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创新教育新模式

2017-04-12孙雪梅

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龙湾园所陪伴

孙雪梅

“田园滴翠绿,大地飘清香,燕山风吹拂着鲜花麦浪,潮白河流淌着玉液琼浆,描绘出顺义万千景象……”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唱出了顺义唯美的自然风光。顺义区是北京东北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重点发展新城之一,是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

在顺义城区的东北方,坐落着我们这次走访的学校——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中心幼儿园。近年来,龙湾屯中心幼儿园以“以美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园理念为基础,创新主题课程,开展陪伴式管理方式,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园所全面发展,让园所成为了幼儿发展的摇篮、教师成长的孵化器。

创新主题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综合主题课程是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并和幼儿合作进行的集体或小组化探究活动。其活动设计新颖,注重幼儿本位发展,关注幼儿需求,紧密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不断探索中,实现多维度发展。

园本综合主题课程生成的背景 自从2014年起,龙湾屯幼儿园先后参与了由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引领的“综合主题课程”实施项目,以及由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幼教师资培训中心王建平校长与李靖老师等专家引领的北京市乡村园长能力提升项目,这两个项目为园所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启发之下,园所不仅发现和建构了园本综合主题课程,还将综合主题课程进行游戏化处理,使幼儿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完成自主发现、自主实践、自主成长的发展过程。

园本综合主题课程的实践 结合龙湾屯幼儿园多层次教师的具体需求,园所采取了分组教研的模式,将教研组有意识地划分为新教师教研组以及专题教研组。专题教研组活动一般围绕科研课题研究开展研训活动,园所的科研课题“幼儿美术活动中‘四段式学习支持策略的研究”已被北京市教育学会批准立项课题,幼儿园借助这一契机,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调整实施——总结策略”的过程,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尝试梳理本园的“尚美”园本课程。构建感受家乡美的特色课程,生成“远足主题活动”“采摘主题活动”“快乐种植”“学做小战士”等综合主题特色活动。

园本综合主题课程的发展 结合龙湾屯中心幼儿园地处“绿色生态镇”的地域优势,幼儿园确定了“在生活中感受美、表现美”的课程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幼儿园逐渐梳理并建构出园本综合主题课程体系之“尚美”特色课程篇。即通过“美的环境、美的课程”逐步实现“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培养目标,在美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审美感觉,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获得表现美的经验,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美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于幼儿生活。园所“尚美”特色课程和“综合主题课程”在实施中相容,同时“综合主题课程”为园所特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领导引领,保证主题课程的顺利实施 园长作为园所的一把手,是园所发展的指明灯与引路人,因此,作为园长,需要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管理工作,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证主题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园长除了通过参加培训等方式促进自身成长外,还积极采用课程领导方式管理课程。具体来说,园长从两方面实施工作,一是从课程开发技术方面进行领导,即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技术的领导;另一方面是从幼儿园课程文化方面进行领导,园长采用民主、开放、沟通、合作的方式,对幼儿园教师的幼儿观、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等进行引领、革新,转化“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构建一种合作、分享、探究的学校文化,使幼儿园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以此更好地保证課程开发,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挖据自然资源,凸显自主游戏价值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自然资源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应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区域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对此,龙湾屯幼儿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分析现状,充分挖据周边资源 园所通过老师和孩子们多次实践协商讨论,最终发现种植园是孩子们最乐于尝试的场所之一,孩子们在种植园里观察感知,探索学习,享受劳动的果实。由于园内的种植园面积小,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充分感知、探索的欲望,又因幼儿的自主性体现不够,种植经验缺乏。所以,幼儿园充分挖掘园所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孩子在具有以农业、旅游业、果蔬业为核心的“绿色生态镇”上获得对自然的全新理解。青山碧水、树绿花红、荷塘月色等秀美的自然景致,瓜果飘香、蛙叫蝉鸣的乡村野趣,这些自然的、生态的、原始的环境正是培养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开阔思路,打造田间自主游戏基地 经过调研,园所与周边林果种植园协商建立的种植基地,这里属于封闭的场所,如此一来便于维护并保证幼儿游戏安全。

幼儿是种植基地的主人,基地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让园所带领幼儿到实地一起设计规划。在实地参与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令园所最为感到兴奋的是:孩子们在田间自主玩起了游戏,他们发现蚯蚓后自主进行讨论,自主去触摸感知周围的桃花、海棠花,发现里面的秘密。看到此情此景,教师一致同意将原来计划的“种植基地”调整为“田间自主游戏活动基地”,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收获显著,凸显师幼协同发展 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成长。幼儿在田间自主游戏中得到了全面成长,他们变得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表达,哪怕一只只小小的虫子都逃不脱他们的法眼,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起观察讨论。并在观察后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探索后乐于与同伴分享,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生活经验。

活动激活了教师观念转变。园所年轻教师多,且非专业教师比重大,这样的教师队伍在开展田间自主游戏区域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理念的冲撞与实践困惑,各个游戏区从无到有,从单一到逐步丰富,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回归课程的理性思考。这个过程见证了幼儿园整个团队在学习——实践——反思——调整,循环往复的行动轨迹,见证了教师在活动中的自主成长。

通过田间自主游戏的开展,教师对自主游戏认识更加深入,充分挖掘自主游戏的价值。通过一次次的观摩和研讨活动,教师观察幼儿自主游戏能力显著提高,发现自主游戏中非常有教育价值的点,结合《指南》和理论分析幼儿的发展,结合幼儿的需求给予幼儿有效支持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创新管理方式,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美好梦想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在教师。因此,龙湾屯中心幼儿园创新管理方法,通过开展陪伴式管理方式,促进教师的全面成长,为教师提供了最大的发展空间。

创设开放互助的陪伴氛围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当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马上会有高一层的社会需要,会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所以,园所以接纳的态度进行陪伴,通过眼神、动作和亲切的话语让教师感受到、体验到大家庭爱的陪伴氛围,有归属感。同时陪伴的前提是完全不想改变对方,所以园所的陪伴是建立在开放互助的基础上的,尊重每一名教师的想法,为教师营造了开放互助的学习氛围。

培训活动中的支持性陪伴 幼儿教师专业性的特点决定教师求知的需要,只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才能适应岗位需要。因此在培训活动中园所的陪伴突出体现支持性。创设利用资源,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园内平台:首先是陪伴是要看见对方,静下心来观察每一名教师,帮助教师挖掘和分析优势和劣势,帮助教师找到发展中的问题,挖掘园内教师资源,开展新教师教研组培训活动、开展半日活动展评活动、基本功展评活动等。

其次是陪伴在于层层分布,园所的陪伴具有“三级”陪伴的特点,园长陪伴教研组长、班组长、教师——教研组长陪伴班组长、教师——班组长陪伴教师,园所结合各自需求成立了“导师带教”互助小组,使陪伴渗透到每一处,让教师时刻都感受到陪伴的温暖。

二是聘请专业教师:针对新教师专业欠缺的现状,聘请美术、音乐方面的专业教师。同时加强师德建设工作,聘请高校专家秦廷国来园对教师进行职业幸福和道德责任感的培训。

三是参加项目研究活动:幼儿园有幸参加“园长专业领导力和新教师专业成长”这个能与知名专家团队对话的研究项目。专家走进幼儿园讲座观摩活动,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本学期专题培训活动有“关键经验的内涵、特征及价值”和“努力的内涵及价值”,这两个培训是园所在陪伴中支持教师在关注幼儿主动学习策略的同时,引领教师更要关注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和关注幼儿在学习中的努力,这才是内核的关键。

研究活动中的合作性陪伴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不是墨守成规,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积极能动性,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创造性开展工作。在满足教师创造需要时,园所的陪伴具有一定的合作性。因为研究的结果是未知,所以园所在其中扮演合作性的角色,在其中与教师一起研讨,一起梳理。龙湾屯中心幼儿园是以美术为特色课程,每班在年级组的引领下创造性开展研究活动,借助科研月活动契机,各班梳理了自己的研究活动,小班开展了“拓印工具的开发与探索”;中班开展了“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开展美工活动”;大班开展了“写生——幼儿感知美与表现美的独特方式”。园所陪伴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去挖掘,创造使用课程。结合社区资源,幼儿园多次开展走进田园、写生萝卜等活动,打造了具有龙湾屯中心幼儿园特色的精彩课程。结合家长资源开展了“家长助教”活动,创新了家园工作方式。在其过程中园所和老师一起挖掘,备课、观摩、反思,形成了合作式的陪伴管理模式。

梳理实践成果中的引导性陪伴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得到别人的认可,在满足幼儿教师成就的需要中,在帮助教师梳理实践成果的同时,园所的陪伴具有引导性。在梳理班级半日常规成果、案例交流等活动中,运用首因效应和迁移效应,打造骨干教师,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在模仿骨干教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同时陪伴者要有敏锐的眼光,即可通过教师周记、观察记录等挖掘教师在实践中的闪光点,引导教师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教学经验,满足教师的成就感。

“陪伴式成长”增进了引领者和教师的感情,营造了融洽的集体学习研究氛围,用爱陪伴,成就精彩。在“陪伴式成长”中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在同伴研讨中共同成长;在引领教师成长中作为引领者的管理者也在成长。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在《论幼子》一书中所说的,它告诫人们:人生百年,建树立足于幼年时所受的教育。因此,积极开展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自身组织,促进园所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将来健康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愿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中心幼儿园一如既往地以促进幼儿成长为前提,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将龙湾屯中心幼儿园打造成为一所幼儿成长的“大花园”。

猜你喜欢

龙湾园所陪伴
陪伴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吉林省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药)用真菌名录*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龙湾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