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印度大刀阔斧的GSTGST税改新政

2017-04-12魏雅华

税收征纳 2017年11期
关键词:消费税税制莫迪

魏雅华

当前印度大刀阔斧的GSTGST税改新政

魏雅华

今年5月,中国各大电影院都放映了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票房突破了13亿元,高居进口影片榜首地位,其风头之盛,让所有的进口大片告败。

这其实是一部青春励志片,看了这部影片,我相信你不会再小看印度。这真的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民族,一个崛起中的大国。

在被称为“印度的邓小平”——莫迪上台后,其经济改革力度之大,正在让这个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壮大。印度GDP的增速,已连续三年超过中国,印度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持续发展。

印度经济近期最大的两个动作,一是废钞,二是全国税制统一改革——都堪称绝对的大手笔,难度与力度绝不亚于中国当年的改革开放,也必将为印度成为一个真正“大国”奠定坚实基础。

大刀阔斧的GST税改

如果说有什么信号是印度想成为全球大国最明显的信号,那无疑是2017年7月1日的全国税改——这将让长久以来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印度市场,终于成为一个拥有13.24亿消费人口的统一市场。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印度过去采用联邦税制结构,中央的联邦政府对商品生产制造环节征收消费税,地方的邦政府对商品的销售或购买环节,即是最终的消费环节,征销售税(部分邦已改为增值税),而中央政府还有权对服务征税。同时,印度29个邦政府各自制定的税率不同,而且商品如果跨邦销售,还将负担更多名目更复杂的税种,例如入市税等,类似不同的邦之间存在“关税”。

这就造成两大问题:一是重复征税,导致了高达26%的平均税率;二是跨邦销售的商品不仅会被不同邦重复征税,还需要缴纳跨越辖区边境时的过境税等,使得印度形成了国内各辖区之间的“贸易壁垒”,印度市场分离而破碎。

印度人民、政府和外国投资者饱受这一复杂税制的折磨,历届政府皆有意进行改革,奈何阻力重重未能成事。

一是地方邦政府利益受损拒绝合作,二是两党党争下在野党势必要反对执政党的政令。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致力于推行各项经济改革,GST法案正是其中的重点。现政府为推行法案,使尽手腕,克服了印度两大党之间的党争,争取到了多数地方邦政府的支持。

今年7月1日,消费税(GST)改革正式启动,这是印度独立以来的最大规模税改,被外界誉为推动全印度真正迈向单一市场的里程碑。专家预测,改革可能促使印度GDP增加1%-2%。这可是个很惊人的数字哟。

新税制根据商品性质的不同,实施四档基本税率,另有部分商品免征消费税。而新税制对邦内交易和跨邦交易的税种也做了简化。新法制下,邦内交易需要缴纳中央消费税(CGST)和邦消费税(SGST);跨邦交易须要缴纳综合消费税(IGST),向购买方所在邦缴纳邦消费税。

说GST改革得以实施,是印度“自信膨胀”的核心因素之一,毫不为过:

第一,首次建立了一个全国统一的税收体系,打破了过去印度国内邦与邦之间的贸易壁垒,有利于打造一个共同的印度消费市场;

第二,合并税种,减轻重复征税,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税收成本;

第三,国内贸易的成本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都会降低,运输效率得到提高,促进国内商品流动,增加消费。印度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将得到提高,从而向“印度制造”的战略目标迈进;

第四,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

第五,政府税收收入会因透明度更高的新税制得到大幅提高。

自2014年莫迪上台以来,提出了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加强基建、吸引外资和解决财政贸易赤字等战略目标。而GST改革,在实现这些目标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税改有望助力其他各项改革措施,推动印度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印度总理莫迪称:“有了GST,‘一个印度,伟大印度’的梦想就将实现”。

印度和中国在过去十几年同为亚洲发展迅速的新兴经济体,但路线大相径庭。中国主要大力发展制造业,投资基建,2008年金融危机前主要走投资和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而印度在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前大力发展“精英产业”,即是以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这一策略规避了国内平均教育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劳动法限制严格等问题,带来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印度的产业结构因此严重失衡,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超50%,而制造业仅占15%。

另外,印度政府也面临着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的问题。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高于3%的国际警戒线,而贸易逆差甚至高于发达国家,是金砖五国中唯一保持贸易逆差的国家。

因此,2014年莫迪总理上台后锐意改革,提出的改革措施主要围绕三大战略目标:第一,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提高制造业在GDP中比重至25%,改善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第二,大力发展基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第三,解决财政与贸易赤字问题。

此次GST税制改革将是莫迪政府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成功,将会极大地助力三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印度这只巨象,虽然身躯沉重,却也已经站起身来,开始助跑。而莫迪政府的改革措施,正是在卸除大象身上的负重。

自莫迪上台后印度经济的增长势头强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经济增速世界领先:全球自2007年底爆发次贷危机经济滑坡以来,复苏一直缓慢,中国与印度的GDP增长率远高于美欧的增长率。而印度的经济增速,虽然在去年第三季度后有所回落,但从趋势上来看,自2015年起已经追上中国。

2.金砖五国中货币最为坚挺:2015年以来,金砖五国面对强势的美元政策,货币纷纷贬值。2015年至2017年6月29日,印度卢比相对美元仅贬值2%,是金砖国家中贬值幅度最小的,巴西雷亚尔对美元贬值24%,南非兰特贬值12%,人民币贬值11%,俄罗斯卢布贬值6%。

3.金砖国家中股票市场表现最佳:印度的股价指数自2013年以来上涨了59%,保持了稳定上涨的势头,2016年以来也是金砖国家中表现最好的。

4.外资加速流入印度:据世界银行数据,近年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已展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此次GST税改将解决过去令外商十分头痛的错综复杂的税制,更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外资投资印度的热情。

5.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莫迪政府加大了基础建设支出,主要投入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光纤网络等领域。印度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占比大幅提升。印度2016年财政支出预算中,基建支出占比将提升至39.64%。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印度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清扫了这个障碍,将能创造一个诱人的投资环境。

6.推动制造业全面崛起:印度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较为落后。但在全球制造业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印度受益于劳动力供给充分、工资低廉等条件,具有成本优势。GST税制改革也将使得企业税负、运输和库存成本降低,商品流通更容易。

7.统一国内市场:过去印度经济不被看好的一大原因,便是它的国内市场支离破碎,不同地区各自为政,国内的贸易流通受阻滞,消费力被严重抑制,统一国内市场,意义深远。

我国历史上,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的大一统局面的基础,而印度如今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将国内市场统一起来,其历史意义丝毫不亚于此。

重新认识印度总理莫迪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得重新认识印度总理莫迪,这场改革,莫迪几乎押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这场恐怖而疯狂的改革如果失败,莫迪就会“死无葬身之地”,莫迪将会被这个拥有仅次于中国的13.24亿人口的大国,刀斧齐下地剁为肉酱!

因为他动的是全印度人的奶酪,作为大国总理,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有多么危险!他的智囊团,不会不反复地警告他,你玩的不是火,你玩的是核弹!你断送的不只是你自己,断送的还有印度和你的政党,如果改革失败,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让我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年已66岁的莫迪,为什么要去冒这样的风险,展示其坚强果决、手段凶悍、雷霆万钧的铁腕形象,以致让世人瞠目结舌?

而印度总理莫迪,在这件事上,其操盘手的形象,坚强果断,铁腕治国,雷霆万钧,其手段的凶狠,让全世界人瞠目结舌!

只有一个解释,他真的是想要富国强兵,政通人和,实现大国崛起!

这一仗,莫迪打赢了!

魏雅华,财经作家,陕西电视台新闻频道资深评论员

猜你喜欢

消费税税制莫迪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LCO也征消费税?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
变压器油、导热油等产品可免征消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