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理论价值分析

2017-04-11蔡頔

科学与财富 2017年7期

摘 要:面对农业问题和生态问题,农业废弃物合理循环利用的成效会对经济价值输出的大小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针对黑龙江省秸秆剩余量的逐年提升,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分析了秸秆利用所能带来的长远利益,创造性地提出废弃物效益产出模型以及針对人力、运输成本和资源匹配因素的秸秆利用站点方法,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秸秆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理论; 废弃物效益产出模型

一、引言

随着农业发展逐年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成为新的起点,到“十二五”我国农业科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再到“十三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问题无疑成为了我们所面临,并且亟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产出大省不免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有效地对农业废弃物处理不仅可以带来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且从长远角度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本文主要针对黑龙江省农业废弃物—秸秆,应用循环经济理论展开其有关于经济学价值的论述。

二、黑龙江省秸秆产量分析

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产出大省,作物产量一直位居全国之首。2008-2013年,我省玉米产量从1820万吨增至3217万吨,玉米秸秆净增1676万吨;水稻产量从1520万吨增至2221万吨,稻秆净增630万吨;大豆产量从620万吨降至387万吨,豆秆减少372万吨;小麦产量从90万吨降至39万吨,麦秆减少56万吨。全省秸秆产出量比5年前增长1878万吨,增幅41%,其中玉米秸秆增幅最大,达77%。

面对秸秆剩余量增幅的逐年提高,展望国家对黑龙江商品粮需求的大幅度提升,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秸秆亟需处理,如何应对国家乃至全球倡导的生态问题,以及国家近年来对农业问题的改善,无论从技术研发到技术因地制宜还是政府对待农业的大体扶持都是我们需要严肃考虑的事情。

三、循环价值理论模型分析

(一)模型描述

本文参考皮尔斯和图奈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中提出的循环经济模型,以黑龙江省秸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整个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经济价值,如图:

图1.循环经济模型

在模型中,R代表“农业资源存量”,A代表“环境的吸收能力”,P代表“农业生产”,C代表“消费”,W代表“农业废弃物”(本文代表秸秆),r代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U代表“产生的效用”,并设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为δ。

由模型中R、P、C三种行为均能产生农业废弃物,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δ是决定能否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原因有三点:①δ越大,废弃物产生的经济价值越高;②δ越大,对环境的吸收能力的压力越小;③δ越大,效用越大。

(二)可产生价值的有效方法

目前,黑龙江有五种主要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本文将其定义为: M1代表每万吨秸秆还田产生效益的价值、M2代表每万吨秸秆生产饲料的价值、M3代表每万吨秸秆生产沼气产生的价值、M4代表每万吨秸秆发电产生的价值和M5代表每万吨秸秆栽培食用菌产生的价值。

M1: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养分的有效方法,是建设高产田的基本措施,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M2:黑龙江的某些村民利用秸秆养牛,不但发挥了秸秆的巨大经济价值,还节省了饲养奶牛的饲料开支,而且吃了天然饲料的奶牛产出的奶是天然无污染的,最有效地就是减少了秸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M3:秸秆制沼气工程是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通过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生活垃圾等有机废物,生产沼气。

M4:我国的能源资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约占70%左右,燃煤严重污染环境,急需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才能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黑龙江省年产秸秆近6000万吨,与标准煤相比,各类秸秆的折算系数大致在0.429-0.543之间,其热值平均折合标准煤约1/2,按照此折算系数计算,其秸秆产量就相当于3000万吨标准煤,由此可见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发电的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M5:黑龙江省是食用菌主产区,栽培历史悠久,生产种类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废弃物效益产出模型

根据秸秆输出,以及对秸秆有效地利用方法提出效益产出模型,如下:

效益产出模型:

S代表生产系统,PC代表成本投入,PM代表产品产出。

根据效益模型得出经济学价值计算公式:

r=W*δ (1)

M=M1*r1+M2*r2+M3*r3+M4*r4+M5*r5+Φ (2)

公式中M代表总效益值,r1、r2、r3、r4、r5分别代表五中利用方法的用量,Φ代表秸秆循环利用后,减少秸秆焚烧而引起的雾霾以及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的长远的经济价值。

(四)实证分析

到2016年,以粮食总产量达到7250万吨测算,全省四大作物秸秆可收集量W预计达到6643万吨,综合利用率δ达到85%,综合利用量W达到5621万吨,各项效益产生如下:

秸秆还田用量为1990万吨,占41.65%,生产饲料用量1000万吨,占20.93%,秸秆沼气用量700万吨,占14.65%,秸秆发电用量840万吨,占17.58%,培养食用菌200万吨,占4.19%。得出总效益值M=1990*M1+1000*M2+700*M3+840*M4+200*M5+Φ。

四、结论

伴随着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利用秸秆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方式更多样,有效地使秸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使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使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技术方面,国家应针对于地域差异性,由国家以及各地高校组建科研团队,并将成果有效地对接到秸秆产区,甚至针对秸秆大产区,采取“量身定做”的原则,有效地将秸秆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应用于该区域。

从技术传播角度,由国家农业技术产业相关部门建立“互联网+”方案,有效地融通国家与各省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并对利用产出效益好的地区,由国家产业部采访编写成功例案说明书在全国广泛学习。

以优化人居环境、农业废弃物—秸秆循环利用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配套的优惠政策为引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秸秆“五化”工程建设,构建起以秸秆为原料的环保产业体系。本文应用循环经济理论与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界定,从使用方式产生的经济价值,到解决眼前的农业发展问题以及农民生活水平问题,再到未来发展的生态问题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现代循环经济理论与运行机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78-185.

[2]周宏春.《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41—61.

[3]鲍健强.《循环经济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2—75

[4]陈洪章.《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理论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32.

[5]李鹏.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评价及产业发展机制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4. 19-19

作者简介:

姓名:蔡頔(1992.3.1—),汉,黑龙江省伊春市,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