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结城市绿色道路雨水技术措施种类

2017-04-11蒋世见

四川水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不透水城市道路径流

蒋世见

(身份证号:513021197602250872)

总结城市绿色道路雨水技术措施种类

蒋世见

(身份证号:51302119760225087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各种工业化建设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城市污染化也随之严重,出现雨水资源以及生态资源严重破坏等的问题,城市道路传统的排水系统越来越难以应对目前日益凸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国际上一些发达的国家就提出了低碳经济以及绿色道路等的相关概念,并且逐步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工程之上,本文就城市绿色道路雨水技术措施种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对个别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合我国目前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绿色道路雨水技术设计方法,其有利于构建以及完善绿色道路雨水技术体系,建立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为城市绿色道路雨水技术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见解。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排水系统;绿色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排水方式已经不能支持现有经济水平的发展,传统的快排管线的排水方式在技术上以及实际应用上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传统的排水方式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很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与滥用,雨水资源更是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而造成浪费,与此同时,生态资源的破坏现象也在日益增加,还有道路径流问题,这种种问题出现就表明了我国的道路雨水建设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就此类问题,相关的研究学家就提出了绿色道路以及绿色经济等的相关道路建设理念,就其本质就是以绿色环保的建设理念作为绿色道路雨水技术的核心价值观,以低碳健康的操作技术来解决控制雨水径流、雨水资源浪费等相关问题,此核心理念必将用在未来城市绿色道路雨水的技术指导以及实际操作当中。

一、城市道路雨水系统的传统排水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城市道路设计以及排水方式

在城市道路的排水在系统当中,雨水排水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雨水管道系统主要由道路雨水管渠、排洪沟以及居民小区的雨水管渠组成。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本质是为了让城市的地表水以及污水等各种多余的水资源用排水的方法让其转移到它处,从而不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道路的建设,纵观整个排水系统,都围绕着“排”字来进行而其作为整个排水系统的核心操作。传统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由于缺乏技术指导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水资源的滥用以及雨水资源的浪费,市政排水系统的主要载体就是城市道路,其把城市道路的排水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的研发有利于城市排水的相关科研项目,其主要操作目的就是利用有效的排水操作方法排除地表水以及道路周边的雨水径流。

(二)传统城市道路排水方式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目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城市规模建设以及地表水、不透水的面积在急剧增加。在城市的总体建筑中,城市道路建设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城市道路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由于城市工业生产量的急剧增加,相应的带来汽车尾气以及工厂污气排放严重等的问题,类似以上的种种问题为城市的水环境以及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仍然维持传统的排水方式,势必会给城市道路以及生态资源再一次的重击,其会导致城市道路排水压力不断地增加,汽车尾气带来的热岛效应日益严重。因此,当下最紧要的问题就是解决城市道路排水的方式以及对传统排水方式进行改革。

二、城市绿色道路概念及其研究应用概述

(一)城市绿色道路建设的概念

就绿色道路而言,其本质就是研究如何将地表水以及雨水安全环保合理的排放出去,已达到水资源的再利用,城市道路建设的解释有三种,其一是认为绿色道路根据自然演化的过程,在适当的结合人为设计理念进行道路雨水径流管理的一种排水建设,这种排水方式对城市道路原有的面貌能保持完好,在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的削减径流量以及径流的污染总量,达到增加城市道路安全又能让城市不失城市面貌的目标。其二就是认为城市道路的绿色建设不仅包括了道路排水,还包括了城市的总体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生态效应。例如;自行车道;路边座椅;太阳能路灯以及街道的绿化建设等。其三是认为城市绿色道路建设包括对已有的城市道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全面系统的发挥与完善绿色道路对改善城市环境以及生态方面的作用。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人们必须将绿道以及绿色道路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清。由绿道的含义可知,绿道主要强调的是生态系统内部各个体系之间的连接贯通,其探究的一般都是范围较广,体系较多,各个体系之间连接较为复杂的相关建设问题,而绿色道路建设只是作为绿道的构成部分,强调的是单个的建设体系,主要探究的问题是城市绿色道路的排水问题以及相关较少的生态资源问题,因此来看,绿色道路是绿道的一部分表现形式。

(二)国内外绿色道路的研究以及工程概况

国内外的道路工程存在着些许差别,就国外绿色道路建设来看,绿色道路建设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演变才得到现有的道路建设理念,许多发达国家在道路治理以及道路排水和解除地表水的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先进使用的理念,并且把这些理念应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就针对目前国际上的排水理念来看,波兰政府早在1999年就发起了绿色道路的计划,此计划在最开始只是为解决桥梁类的河道涵洞的堵塞问题,但在后来逐渐改革为解决道路雨水径流以及道路排水等的问题,并且这项计划在不断地完善,在2002年3月的时候,又颁布了《绿色道路手册》,其中涵盖了多种绿色道路治理的相关方法以及实用的技术理念,为城市道路的排水问题提出了许多实用性的操作手段,在一些发达国家,现如今都对城市道路的周边设置雨水湿地等雨洪设备,例如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道路排水的治理,也对道路两旁的绿化以及城市市容增添了光彩。

我国目前的城市道路雨水技术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各项技术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所欠缺,不过根据我国城市道路排水技术目前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其未来发展趋势会呈上升趋势,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城市道路的排水建设都是城市建设当中的重点,其本质不会存在变化,都是以绿色、低碳、环保为核心理念,在不破坏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合理可发展的城市道路排水技术。

三、城市道路雨水方案设计以及技术措施

(一)城市道路雨水方案设计

城市道路排水治理当中,雨水治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城市道路雨水在实际操作当中,技术以及核心理念是重中之重,我国传统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保证交通安全、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没有考虑到对生态环境以及水文环境的相关影响和破坏。因此,建设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应以绿色为核心,在满足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下,有效的对地表水以及雨水径流造成的问题给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从源头上控制雨水径流的总量以及峰值的流量。

城市道路雨水系统的规划涉及到三个方面,道路优化设计、降低不透水的连续性以及改变传统道路排水的操作方式。

1在道路优化设计当中,受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影响,路网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这两者为核心去进行技术操作。

2降低道路不透水面连续性。在进行城市道路修建时,尽可能的采用透水材料作为道路修建材料,使其能具备透水以及渗水的性质。减少地面的径流现象以及地表水难以排除的现象。利用不透水路面的切割,利用道路分离带绿地切断城市不透水的连接。改善地表径流,改变不透水面的连续性。

3改变道路排水的方式,设计时要因地制宜,可以按照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设计不同的排水模式。例如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径流向草地、非机动车汇入生态池等。

(二)城市绿色道路雨水技术措施

城市道路雨水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当中的重要建造部分其建造技术也有多种多样,由于城市道路的各个实际情况不同,在城市的各个不同道路当中,所要采用的雨水控制技术也不尽相同,道路建设一般有不透水和透水两种,要根据道路性质以及所处位置的不同来确定所要采取的雨水控制技术,因此在城市道路雨水控制时要因地制宜,要选择适合此地的排水方式来进行高效的雨水排水作业,绿色道路雨水技术的适用范围如下;

1源头控制技术。此项技术是指在进行城市绿色道路雨水的控制时要事先做好源头控制准备,此种方法一般被用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以及道路地势较低雨水堆积较为严重的地段,且此类地段雨水径流要较为顺畅。采用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城市道路雨水问题。

2中途技术措施。此项技术适用于不透水的城市道路雨水控制,在道路两旁以及地势较为低道路当中,此项技术能发挥到有效的作用。

3末端技术措施。此项技术适用于高架桥、高速公路等地势平坦以及周围存在有较大范围的储水凹槽,凹槽有利于雨水的排放以及能够有效快速的减少径流量,在通常情况下用于道路排水管线末端以及红线外的绿地。

此三项技术大致上包含了现代城市绿色道路雨水技术的常用措施,也是目前在实际操作当中最为实用的三项技术,这三种雨水排放方式是根据不同的道路建设以及不同的道路材料去因地制宜的对城市雨水控制作出贡献。

结束语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排水的主要通道,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精神面貌,城市道路排水也影响着城市的交通安全以及人们的出行便利,构建和谐低碳环保的城绿色道路雨水系统是城市道路未来要重点发展的道路,推广绿色道路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要想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外国先进理念做一定的见解。通过城市绿色道路排水系统的推广,能有效的提高城市的防洪标准以及地下水的补给,能改善城市水环境,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与区域环境打下夯实的基础,为城市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1]王思思,苏义敬,车伍等.中国城市绿道雨洪管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14,(2):234-239

[2]陈蒙.基于LID理念的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设计——以赣州市职教园区规划七路为例[D].南昌大学,2015.

[3]刘理勇.可持续城市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7.

[4]赵亚楠.句容北部新城防洪规划研究[D].扬州大学,2015.

[5]聂锦扬.城市绿色道路雨水技术发展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6723-6724.

[6]张善峰,王剑云.绿色街道——道路雨水管理的景观学方法[J].中国园林,2012,28(1):25-30.

TU7

B

1007-6344(2017)02-0087-01

蒋世见,男,1976年2月25日出生,本科,工程师,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主要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不透水城市道路径流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与OBIA-RF算法的城市不透水面提取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Landsat8不透水面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对比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Topmodel在布哈河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多重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在年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江垭水库降雨径流相关图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