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届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

2017-04-12李红澄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博士生信息管理

李红澄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会议综述

第十届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

李红澄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

2016年12月17日,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办的2016年第十届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南配殿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学教授和博士生、多个图书馆的领导以及图书馆学术刊物主编等百余人代表参加了本届学术盛会。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负责,该项目旨在促进图书馆学博士生进行前沿性的学术探讨,为与会博士生营造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培养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迄今为止,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各位图书馆学界的专家相聚一堂,对领域内的相关前沿问题进行热烈争鸣,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在全国图书馆界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本届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主题为“图书馆与大众创新”。2015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除了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源、发挥自身在信息服务领域的优势外,更要积极开展服务创新,实现从传统图书馆服务向搜集、整理、分析、提炼等一体化信息服务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为“双创”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发展空间,并实现图书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本届图书馆论坛的主要目的之一。

本届论坛共分上下两个半场举行,上午为专家论坛,下午是博士生论坛。上午的会议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张久珍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李常庆教授代表信息管理系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李常庆教授表示,希望能有更多创新性成果通过这一平台发表,使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界的进一步发展。随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资深教授吴慰慈、武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传夫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李国新教授以及刘兹恒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激情洋溢、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在下午的博士生学术报告环节,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和黑龙江大学的七名博士生,围绕“图书馆与大众创新”这一议题,针对各自的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报告,多位来自高校和图书馆界的教授与专家对他们的报告给予了中肯的点评,为博士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学术成果的平台。本届博士生论坛取得了如下成果。

1 加强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的博士生教育担任着为国家培养顶尖创新人才的重任,为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智力保障。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博士生培养、提高博士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博士生教育必须要重视的一个议题。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吴慰慈的主题致辞《谈谈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所具有的创新素质、创新技能、接受新事物的敏感度以及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是博士生导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具体而言,应从下几点入手:首先,博士生培养要坚持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是核心,导师负责制是基础的原则。要扩大导师在博士生培养中的自主权,强化导师对博士生培养全面负责的意识,制定符合实际的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第二,博士生要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创新来源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知识面,当今,交叉学科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只有通过博览群书,捕捉瞬息万变的科技信息,才能实现积极的思考,找到研究的创新点;第三,导师要培养博士生的发散性思维。只有保持活跃的思想,积极思考问题与方法,才能激发探索的欲望;第四,导师应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博士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科研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写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观点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更有助于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积极进取精神,从而增强博士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五,努力创建活跃的学术交流环境与氛围。高校院系要通过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学术会议等形式的活动形成学术争鸣,为博士生创造相互批评,相互促进的浓厚学术氛围;第六,提高博士生培养过程的开放性。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工作,通过与国外名校合作的形式,为博士生提供短期训练和接受联合指导的机会,加强与海外学者的交流,并积极开展联合创新项目;第七,将创新性的要求贯穿于学位论文中,导师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尤其对选题更应慎之又慎。选题是能够做出创新性论文的关键,因此,选题一定要在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对相关领域研究动态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

2 图书馆转型与风险思考

当前我国的图书馆正面临着转型时期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如何在顺应这一趋势的前提下,实现自我积极的发展并有效地规避风险,武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陈传夫教授在主题报告《图书馆转型与风险思考》中指出,图书馆的转型是一个全球趋势。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图书馆转型主要包括体制转型、资源转型、服务转型、管理转型以及人力转型这五个方面。图书馆之所以转型,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第一,图书馆转型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第二,图书馆职业面临时代的新挑战,转型成为必然;第三,转型可以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第四,转型对保持我们传统的主流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图书馆转型具有一定的风险。其战略风险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传统核心业务的弱化、新业务方向难以科学确定、失去固有的文化教育地位、失去大众优势、难以保证社会对图书馆的品牌认同等方面。而管理上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转型发展配套政策不足、转型发展模式存在不确定因素、图书馆制度难以满足转型发展、组织结构调整存在困难,业务重组存在风险等方面。就这些风险的性质而言,既有来自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既有客观风险也有主观风险,既有近期风险也有长远风险,同时还存在领导风险与管理风险。针对以上问题陈传夫教授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融于社区,为社区提供就业、安全、文化、讲座、休闲等方面的服务;第二,图书馆要面向全面小康,为经济增长、国民素质提升、文化强国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服务保障;第三,图书馆要积极发展新模式、适应新常态;第四,图书馆要从资源、结构、功能、流程、人力、技术以及服务等方面不断地加强内部治理;第五,要加强图书馆的领导力建设,提升战略建设、环境建设、以及协调合作能力。

3 阅读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厚的优秀文化,而阅读则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除了要继续传承阅读传统外,更要对大众阅读进行创新,使中国优秀文化得以更广泛、持久地发扬并为今所用。作为阅读理论研究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王余光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阅读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主题演讲。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研究其阅读传统和阅读史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人类历史的进程受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阅读史体现了人类知识增长的进程;其次,一部阅读史即是一部文明史,我国有着悠久与高度发达的阅读史,是对中国文明史的真实写照;最后,阅读行为是人类文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阅读史即是人类对世界与人生理解与解释的历史。中国人在悠久的阅读历史中累积了很多优良的传统,包括思、习、行结合、勤奋学习、尊重知识、重视家庭藏书等,而到了今日,这些传统有很多已经断绝,因此十分有必要重建并弘扬这些优良传统,让中国人重新爱上读书。在还原传统的同时,更要重视经典阅读,加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王余光教授指出,对阅读传统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中国阅读史研究,提升阅读传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若要对中国优良传统进行继承并创新发展,就必须找到其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今天这个问题放在阅读转型研究中,是一个基于现实的历史范式。克罗齐曾说过:任何一种历史研究都是对当代史的思考。所以,对阅读史的研究也是对当代阅读现状反思的结果。近十几年来,即此世纪之交的时代,随着电视、网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藏书与读书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中国阅读史的研究,或许正是基于现实的一种历史反思;第二、要加强区域阅读史、民族阅读史与个人阅读史的研究,深化对中国阅读史的认识;第三、积极开展研究中国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这不仅是阅读传统的传承,也是新时代的一种创新。

4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多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多集中在商业与学术领域。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拓展,公共文化领域中的大数据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李国新教授在《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研究》的主题演讲中,针对大数据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研究有多重意义。首先,公共文化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学研究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展开,不能离开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大背景,否则很容易陷入闭门造车、自拉自唱的境地。此外,图书馆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仍有很多领域需要奋起直追。因此图书馆界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第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研究,是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老大难”问题——公共文化资源、服务与需求如何有效对接的必然要求。许多图书馆人满为患,一座难求,但同时有更多的图书馆门庭冷落,工作人员甚至多于读者,建设图书馆的必要性便遭到质疑。解决图书馆资源服务与需求不对称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有效识别需求,今天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第三,高校要发挥既有优势,切入事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性问题。近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国家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建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随后,李国新教授以上海创图公司“文化上海云”“文化嘉定云”为案例,向大家展示了大数据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威力,进一步说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5 大众创新背景下的图书馆学研究

在当前图书馆创新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大多放在实践创新上,相比之下,图书馆学的理论创新则相对受到了冷落。作为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图书馆学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创新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兹恒教授的主题演讲《大众创新背景下的图书馆学研究》,对图书馆学研究中的理论创新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就图书馆领域而言,大众创新是一种制度、一种机制,是每个图书馆都应该具有的内涵。在技术、制度与理论这三大创新中,技术创新是基础和前提,制度创新是条件和保障,而理论创新是核心与灵魂。图书馆学的理论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图书馆学理论要表现出独到的创新特色;第二,图书馆学理论要发挥出创新的作用。具体而言,图书馆学研究中的理论创新可以分为四种,即原发性理论创新、修正性理论创新、发掘性理论创新和方法性理论创新。原发性理论创新,是指新原理、新理论体系或新学派的架构与形成;修正性理论创新,是指在肯定和继承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践的需要,对原有的理论体系和原理,做出新的补充和修改或者进行新的论证和发挥;发掘性理论创新,是指前人已经提出了某些理论,但由于各种原因被遗忘和淡化,而现在根据现实的需要,把它重新发掘出来,使其发挥作用;方法性理论创新,是指从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角度,用新的模式、新的手段或新的视野,对图书馆现象做出新的解释,实现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更新。

6 新时期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水平对文化传承与社会信息传播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学界长期重视的一个话题。此次会议中,李文文博士的《科研人员信息行为分析及其对图书馆个性化科研服务的启示》、梁宵萌博士的《图书馆智库功能探析》、苗美娟博士的《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及启示》以及苏福博士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实践研究——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分别就如何开展某一领域的图书馆服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李文文博士的《科研人员信息行为分析及其对图书馆个性化科研服务的启示》,通过分析67篇以不同学科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研究对象的实证英文文献,总结了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研人员在信息源选择、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与利用、前沿追踪、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科学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特征,并对比了这两个领域科研人员信息行为的差异。李文文博士针对以上研究结果,对图书馆个性化科研支撑服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加强数字期刊与纸质全文文献资源建设;促进检索工具与平台向“一站式”“互动共享”“嵌入式”方向发展;展开有针对性的文献获取与利用服务;关注学术前沿并积极促进学术合作交流;加强科学数据管理并积极开展数据素养教育。在听取了李文文的报告后,索传军教授认为,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对学科进一步细化,针对更加具体领域的科研人员展开研究,此外,还要扩大样本容量,使数据搜集应更加严谨、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梁宵萌博士在其报告《图书馆智库功能探析》中指出,在信息管理方面,智库具有积累和收集信息、利用专业方法分析信息、搭建数据库以及输出信息等功能。相比其他机构,图书馆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具备优质的信息组织、分析、输出等能力,更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等社会职能,可以说图书馆在许多方面与“智库”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开发图书馆的智库功能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我国图书馆开发智库功能,梁宵萌博士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正确理解“智库”的本质,合理开发图书馆智库功能;第二,要牢牢掌握信息资源优势,重视智库平台的构建;第三,借鉴先进管理机制,形成独特管理模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李世娟老师认为,图书馆智库功能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性意义,为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路径。就梁宵萌的研究而言,论文题目要进一步体现研究侧重点,文章需突出研究方法的论述并重视写作技巧的运用,对于研究的结果,还需对图书馆智库功能展开更加细致的梳理。

来自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苗美娟博士在其报告《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及启示》中详细介绍了大学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的背景和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发展阶段,指出Michigan Publishing致力于出版多种格式的学术和教育资料,为之提供一套与出版相关的服务,以增加学术资料的能见度、可获得率和影响力。苗美娟博士详细介绍了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具体服务类型、权利协议和资金来源。并从大学图书馆角色及功能的转变、研究者利用图书馆时的角色转变以及影响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可持续发展因素等三个方面展开,对大学图书馆开展出版服务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她认为,大学图书馆要将学术交流列为继辅助教学和科研之后的第三大功能,主动涉足学术出版领域,实现由学术资料的存储库到学术资料的出版机构的转变,以实现自身战略转型。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雅教授指出本研究采用了个案分析法,而个案分析法其最重要的特征即为结果的针对性和特殊性。她认为,本研究还需通过调整文章结构来进一步说明背景信息,此外,要在全面分析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共性后,针对密歇根图书馆出版服务的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最后,可出版的图书馆文献类型与参与出版活动图书馆类型是本个案研究的意义所在,因此还需加强这方面的论述。

南开大学商学院的苏福博士在其报告《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实践研究——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中,首先对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这四家国内领先的参考咨询工作典型进行了介绍,接下来从制度保障、人员保障、资源保障、信息产品服务亮点以及参考咨询业务模式架构等几个方面详述了吉林省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的实践概况。指出省级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该项服务自身定位模糊、服务质量难以评价、管理体制需改进、资源及工具深度不够,专业人才缺口大等。最后,苏福博士针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因地制宜,走特色化的道路;第二,适当增加对参考咨询服务的制度、人员、资源保障建设。首都图书馆邓菊英馆长认为,参考咨询理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研究领域,因此在选题上应更加突出新意,此外,本文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要摆脱年度工作报告式的形式。总体而言,苏福博士的研究关注了很多有意义的现实问题,但仍需研究方法的改进,对内容重新梳理并突出研究意义。

7 其它

正如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资深教授吴慰慈在开幕致辞中提到的,选题是能够做出创新性论文的关键,体现了一名博士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能否在学术研究中标新立异,以新的视角探索图书馆学研究的新问题、小问题、偏问题,是判断博士生学术研究创新性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次论坛中,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张劼圻博士的《中美两国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视觉比较研究》、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冯云博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以及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洪伟达博士的《阅读困难群体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行为实证研究》从这一角度出发,针对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些特别领域展开了研究。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张劼圻博士的《中美两国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视觉比较研究》独辟蹊径,从图像信息传播的角度对中美两国图书馆网站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劼圻博士选择了首都公共图书馆、上海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和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网站上的3000余张图片作为样本并逐一进行了视觉分析,发现纽约公共图书馆在图片数量和图片大小上都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图书馆,而首都图书馆则远远低于其他三家图书馆;此外,两国图书馆在对首页的定位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差异,美国两家图书馆把网站的首页当成了一个宣传自身的平台,而上图和首图都则将首页作为了自身资源的导航;随后,张劼圻博士对四家图书馆的图片构成和同类型图片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相比国内图书馆网站,美国公共图书馆网站显然将图片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不再仅仅将其看作文字的补充。南京大学郑建明教授认为此研究实质上是用户心理研究,因此可以借助一些心理行为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完善。首都图书馆邓菊英馆长首先肯定了张劼圻的选题价值,她认为,网站的视觉设计是中国大部分图书馆网站面临的一个问题,希望张劼圻可以进一步扩充图书馆样本,完善研究过程,为图书馆网站建设提供更多积极的改进建议。

来自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的冯云博士作了名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的报告,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具有民族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社会教育、促进社会参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等职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推进数字化进程,加强馆员多元文化服务能力的培养,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冯云博士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找准自身定位,以满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河北大学赵俊玲教授对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突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背景的描述;其次,加强少数民族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对比;最后,还需进一步突出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职能,将选题进一步聚焦,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研究成果更具实质性。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洪伟达博士的《阅读困难群体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行为实证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黑龙江省和苏州市的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城市的低收入者等近500名调查对象的阅读行为、阅读障碍、图书馆利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样本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通过对阅读困难群体的阅读需求状况和阅读行为现状的分析,洪伟达博士将结论总结为四点:第一,阅读困难群体普遍呈现阅读需求较低、阅读效率较差等特点;第二,阅读困难群体所面临的阅读障碍具有异质性;第三,阅读困难群体对于阅读的认知程度和对图书馆利用程度较低;第四,阅读困难群体对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服务具有较多良好期许。随后,邓菊英馆长就洪伟达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首先,文章要突出实证研究方法,而非数据的罗列;其次,在样本选择方面,可以更加准确和翔实;最后,文章要进一步升华理论部分,完善结论之后的对策分析部分。

综上所述,本届论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专家主题讲座高屋建瓴,颇具前瞻性,博士生的研究立足图书馆服务,创新点叠出。图书馆学研究任重道远,正如闭幕式上李常庆教授对博士生们的报告提出的建议:首先,博士生要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进一步提升论文的质量,加强论文的研究方法意识;其次,博士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准确清晰的展示给大家。

至今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已走过了十个春秋,十年间,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论坛为博士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了图书馆学术成果的交流,为全国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红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博士生信息管理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面向Web的BIM三维浏览与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