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画絮语

2017-04-11宋文治

中华书画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治荣宝斋款识

□ 宋文治

谈画絮语

□ 宋文治

中国绘画为中国传统艺术之精华。恽南田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师,关键是正确把握了“仰钻先匠、洞贯秘途”的艺术主张,即所谓:成功的艺术家既要充分吸取前辈经验,从传统中汲取精华营养;又要师长舍短,洗刷时弊,杜绝一味模仿。潜心融会大师成功的奥秘途径,体现自己的创作特色。

中国画的传统,由似到不似,再由不似到似,然后达到“似与不似之间”。因此,要把功夫下在解决国画的“似与不似”上。

明代大画家沈周自题他的山水:“山水之胜,得之目,寓诸心,而形于笔墨之间者,无非兴而已矣。”清王昱《东庄画论》引王原祁的话说:“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这些话道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窍妙。

生活与技法是手心手背,两者不可或缺。我一生坚持两个“下”字,即一要“下”去(深入生活),二要“下”基本功。

实处易写,虚处难求,要留意远景。远景山外有山,淹没在晨光曦微的迷蒙雾霭之中,宛如天幕高悬,轻淡朦胧,空间深远。远山如云,云如远山,云是山的神采,处理得好整个画面就有精神,云与山之间要有机地联系,山外有云,云中见山,这样画面就有层次。

泼彩、泼墨受张大千启发,但绝不可照搬。我尝试运用西洋水彩画中的对比色、调和色、灰颜色作中国画。要有强烈的色彩感,又要追求“调子”,但又不能给人感觉是西洋画。要把中国传统的笔法、技法融合进去,把中国画的墨色融合进去,让人一看还是中国山水画。

泼彩要用得自然、神秘,不能单纯依赖泼彩。国画的笔法是“写”,泼彩也是“写”,要让泼彩体现出“写”的感觉来。在“泼彩”和“笔写”之间的连接要生动一体,二者不能有分离的感觉,要让“笔写”长进泼彩中去。

在泼彩画中,线条犹如钢架子,色彩则如水泥,钢架子不牢靠,建成的屋子也要倒塌的。石涛曾经讲:“笔墨当随时代。”一个有成就的画家要把握时代的节奏,要有时代的语言,要有时代的表现方式。

一个当代的山水画家,如果仍停留在“古道、夕阳、昏鸦”那样一种意境,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要十分珍惜当代生活这一艺术创作的源泉。继承传统、创新变革,都离不开这个源泉。

我一生爱松、爱石:爱松之高洁,爱石之坚硬。松岂无骨?石亦有姿!唯此二者,是为相知。

太湖很美,我的画如何,任人们评论去吧。不过,我穷毕生之力,经过意匠经营,总在追求一种美感,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诗的境界。我有一个生活基地—太湖,我长期生活在的江南太湖流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我熟悉她、热爱她。可是,我又不局限在那里,祖国的名山大川、塞北边陲,著名的革命遗址,辉煌的代表性建筑,都是我师造化的对象。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中期,我正值青年,以古人前人佳作为师,刻苦学习揣摩,神会其意趣,撷取其精华,旨在吸收和巩固中国传统绘画的学养和基础。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我遍游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四方风土人情,观察并捕捉到现实中生动活泼的新题材,推陈出新,创作了不少既反映现实生活、时代精神,又渗透出传统韵致的作品。这些成为我中年艺术追求的标志性成果。

我迈入老年,老而思变,老而出新。一反越老越厚、越苍、越拙的常态,反其道而行之,尝试新的技法,形成越老越新鲜、在老而秀丽中表现时代美感的画风。时光冉冉,人将老去,而艺术之树长青。在艺术上,切勿倚老卖老,只有抱着老则思变的创作心态,才不枉为画一生……

求得佳作,置于案头,随时可读,信手可翻,似师似友,获益匪浅。

宋文治 西海晴雪 32×41cm 纸本设色 1982年款识:西海晴雪。壬戌,文治画黄山一景。钤印:宋文治(朱白相间) 松石斋(白)

责任编辑:郑寒白

宋文治 新安江上 96×63.6cm 纸本设色 1965年 荣宝斋藏款识:一九六五年十月,写于新安江上。娄江文治。钤印:宋文治印(朱白相间) 江山如此多娇(朱)

宋文治 跃上葱茏四百旋 102×52cm 纸本设色 1964年 江苏省国画院藏款识:跃上葱茏四百旋。录毛主席《登庐山》句。一九六四年三月,文治于南京。钤印:宋(白) 文治(朱) 江山如锦(朱)

宋文治 茅坪八角楼 47.5×31.7cm 纸本设色 1965年 荣宝斋藏款识:茅坪八角楼是当年毛主席领导井冈山革命斗争办公处之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即在这里起草的。一九六五年十月,文治并记。钤印:宋文治印(朱白相间)

宋文治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0.5×57.3cm 纸本设色 196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款识: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录毛主席《沁园春》句。一九六四年八月,文治于南京。钤印:文治(朱)

宋文治 茨坪新貌 47.5×31.7cm 纸本设色 1965年 荣宝斋藏款识:茨坪新貌。井冈山茨坪当年毛主席领导井冈山革命斗争时重要根据地之一。并常在此处办公。毛主席《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即在茨坪起草的。文治。钤印:文治(朱)

宋文治 瑞金红军烈士纪念亭 47.5×31.7cm 纸本设色 1965年 荣宝斋藏款识:瑞金叶坪红军烈士纪念亭。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写于南京。文治。钤印:宋文治印(朱白相间)

宋文治 春风杨柳 96.5×52.5cm 纸本设色 1964年 江苏省国画院藏款识:春风杨柳万千条。录毛主席诗句写今天的运河。一九六四年九月于南京,文治。钤印:文治(朱)

宋文治 江南春 37×45cm 纸本设色 1995年款识:江南春。乙亥三月,臆写之。娄水文治。钤印:文治(朱) 宋灏之印(白) 太仓人也(朱)

宋文治 幽涧图 38×45cm 纸本设色 20世纪80年代款识:幽涧图。文治制。钤印:宋灏之印(白) 松石斋(白)

宋文治 嘉陵帆影 69.6×44cm 纸本设色 1965年 荣宝斋藏款识:嘉陵帆影。一九六五年秋写于南京。宋文治。钤印:宋文治印(朱白相间)

宋文治 瑞金叶坪 47.5×31.7cm 纸本设色 1965年 荣宝斋藏款识:瑞金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总办公厅,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即在此处诞生。一九六五年十一月,文治并记。钤印:文治(朱)

宋文治 山泉图 纸本设色 20世纪60年代钤印:文治(朱) 宋灏之印(白) 娄东人(朱)

宋文治 秋日 纸本设色 1965年款识:一九六五年秋日,文治写。钤印:文治(朱) 太仓一粟(白)

宋文治 皖山小景 46×36cm 纸本设色 20世纪80年代款识:皖山小景。文治。钤印:娄江宋文治(白)

宋文治 井冈山朱砂冲哨口 47.5×31.7cm 纸本设色 1965年 荣宝斋藏款识:井冈山朱砂冲哨口。一九六五年十月写于南京。文治。钤印:文治(朱)

猜你喜欢

文治荣宝斋款识
唐文治读经救国论的思想历程与发生机缘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荣宝斋》征订
《荣宝斋》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荣宝斋》征订
文治风华——《宋文治传》新书座谈会花絮
上海市付文治历史学科基地掠影
土观呼图克图驻京期间的贡献探析——从摩利支佛母像款识谈起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