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兴馆 增强服务
——论华东师大图书馆早期科研之路

2017-04-12黄秀文胡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200062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华东师大胡适图书馆

黄秀文 胡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062)

科研兴馆 增强服务
——论华东师大图书馆早期科研之路

黄秀文 胡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062)

华东师大图书馆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力倡导通过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水平,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果,为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华东师大图书馆的学术地位、服务水平及社会知名度也相应地得到了大幅提升。

华东师大图书馆 科研 服务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教育部发文把高校图书馆定位于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提出学术性概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倡导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水平,更好地落实服务性。对此,华东师大图书馆的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从科研活动的起步,到发展,再到逐步成熟,步步紧扣,常抓不懈,为图书馆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使校图书馆的学术地位、服务水平及社会知名度都得到大幅提升。

1 科研活动初战告捷提高了图书馆的学术地位

改革开放之前,高校图书馆一般都只专注于做好内务工作和服务工作,对自身要搞科研闻所未闻,上级领导对图书馆也没有科研方面的要求,由此造成图书馆在校内学术地位很低。

改革开放以后,发生在中国高校图书馆界的两件大事唤醒了高校图书馆人的科研意识。198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其第一章性质和任务第一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把高校图书馆定位于服务性的学术性机构。1979 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达了《关于高等学校图书和资料情报人员职务名称确定和提升的暂行规定》,1985年7月国家教委又拟定下发了《高等学校图书资料情报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草案)》,两个文件对评定副高级和正高级专业职务在工作业绩、编译资料情报、发表论著等方面分别作了规定,这实际上对高校图书馆必须通过科研提高图书资料情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出了导向性的意见。当时华东师大图书馆的领导陈誉先生等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研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图书馆提升自身实力、促进服务的大好机会。为此,陈誉先生等领导校图书馆开始了开展科研活动的探索与尝试。

当时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科研列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图书馆领导班子中有人分管科研工作,科研工作计划列入图书馆阶段性总体规划和图书馆每年度的工作计划。接着,他们就着手组织图书馆业务骨干先行开展科研活动。当时图书馆列入正式编制的10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有65人,占百分之六十,其中6人为研究生,是一支文化水准很高的队伍。在馆领导的组织下,一批业务骨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科研活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校图书馆科研活动的尝试初战告捷。据统汁,至1984年10月,校图书馆的业务人员共发表了137篇文章,其中,属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共57篇,如《图书馆传统观念的改变与人才培养》、《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情报源的结构系统》等。属书刊评价方面的,共20篇,如《古今辞书之集大成者〈中文大辞典〉简介》、《〈朝城县志略〉琐谈》等。属目录学方面的,有《陈垣在目录学上的贡献》等4篇。其余40篇分属文学艺术、历史学、社会学、哲学、人才学等方面,另有16篇是译文。此外,至1985年底,华东师大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出版了《胡适著译系年目录与分类索引》、《图书馆学、目录学、档案学论著目录》(与本校图书馆学系资料室合作)等5种著作,另有《诗三家义集疏》(校点)、《画学心印》等8种著作列入出版计划。

在上述发表、出版的论著中,属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论文十分出彩,对推动图书馆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陈誉馆长的《试论高校图书馆在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多篇论文,对高校图书馆的理论建设和工作实践有重大影响,有的被收入多种论文集。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系合写的《李大钊与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经学校评选后上报,获1976—1982年上海市高校文科科研优秀论文奖。有些文章如《图书馆有效劳动的探讨》、《关于图书采访工作中使用预订卡问题》、《教学参考书的供应与管理》、《阅览工作怎样做到既方便读者又加强管理》等,是实际工作经验条理化、系统化的结晶,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因此,对促进图书馆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起了积极作用。

校图书馆科研活动初战告捷,得到了校领导的充分肯定,校内不少单位也开始对图书馆刮目相看。从1984年起,图书馆有了专项科研经费,图书馆的科研项目列入学校科研计划,并参与全市科研评奖活动,在历年校部印发的《校庆学术报告会目录》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简介》中,把图书馆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同系和研究所并列。自此,校图书馆在校内的学术地位得到承认和提升。1986 年10月,由华东师大图书馆署名,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主编的《大学图书馆通讯》上发表了《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一文,介绍了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该通讯并加了编者按:“华东师大图书馆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在校内的学术地位,增加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还培养了一批业务尖子,推动了全馆的业务工作。”编者按还向全国高校图书馆推荐此文章:“请馆长同志们一读。”此文的发表,进一步扩大了华东师大图书馆在全国高校图书馆界的影响。

2 科研活动的发展促进了图书馆的服务

从八十年代下半期起,华东师大图书馆的科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有效提升了读者服务的水平。这主要缘于三个因素: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图书馆科研的方向。科研活动初战告捷后,校图书馆对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发现在取得出色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科研方向不够集中、科研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等问题。为此,全馆上下认真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科研方向:即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活动应紧扣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这一主题,重点应放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版本学、文献学、现代化科学管理等方面;鼓励具有文史哲、数理化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将原有学科知识与图书情报等专业紧密结合开展科学研究;对偏离高校图书馆科研方向的现象应加强领导。

第二,探索有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科研路径。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探索有助于提高服务水平的科研路径是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服务第一原则,校图书馆对科研的内容作出了界定,图书馆科研的内容重点应放在:运用图情理论探讨业务工作的规律性,调研与评述专题文献资料,编制书目、索引、文献等检索工具,翻译专题资料,整理与标点古籍,开展书刊评价等方面;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专业人才围绕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版本学、文献学等著书立说,以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

第三,馆内设立科研成果奖并积极组织参加上级部门的评奖活动。自1985年起,校图书馆设立了科研成果奖,以鼓励先进。同时,校图书馆也积极组织参加上海市有关部门、上海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索引学会等开展的评奖活动,并多次多人获奖。评奖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动员,对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方向明确,路径对口,加上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华东师大图书馆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少馆员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辛勤笔耕,使图书馆硕果累累。八十年代后半期至九十年代末,华东师大图书馆的科研成果一直保持名列上海高校图书馆界前茅。这一时期,校图书馆的科研形成了三大方面的成果:一是产生了一批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其数量呈上升态势,其质量也有很大提高,这与图书馆明确科研方向及图情系毕业的专业人员已成为图书馆科研骨干密切相关。二是产生了若干相关专业教学科研急需的专题资料选编,较突出的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整理出版了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张爰玲、顾城等多位文学家、诗人的专题资料选编与评述。三是在文献研究与整理方面成果丰硕,编纂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深受读者欢迎的书目、索引、辞典等检索工具书,如《中国行政区划文献目录》、《东坡词索引》、《〈传记文学〉索引》、《〈申报〉索引》、《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中国年谱辞典》等。这三方面的成果切合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方向和内容范畴,其发表或出版应用后推动了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其中,研究馆员郑麦、仇永明两位老师为编纂高质量的索引所付出的努力,及其索引成果出版应用后,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扩大华东师大图书馆的影响所起的积极作用,尤其值得称道。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1997年上海书店出版),是校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郑麦研究馆员主持编纂的一部大型古籍专题索引。该索引从1976年重印的《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107种中,揖录志书中自秦汉以迄明代的各类人物的姓名字号而成。所收录的人名,不仅以人物志传为限,凡志书中人物、职官、科举、志余、补遗等类所载人物,有姓氏年里可稽者均予著录。全书共11万个条目,内中宋元以前的约3万余条,明代人物约8万余条。收录之丰富,是目前为止有关明代人物传记资料人名索引收录范围最广的索引。

索引编纂是一项繁琐、细致、耗时极多的艰辛工作,郑麦老师等历时四年才编成上述《人名索引》,仅手录资料卡片就达十几万张,郑麦老师曾自叹言:“其中甘苦,惟有自知”。索引编纂虽十分辛苦,然其作品形成后,却能为相关专业的学者提供便捷有用的检索工具。《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作为一种地方志工具书,是整理研究明代方志的必备工具,对研究历史、文学、语言学、民俗文化等都有参考价值。该书出版前夕,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主编的《全宋诗》要定稿,闻知这一索引,即联系利用,郑麦老师向他们提供了本索引中宋人二万余条资料,作为定稿检索宋诗作者年里碑传的参考。该书出版后,更是受到古籍界、方志界、学术文化界相关专业人士的青睐。沪上文化名人胡道静老先生亲自为《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出版作序,对该书的价值作了高度评价。1998年,河北大学历史系吕志毅教授也发文对该书作了评述,认为该书的出版“对于加快寻检、研究旧志人物资料的步伐,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自是我国古籍整理出版领域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见《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8年第1期)。1998年6月,《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6—1997)著作三等奖。该书在古籍部为学校相关专业读者的服务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仇永明研究馆员,对索引研究编纂同样化费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了出色成果。由他主编的《东坡词索引》是国内研究苏东坡词的一部重要检索工具书,1994年获中国索引学会“全国索引成果”优秀成果奖;合编的《〈申报〉索引》(1992年)1994年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成果奖,并获全国图书出版系统“金钥匙”优胜奖。以后他又用二年时间主编了约80万字的《〈申报〉索引》(1931年)。仇永明老师退休前先后担任流通、阅览部主任多年,晚年身患肝炎,数次住院治疗,每次出院后,白天上班做好服务工作,晚上及节假日抓紧索引编纂,可以说,他的科研成果都是在与病魔斗争中形成的。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图书馆的后继者又先后完成了《〈申报〉索引》1937、1938、1943、1944四年约300万字的编纂工作。《申报》自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在上海创刊,至1949年5月停刊。其以数量巨大的篇幅记录了这一时期内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是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但是,《申报》内容庞杂,篇幅浩翰,读者要从中查检所需的资料极为不易。因此,当《〈申报〉索引》(1919—1949年)部分自1987年起由上海书店陆续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我校图书馆的许多读者都应用这一索引工具,查检《申报》影印版中所需的资料进行学术研究,大大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

3 深化科研形成的硕果增加了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

华东师大图书馆除抓好面上的科研工作外,历来鼓励有潜力的专业人才在高校图书馆科研内容范畴内,自由选择主攻方向,通过深化科学研究,力争成为某一方面的著名专家,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并增加校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资深图书馆专家、研究馆员季维龙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人物。季维龙老师1960年毕业于校历史系,在图书馆学及历史学研究方面,都有较高造诣。特别是在胡适研究方面,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和权威者。季维龙老师在胡适研究方面的成就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第一,编纂《胡适著译系年目录与分类索引》为大陆的胡适研究开路。季维龙老师发现,几十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胡适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往往批判多于研究。为此,季老师决定首先编纂一本研究胡适的工具书,以推进大陆的胡适研究。获得全部资料线索后,季老师将其与原文一一核对,并进行了大量细致踏实的求证工作,终于写成近37万字的《胡适著译系年目录与分类索引》一书,并于1984年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充分肯定,如台湾学者项慧中先生在《略谈胡适研究》一文中说:“华东师范大学季维龙教授所编的《胡适著译系年目录与分类索引》是目前研究胡适的非常有用的一本工具书”。

第二,撰就《胡适年谱》为学界深化胡适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为全面反映胡适一生的人生轨迹、思想观点及社会活动历程,1978年3月间,季维龙老师应曹伯言先生之邀请,开始合作编撰《胡适年谱》。为编撰一部高质量的《胡适年谱》,从准备阶段到写作成书,他们先后花了10年时间。1989年5月,全书约60万字的《胡适年谱》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诸多新闻媒体和杂志发文介绍。1995年6月,台湾国史馆出版《中国现代史书评选辑》第14辑,刊有台湾著名学者吕实强的专文:《评曹伯言、季维龙教授编著<胡适年谱>》,指出“笔者认为本书为一部学术性甚高的著述”。

第三,废寝忘食整理学术资源为《胡适全集》的出版作出贡献。为尽可能完整保存胡适著译,以利广大读者阅读研究,1996年初,安徽教育出版社准备投入巨资编辑出版《胡适全集》,经上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1996年8月组成了以中国学术泰斗季羡林为主编,学部委员耿云志为副主编的《胡适全集》编纂委员会。华东师大图书馆研究馆员季维龙被聘为《胡适全集》常务编委。在整理《胡适全集》的五年多时间中,季维龙老师废寝忘食,最终完成了《胡适全集》第13卷《史学•论著》、第19卷《史学•人物传记》、第42卷《译文》、第43卷《胡适生平年表及胡适著译系年(一)》、第44卷《胡适著译系年(二)》,共约200万字的编纂任务。《胡适全集》共44卷,约2,000万字,2003年9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四,发表的科研成果涉及胡适研究的各个方面。季维龙老师除通过文献研究与整理出版上述数种重要著作外,还通过深化研究,先后发表了近30篇胡适研究文章。这些文章的研究领域涉及胡适活动的各个方面。

由于季维龙老师在胡适研究方面的显著成绩,他被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聘请为特约研究员。2000年10月,美国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院主任李又宁教授特邀他赴美参加“华族对美国的贡献”大型学术讨论会,他的论文《胡适在美国》被定为分会的主旨发言。作为早期的胡适研究者,季维龙老师在胡适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及创建的研究方法,为这一领域的后起研究者铺建了一条成功之道。同时,季维龙老师胡适研究的硕果,对外而言,增加了华东师大图书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对内而言,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层次与水平。多年来,季维龙老师在做好面上社科文献检索咨询服务的同时,为校内外读者解决了许多胡适研究方面的难题,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4 先进的图书馆学说为现代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陈誉先生是改革开放后华东师大图书馆的首任馆长,从1962年他进馆担任副馆长算起,在校图书馆整整工作了25年。在长期的工作、教学和理论研究中,努力求索,使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国内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第一,对图书馆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现代图书馆改革的思路和原则取向。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在图书馆的性质、功能、作用及办馆思想等方面存在不少认识误区。针对这一情况,陈誉先生于1979年发表了《试论高校图书馆在教学和科研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他说:“高等学校的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助手。它的方针任务服从于学校的方针任务,是学校进行教学和研究的后勤部和尖兵、参谋,是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辅助机构。”这个基本观点,为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指出了方向。以后,又发表了《图书馆传统观念改变与人才培养》、《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功能》等文,对图书馆的功能及现代化背景下图书馆变革的方向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他认为,以藏为主、藏用并重、以用为主是三种不同性质与功能的图书馆。

第二,对读者服务的研究为图书馆提高读者工作服务水平指明了方向。八十年代中期后,陈誉先生将图书馆学研究的重心转向读者服务研究。他先后发表了《以读者工作为中心的英国图书馆服务》、《用新思想推动图书馆的改革使读者工作更上一层楼》、《继续更新观念提高读者工作服务水平》等多篇论文及出版了主编的专著《高校图书馆评估实践与研究》。他认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他把更新读者工作观念看成是提高读者服务水平的关键,作为读者工作改革的切入点。具体提出要树立五个新思想:一是树立读者工作中心论思想;二是树立广义的“大读者工作”思想,不仅仅将流通阅览工作视为读者工作,而是把图书馆所有直接面向读者的服务工作都归属于图书馆服务工作范畴;三是树立读者工作的本质是提供读者服务的思想;四是树立提供情报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包括虚拟、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任务的思想;五是树立读者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思想。

第三,对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为有效的馆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模式。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展了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活动,但一直收效甚微,其关键点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模式。八十年代初,陈誉先生在赴美国英国访问期间,就特别留意国际上关于资源共享的理论和具体做法。1986年,陈誉先生发表了《资源共享与城市发展——关于建立上海市图书情报网络的初步设想》一文,对上海地区的资源共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992年5 月,陈誉先生又在西安主持召开“藏书建设与资源共享国际研讨会”,并向大会提交了他的研究成果“资源共建与资源共享”一文,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此文的理论贡献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较早地将资源共享与资源共建结合起来加以考察,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了资源共建与资源共享并存的命题。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两结合一保证”模式。在陈誉先生和上海图书馆界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地区正式成立了三大系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华东师大图书馆作为协作网的重要成员馆,既为资源共建共享作出了贡献,又为华东师大广大师生共享整个上海地区的文献资源开劈了渠道。

第四,对未来图书馆的研究开拓了信息时代图书馆研究的新天地。陈誉先生先后发表了《踏浪者或观潮人——图书馆员面对未来的选择》、《21世纪图书馆展望——访谈录》(吴建中著)“序”、《面向新世纪的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学教育》等论文,阐述了对未来图书馆的看法。陈誉先生指出,图书馆在未来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图书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途径是既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更要满足社会的知识需求,在信息和知识两方面同时提供服务。

黄秀文 研究馆员,原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

胡文华 副研究馆员,华东师大图书馆。

猜你喜欢

华东师大胡适图书馆
沐春风感受名师风采——华东师大培训心得
图书馆
遇见你时如梦方醒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去图书馆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
磨课中的八“磨”八“度”——以华东师大版第25章第2节“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