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中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2017-04-11王森民

四川水泥 2017年2期
关键词:方案设计施工图建筑设计

王森民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中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王森民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均要用到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这也是建筑设计人员不可缺少的工作技能。本文分析了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对策,以支持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的顺利进行。

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交接

建筑方案设计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与建筑材料、美学、艺术、文化等保持着紧密的关联。建筑施工图设计便是建筑方案的深化设计以及精细化设计,建筑方案指导着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进行;二者产生交叉互动产生成果,对工程进度与建筑设计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本文拟对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应对策略。

一、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中的现状问题

(一)建筑专业团队划分为两部分,部分设计人员未全面把握专业知识

事实上,由于建筑市场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建设单位迫切希望获得经济利润,往往对正常的设计周期进行压缩;而设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协助建设单位开展工作,加速工作步调,减少施工成本消耗,提高设计效率,通常将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人员分为单独的两部。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一些设计人员未充分掌握专业知识产生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长期致力于方案设计的人员,更多地将经历集中于建筑造型、建筑形体的推敲等,而忽略对各项建筑规范与相关技术的把握。他们要么寻求外观设计效果,要么追求个性设计[1]。所以完成的方案往往存在诸多规范上或功能技术上的缺陷。若想付诸实施则需在后续施工图设计中进行较大的调整,修改调整产生的结果则往往和原创方案有很大差异,与原作者的意图不相符。另一方面,经常致力于施工图图设计的一些设计人员较多地关注各项建筑规范与建筑技术的可实施性等,使得建筑方案创作思维受到限制,导致建筑空间感不强,建筑形象无法吸引欣赏者的目光等。不可置疑,产生这种问题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但作为设计人员我们也难辞其咎。

(二)方案给予的阶段性设计成果不够完整及深入

由于设计周期被一再压缩,故方案设计在深度层面上往往达不到相关标准,给出的成果通常只有渲染效果图以及存在“缺陷”的技术图纸等,严重时则存在漏项与缺项的情况。方案阶段模型与效果图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手段对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立面等进行推敲无可厚非,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他的缺陷缺。通常来讲模型对于空间的把握较为准确,效果图对于色彩、材料等的把握也较为真实,而对规范、建筑技术、技能则很难企及。而方案设计人员在交接过程中往往只将3D模型与CAD平面图提供给施工图设计人员,施工图设计人员则在3D模型的基础上来设计剖面与细部大样等。当3D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按照实际尺寸时则可直接量取有关尺寸以此完成后续设计,最终取得的效果与原方案相比也算差强人意;而当3D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依照实际尺寸,仅是为了获得某种效果,过于扩大或缩小尺寸甚至造假时,则会导致最终实施方案与原方案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3D模型上和实际尺寸存有3m-5m的差异,通常也是不容易被观察到的[2]。显然,这样的工作方式对施工图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会产生直接影响,导致出图时间变长,不利后续设计中人力成本的节约。

(三)施工图出图时间变长,人力成本增多

当方案提交设计成果只包含3D模型与CAD平面图时,施工图设计人员在后续设计中仅量取模型尺寸,模型尺寸准确尚符合要求,当增加或减少模型尺寸,则会导致直接取量失误。而在遇到此种情况时,设计人员要么自己猜测要么直接寻求方案设计人员来咨询。当方案设计人员自己也不能准确把握时,则需自行研究,并进行多方案比较。众所周知,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再来进行多方案比较,多次为各专业提供条件图,不仅延长了施工图设计时间,而且也容易导致结构、设备专业的多次修改,造成各专业人力的浪费。而如果再次等待方案推敲、比较完成后在提资,则会造成更大程度上的时间、人力成本浪费。

二、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建筑设计师是建筑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理念均会对社会乃至国家的建筑水平构成直接影响。建筑设计专业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设计师除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应当对社会、文化、艺术、技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进行多方为的权衡比较,为后续程序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除了对建筑的形态、色彩、空间进行把控外还应当认真地了解有关流程与规范,使建筑的功能、结构、技术、美学能够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构筑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做“好”的建筑设计,为后续的施工图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除了规范、技术上的把控外,设计师还应当结合建筑方案设计的初衷,把控细节、创造细节。

其次,对工程项目设计的阶段性成果做出明确划分,以利于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顺畅交接。方案设计在设计之初、之中除应考虑原则性的规范、技术性问题外,在成果上应当加以规范。方案设计在完成阶段除常需的效果图、模型外,还应当将设计中大的功能问题、场地问题、竖向问题、造型问题、已经其他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作出明确回复,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比较。而这些问题不能随意的放在施工图阶段进行处理,以避免由此造成的方案调整对后续设计工作构成影响,造成时间、人力成本上的浪费。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方案设计人员在方案完成后可进行方案的优化设置,达到应有的成果深度后,再交给施工图设计人员,如果出现与其余方案项目在工作时间上的重叠,则可安排施工图设计人员对方案设计进行完善。然而,需要明确的是该段设计应当纳入方案设计阶段,并非施工图设计阶段,这样才更利于原方案的实现。

再次,在每个设计阶段完成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组开展评审会议,有效记录技术人员的意见,并通过多方商讨,明确方案修改时间,修改内容,结束后,再开展后一阶段的设计工作。通过此种手段能够有效防止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导致的设计周期延长,同时也可规避因为方案调整使得一些设计人员无工作可做,节约设计成本。

三、建筑设计注意点

①构建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机制可确保较高水平的建筑设计。管理机制支撑着企业的运营,只有管理机制无偏差,方能让设计人员发挥他们的能力。在健全管理机制过程中,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工作中,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在实际落实上,使设计人员的薪资和建筑设计质量相挂钩,对表现良好的,给予资支持,否则进行惩罚。

②人在建筑设计中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设计质量。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建筑设计质量产生影响,为此,设置专门的机构,用于培训,对设计人员进行指导,以让其掌握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还应当注重对设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当注意到,优秀的建筑师不仅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对社会、文化、艺术、市场等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定期举行相关行业知识的讲座对于设计人员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结束语:

从建筑方案至施工图设计几乎是当下设计院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的交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这一点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需对方案成果的深度、真实度进行严格把控;而在施工图设计中除了解决相应的规范、技术问题并完整地再现原方案意图外更应当注重对细节的把控及创造,从整体上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并为建筑物的施工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1]王小花.简议加强建筑施工图设计的措施及其注意事项[J].建筑·建材·装饰,2016,(14):118,123.

[2]童涛.建筑方案与施工图设计交接的现状问题的探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1):00284-00284.

TU7

B

1007-6344(2017)02-0089-01

猜你喜欢

方案设计施工图建筑设计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方案设计我做主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