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问耶鲁大学图书馆札记

2017-04-12席晓鸣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201209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斯特林耶鲁大学耶鲁

席晓鸣(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 201209)

访问耶鲁大学图书馆札记

席晓鸣(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 201209)

今年寒假期间,我有幸拜访了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耶鲁大学,与这所世界名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亲密接触。

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是由“联合教会学院”演变而来,也是常春藤八所盟校之一。1701年,以詹姆士•皮尔庞特牧师为首的一群康涅狄格州公理会牧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说服了康州法院投票赞成“特许建立教会学校的法案”,成立了这所全美排名第三的私立大学,从此在美国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及普林斯顿等世界名校齐名。

回忆在耶鲁的日子里,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印象深刻的事很多,但让我最感慨与难忘的是耶鲁大学的图书馆。耶鲁大学作为美国最古老的私立大学之一,由许多学院组成,如人文学院、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神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建筑学院、林学和环境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护理学院等等,每所学院都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自己的图书馆。在耶鲁最大的图书馆是耶鲁大学斯特林图书馆(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不管谁走进耶鲁大学斯特林图书馆,肯定会被它那教堂般的古老建筑所吸引,不仅仅是因为那砖木结构的欧式教堂风格建筑,更是因为他那砖木缝隙中所散发出的几百年来浸润出的书香味道。第一次来到斯特林图书馆时已近傍晚,进入古老的图书馆大厅,我们一行被里面的油画、砖雕惊呆了,大家忘记了晚餐,就如同走在艺术博物馆里一样,静静地欣赏,细细地品味着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书架、每一件摆设和每一次学生借阅图书的每一个动作。在拜访哈佛大学图书馆时,我们曾经没有介绍信被拒之于门外,而耶鲁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对外无条件开放的图书馆,不管你来自何方,它都愿意为社会提供尽可能的智力支持,欢迎每一位到这里来的人们尽可能地学习读书。让人不禁感叹:英雄辈出书香郁,一草一木皆灵性。以书为友显校训,海纳百川揽群英。

耶鲁大学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藏书量最多的学校图书馆之一。学校从开办以来就是以藏书为重,不断的提供给学生们最新的资料。三百多年来,这所古老的私立大学崇尚光与真理的校训,秉承“以书为重,求知为主”的办学原则,把“书”和“求知”看作培养耶鲁学子最重要的事情,从而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美国总统,并在全世界拥有众多杰出的校友。

让我感受深刻的,还有耶鲁图书馆对学生周到而全面的服务。在耶鲁古老的校园里一辆辆穿梭的巴士校车定期地在校园与学生住地之间往返,免费接送学生。因此,每个来图书馆或在里面看书的学生都可以专心地学习,不必担心深夜回宿舍的问题。同时,在借书服务上图书馆没有数量限制,在法学院图书馆我惊讶地见到有的学生借了一小推车的书,这也反映出耶鲁大学图书馆藏书之丰富。在耶鲁,图书馆管理人员一般都学富五车,在法学院图书馆一位其貌不扬的图书管理员对于英美法的理解和西方经典法言法语的娓娓道来让我吃惊不小。在中国大学的图书馆,这样学识渊博的图书管理员不能说是凤毛麟角,也一定是微乎其微了。而他们的服务态度又是十分热情、细致。如果你想借的书没有了,管理人员会给最早借书的人发一个还书的通知单。这种做法多少有些为学生们考出好成绩加油鼓劲的味道,也反映出图书馆对学生细致的关心、周到的服务意识。在法学院图书馆,正门的上方有一幅栩栩如生,精美有趣的雕像,雕刻的是教授在上课、一群学生在酣睡,让人看后都忍俊不禁。通过这些细节可以直接感受耶鲁三百多年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图书馆端坐良久,思绪万千,我静静地欣赏着这里耶鲁学子们的埋头苦学,贪婪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寻觅着克林顿和希拉里相遇的角落和小布什呼呼酣睡的沙发,细细地品味着每一副油画每一件大理石雕像,久久不能平静……。西谚有云: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此刻在我的心里图书馆应该是耶鲁图书馆的样子。这里的一砖一瓦,一书一卡无不激发着在这里求学的学子和所有到访来宾对探求知识的欲望。就如同参观期间偶遇的一位国内访学者在向我们介绍耶鲁大学斯特林图书馆为什么外观设计成教堂的样子时说:建筑师的用意是告诉世人,图书馆应当是知识教堂。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知识渴望的冲动,点燃人们心灵的智慧之光。

猜你喜欢

斯特林耶鲁大学耶鲁
耶鲁大学完成“起死回生”初步实验 猪死亡后器官被“复活”
亚历山大诉耶鲁大学:美国依据第九条提起的校园性骚扰第一案
Love and politics in The Tempest
詹姆斯·斯特林:粗野派与凝固的音乐
沙漠魅影——SAS与斯特林
斯特林堡与《乘槎笔记》
耶鲁大学的52岁新生
老板的故事 唐纳德·斯特林 吝啬鬼侧写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