范例。从阅读出发,与师生组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和举办活动,让书中的文明之光照进现实。组织各种主题的公共课堂,让学生增长知识。

此外,还可设计“公益阅读项目”。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注重的不是知识层面的补充,而是精神层面的塑造。“城市书房”若走进大学生的阅读生活,并与高校教学活动、社团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必将承担起精神驿站、心灵港湾的重要角色。具体形式如下:一是常态图书的捐赠。城市书房提倡图书捐赠常态化,并对募集的阅读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送到需要的人手中,组织学生参与图书捐赠活动。二是公益文化传播。城市书房力求让新鲜事物、优秀思想为更多人所知,获得共鸣,能为公益信息的传播贡献一份力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融入越来越多的社会文化精英把“玫瑰”寄放在这里,让高校师生获得更丰富、更贴近实践的各门知识。三是青年创意会馆。城市书房致力于发展成为青年创意与创业策源地;搭建青年创意、创业人才、社会导师的交流平台;促进资源整合、项目孵化。

(三)合作模式

“城市书房”可以设计为一项政府主导、企业协同、民众参与、专业机构推动的文化事业。高校提供适当面积、符合一定要求的场馆;文化传播企业来策划运营配合高校的校园文虎建设,培养学生管理者,并向政府部门申请设立“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创意创业基地”等,争取获得政府及社会资助,配备专门团队运营、联络、策划相应活动,积极寻求为各学院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创意创业、课程建设等方面服务的契机。

注释:

①(美)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第二版)[M].侯定凯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3.

②杨斌.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30.

(作者系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讲师)

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社会服务行动工程”开放项目:“城市书房”推动全民阅读的战略论证与实践(高校篇)(课题编号KF2014011)。

猜你喜欢

书房读书大学生
把自己关进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品鉴书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们一起读书吧
大师们的书房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