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安全习惯的点滴做法

2017-04-11汪国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危险

汪国柱

摘要:在一个人成长期间,小学是开始认知世界,明白对错的一个阶段,要注重对这个阶段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正确培育。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保护生命从自己做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身边的人、对爱你的人负责。培养小学生安全习惯要从点滴做起,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安全习惯的点滴做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 生活习惯 培养安全意识 危险 自我防护能力

在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上,其实不仅仅是老师、家长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普遍需要关心的问题。但是需要真正关注此问题的应该是小学生自己,而不止是成人。我们要从小学生日常安全习惯方面开始培养,让小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患意识。要让他们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他们较强的自我防护能力。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较强的安全意识,牢固小学生心中安全的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我们要本着对小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增强小学生防患意识。对小学生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安全教育的强度,提高小学生安全自救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培养小学生安全习惯的点滴做法有如下几点。

1、自我保护,达成共识

在小学生安全习惯培养环节中,小学生是主人公,要加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端正了他们自身态度,对小学生安全教育培养才能更有效的进行。要让小学生自身有安全意识,与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如果没做好对小学生自身意识的巩固,没有在小学生心理内树立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给他们教育再多也都是枉然,小学生本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因此也不会重视问题,在教导过程中,往往都只当做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有的小学生听多了会引起内心的厌倦,产生反感,严重的还会产生叛逆行为,做出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造成对小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双重损害。所以一定要从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做起,要让小学生能完全赞同安全防护保卫工作,自身能产生自我保护意识,与教育者有着共同目标,共同的安全意识,从而使安全教育工作更顺利的进行,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防微杜渐,强化训练

在小学生心中树立了正确的安全意识后,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防微杜渐,强化训练。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讲故事、看动画片时进行对小学生的广泛安全教育,以故事或者动画片中的某个场景为例,教导学生哪样才是对的,怎么做才可以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我们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进行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指导,例如,学生在使用生活电器时,那种带电的插头要告诉学生,不可以碰到金属的地方,不能湿手去触碰插头,还有很多其它生活上的细节都需要注意。

在实际生活上,老师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集体活动,在上下楼梯、过马路等日常行为活动中,时刻提醒学生“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另外还要告诫学生不到水池周围玩耍,还有走路不要踩井盖,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推挤。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课外活动时,要加强对学生这些行为的监督,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对没有做到的进行好好教育,告诉他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发生意外会有什么后果,举例子给他听。通过这些教导,让学生能改正错误行为,提升学生安全的防护意识。在进行活动时,老师要能组织有序,逐步培养学生的日常安全意识和在安全方面的有意注意能力。通过多组织平常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的强化训练,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体验,不违背交通规则,在每次活动中,教师和家长都要进行适时的引导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告诉孩子一些安全知识问题,让学生能自觉培养安全的意志和心理品质。通过训练,使孩子能渐渐的明事懂理,在做事中能有较强的安全防患意识,不马虎大意,多加小心,一个人遇到危险的时候能谨慎处理。还可以举办一些紧急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处理,例如火灾时怎么逃生,地震时怎么安全逃离现场,在人多密集的地方怎么做才能不受伤,在遇到天气恶劣时,怎么做才能安全,教会学生这些灾害的应对措施,让学生在灾害发生时能理智处理。

3、借鉴经验,警钟长鸣

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一些对安全规范行为的内容方案往往不能全面的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个地方。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平日要吸收、借鉴一些成功的安全教育方案。在对小学生安全教育中把握一个主体思想,就是安全第一,不管怎么样要不伤害自己,事情发生时寻找以不伤害自己的为前提的最好解决措施。另外,要对失败的安全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在制定安全教育方案时进行完善,还要找出导致失败的原因,在对小学生安全教育时将多种因素考虑进去,做出对每一种意外情况的应对措施,做到十足的准备,预防意外发生。

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分析与剖析,让老师与家长时刻警惕着,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做到警鐘长鸣。教师和家长还要在平日一切可能的时间里,结合一切可能的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保护、安全自救、安全防卫知识等教育,潜移默化的在小学生心中形成安全防护思维。家长每天在孩子要一个人行动时念叨不要和陌生人讲话,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吃,说的多了,孩子自然会记住,每次他要一个人时他就下意识的会提醒自己不要吃别人给的东西,不要和不认识的人讲话。这在学生耳濡目染中能逐渐建立起防护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人生安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4、家校沟通,健全制度

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安全习惯,需要家长和学校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加强学校与家长方面的沟通,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良,建立起健全的教育制度。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的行为举止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所以家长的安全意识也一定要是正确的,家长平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安全行为习惯。还要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只有做到学校与父母双方面的教育,才能使小学生更好的养成安全点滴习惯。学校可以把家长做的比较好的方面进行推广,让其他学生的父母也能够学习。把在学校内对孩子进行的安全教育的相关经验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学生生活上的安全教育也能有所帮助。加强交流,也有利于老师和家长的默契配合,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逐步形成安全的心理品质。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会减淡,孩子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也会变模糊。因此要注意健全相关制度,比如说,有些学校实施了进校接送学生的签退签到制度,要求家长在接送学生时到老师那里登记,可以确保学生能安全接送。这样不仅加强老师、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还有责任心,对孩子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使孩子能明白安全的重要性,能时刻注意提防。从小养成良好的安全心理品质和安全的思想意识,时刻注意安全。此外,在校内和生活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能脱节,要沟通一致,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老师的交流会,通过对孩子安全教育的交流,总结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教育的开展。

5、常抓不懈,自成习惯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在人一生中小学教育是会影响到人一生的,这与个人未来发展与生活都有着重要联系与影响,所以在小时候建立健全的精神思想、思想品质是很重要的。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每日每月的坚持才能持久的,而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所以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起对学生和孩子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要持续很久,一直到学生能养成自我良好的安全意识,才可以懈怠一些。在老师和家长共同承担为孩子安全保驾护航的同时,对小孩的教育也要抓紧。一方面,我们要带领着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不管是在平时做事还是外出活动或者是与人结伴同行,都要注意安全第一,要以安全为前提。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活动,在孩子学习、娱乐等其他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习,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领悟到安全的重要性,随時养成良好的习惯,事事都要谨慎小心,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例如不能因为红灯的时候没车就闯马路,这样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学生做认识事之前要教会他们学会预先设想,对事情有一个大概的流程步骤,在意外发生时能最快做出反应与处理。任何事都要小心谨慎一点。

6、总结

在对小学生安全习惯做法教育中,家长与老师要能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去说服教育,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记牢,不容易忘掉。本来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就是记忆力不集中,对世界社会的认识也不够,需要教育者不断的纠正与指导,才能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做好安全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终生受益。在平时教育时,家长和老师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孩子,通过这些真实事例让孩子能切实体会到认识到对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根据这些各种事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能感悟到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多么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家长的循循善诱也能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认真,对自己的负责,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吩咐认真做事的安全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

[1]《小学生安全家庭教育:9个安全好习惯》陈晓 《中国教育在线》 2014.6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点滴体会》白金声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2

[3]《潜心播种习惯——小学生安全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

朱莉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

[4]《积跬步至千里 积小流成江海——浅谈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马玲云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危险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危险快递
喝水也会有危险
一日三餐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拥挤的危险(三)
我会折叠衣服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