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方案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17-04-12王晓燕陈敬芳刘喜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踝泵下肢依从性

王晓燕 陈敬芳 马 克 刘喜梅

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方案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王晓燕 陈敬芳 马 克 刘喜梅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应用踝泵运动标准化健康教育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64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标准化踝泵运动健康教育。结果: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踝泵运动依从性、出院时满意度、DVT发生率、疼痛缓解情况方面的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的标准化踝泵运动的健康教育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增强对疼痛的控制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DVT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

踝泵运动;标准化健康教育;下肢骨折;效果评价

由于下肢骨折、躯体移动障碍可导致一系列肌肉、骨骼系统并发症。功能锻炼是骨折患者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 并帮助肢体迅速恢复正常功能。踝泵运动被认为是下肢骨折功能锻炼方法中最简便有效的一种,通过踝关节的过屈、过伸的主动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下肢肌肉伸缩,促使血液回流,有利于消肿和加快恢复速度[1]。虽然踝泵运动的效果已经得到证实,但患者对踝泵运动的练习及掌握仍存在不足。因此,踝泵运动的健康教育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讲,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方式正确培养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早日康复。本研究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标准化踝泵运动健康教育方案,现将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64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22例。年龄16~87岁,平均(37±12)岁。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股骨干骨折21例,髌骨骨折12例,髋臼骨折9例,全部患者当中骨牵引29例,皮牵引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入院开始每班由责任护士采取口头床边讲解运动方法,并辅以发放宣传册进行指导与督促踝泵运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接受标准化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成立标准化健教小组。标准化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组建高素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团队,团队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科室高级责任护士及主治医师组成。选择1名高级责任护士任小组组长,组长选拔条件在科室工作5年以上,具有本科学历,临床护理经验丰富及沟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小组成员均有明确的职责。(2)踝泵运动标准化音视频的制作。经小组会议讨论,在查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将踝泵运动的定义、作用、目的、适用范围、具体的锻炼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配以超前镇痛的定义、用药方案、超前镇痛患者受益情况,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讲解和示范,结合音乐、图片、文字,运动方法采用分解慢动作的方式,用数码摄像机拍摄,联系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剪辑,添加辅助图片及解说,小组成员集体观看审核后制作成光盘,让患者接受超前镇痛方案的情况下尽早学会踝泵运动,并能按要求的频次规范运动。(3)宣教平台的建设。医院将病房现有电视机进行了升级,对有线电视网进行了改造,实现了住院患者开启电视机首先启动住院健康教育频道的功能,电视在开机后,默认首先播放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患者可以随时观看健康宣教视频(如果患者不愿意观看有关内容,可以转换到其他频道,宣教频道与公共频道相互不受影响)。(4)踝泵运动标准化音视频的临床应用。患者入院完成检查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口头宣教,让其了解整个宣教流程,并取得配合,床边挂放功能锻炼表。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观看视频,患者可以现场跟着视频学习动作,入院后,每天视频播放时间定为为11∶00~12∶00,15∶00~16∶00,每天上午做完治疗后责任护士评估掌握情况及检查功能锻炼记录表,评估患者锻炼次数是否达标,根据评估结果及患者需要安排随时播放。播放视频前1 h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对于中度以上疼痛及时处理,尽量避免患者疼痛情况下进行踝泵运动,因为疼痛会导致患者抗拒踝泵运动的学习和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第3天和第7天结束后的踝泵运动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干预第7天的疼痛缓解率,以及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情况和DVT发生率。(1)依从性评定。依照功能锻炼情况制定依从性综合评价标准。综合评价依从性以累计单次依从性评价分值与总分值(次数×5分)的百分率比值确定,80%以下表示依从性差, 80%以上表示依从性良好。单次标准分分值:功能锻炼自觉性与主动性高,遵从医嘱完成锻炼,属于完全依从,分值为5分;功能锻炼自觉性与主动性一般,督促下完成锻炼,属于部分依从,分值为3分;功能锻炼存在抵触或拒绝实行,属于不依从,分值为0分。(2)疼痛数字评分法(VAS)是将疼痛的程度用0~10共11个数字表示,0表示无痛,10代表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这11个数字中挑选一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Ⅰ级(1~3)表示轻度疼痛,存在疼痛感,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及睡眠;Ⅱ级(4~6)表示中度疼痛,疼痛十分明显,无法忍受,生活及睡眠受到干扰;Ⅲ级(7~10)表示重度疼痛,疼痛程度剧烈,无法忍受,需要及时药物镇痛,失眠受干扰情况严重,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者出现被动体位。(3)满意度评定。通过对患者制定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个人进行有效填写,统计问卷分数,将满意度设置三个标准档次,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4)DVT判断依据。根据下肢肿胀情况、下肢压痛、Homans 征常为阳性、下肢的浅静脉曲张,若发生以上之一,及时采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动静脉进行检查,判定是否发生了DVT。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踝泵锻炼依从性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踝泵锻炼依从性比较(例)

2.2 干预第7天后两组疼痛程度比较(表2)

表2 干预第7天后两组疼痛程度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满意度比较(例)

2.4 两组DVT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在接受踝泵运动系统健康教育后,无患者发生DVT,对照组发生DVT的患者有5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 本结果显示,实施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踝泵运动的健康教育运动计划和护理方案,都是由医务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总结制定而成,实现对患者的针对性教育[2]。因此,患者需要严格遵从医嘱,认真执行健康教育内容,如此才能有利于病情恢复[3]。此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所有患者都参与到健康教育当中,其中30例正式开始健康教育后当天参与其中,剩余的2例均在次日加入。医务人员在开始教育前对患者讲述了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可发挥的作用和效果,获得了患者的配合,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健康教育知识,让患者主动活动的意识增强,而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地提升了功能锻炼的依从性[4]。

3.2 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提升患者满意度 标准化踝泵运动的训练,配备了背景音乐可以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采集编制了字幕的标志强化和解说的语言强化,增加了患者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调动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其认识到了该项锻炼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频繁的护患之间的交流互动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自觉遵医行为,改进了健康教育质量[5]。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实施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方案,可有效提升下肢骨折患者对康复运动的认识,掌握康复运动方法,尽早康复出院,提升患者满意度。

3.3 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对DVT发生的影响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踝泵运动健康教育可以帮助降低DVT的发生。研究表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于腓肠肌静脉丛,并且蔓延向近端主干静脉,引发静脉功能不全,形成下肢静脉血流障碍,对肢体功能恢复形成阻碍。一旦形成DVT,即便通过溶栓与抗凝等措施治疗,也难以对已形成的血栓奏效。踝泵运动能够通过最大内外翻(环转)运动与最大背伸、跖屈运动,实现“泵”一样的功能,促进下肢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降低DVT发生率[1]。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踝泵运动标准化健康教育方案,能够正确指导患者实施踝泵运动锻炼,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3.4 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降低患者疼痛感受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施踝泵运动标准化健康教育方案的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以往研究表明,下肢骨折患者的镇痛问题是影响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6],因为疼痛不能坚持有效地踝泵运动功能锻炼,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的镇痛,可以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患者及早进行康复锻炼活动,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进程[7]。此外,这也提示康复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康复锻炼中的疼痛感受给予高度关注并制定相应措施,同时反复强调“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还要在评估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程度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制订适合的术后康复方案[8]。

3.5 提高了服务效率,节省了护理人力资源 临床护理人员编制紧张,从宣教的效率角度考虑,对照组为了使患者能够理解踝泵运动方法,责任护士被迫对同一内容反复说教或示范,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付出的努力也得不到有效回报[9]。另外,不同层级护士专科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年资低的护士专科知识掌握不扎实,沟通技巧不灵活,患者对护士信任度较低,标准化踝泵运动音视频的临床运用改变了因医护人员专科知识不足造成健康宣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护士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护理本职工作,减轻了不同护士宣教内容和效果的差异性,标准化踝泵运动的健康宣教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服务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效避免医患纠纷[10]。

总之,踝泵运动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方法非常适合下肢骨折患者,简便易行,患者可以很快掌握锻炼方法,增加患者锻炼依从性,通过踝泵运动加快患肢康复,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负担,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 易小青,傅爱凤,付爱民,等.踝泵运动对预防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6):36-38.

[2] 徐国健,翁 东,谢明华,等.术前康复教育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11(9):653-656.

[3] 张舒平,谢 琪,夏远军,等.运动疗法与CPM训练对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对比[J].中国康复,2014,24(2):159.

[4] 郭玉祥,赵清华,林福庆,等.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6):618-621.

[5] 刘 梅,丁亚萍,谢玉华,等.踝泵运动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在下肢骨折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2):3256-3257.

[6] 张兰香.影响病人肢体骨折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5):1348-1349.

[7] 王艳霞,车爱枝.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90-92,103.

[8] 耿笑微,朱 薇,许蕊凤,等.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腰椎融合术后居家康复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纵向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2892-2895.

[9] 张树菊,杨孝苹.多媒体健康教育在老年肺癌病人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203-205.

[10]王宏伟,王一兵,郑智君,等.下肢长骨干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并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三例诊治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95-596.

(本文编辑 冯晓倩)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health education concept of ankle pump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lower limbs

WANG Xiao-yan,CHEN Jing-fang,MA Ke,et al

(Shenzhe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0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health education of ankle pump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lower limbs.Methods:Selected 64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lower limb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ly 2015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was conducted for the control group,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andardized ankle pump exercise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After interference, the ankle pump exercise compliance, satisfaction at discharge, DVT incidence rate and pain relief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ose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standardized ankle pump exercise applied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lower limbs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ompliance, enhance the effect to control pain, improve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occurring of DVT, and was worth promoting clinically.

Ankle pump exercise;Standardized health education;Fracture of lower limbs;Effect evaluation

518000 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晓燕: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课题基金项目(JCYJ20140411113237229)

2016-05-29)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3.018

猜你喜欢

踝泵下肢依从性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踝泵运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晕针后踝泵与髋泵操作疗效差异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的腿部锻炼法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