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农业:活了市场富了农民

2017-04-11邸凌

当代贵州 2017年7期
关键词:火龙果猕猴桃核桃

邸凌

编者按:

从小作坊操办者到大公司负责人,从贫困人员到养殖大户,从普通果农到种植行家,依托贵州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多的基层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回望过去这一年,他们收获满满。

茶香景美旅游活

(口述:湄潭芸香茶业公司负责人 刘声彦)

2004年,我只有22岁,在有着几十年做茶经验的岳父陈前伟帮助下,接过了做茶的担子。由于资金有限,开始只能做些小收小卖的工作。公司的小作坊,也只是靠传统工艺加工少量的茶叶,迎合有限的市场,盈利不多,这一做就是6年。

2011年,为推动湄潭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湄潭县委、县政府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茶企业扶持政策,同时大力发展茶产业,打造茶旅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这对芸香茶业公司来说,迎来了一场及时雨。

我所在的核桃坝村,有着“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的美誉,我们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县委、县政府“请进来”招商活动中,芸香公司与广西横县巧云茶行成功签约合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年底,公司注册的“国翠飘香”商标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芸香的生意也逐渐火了起来,年产值越过600万元。

这也让我看到了一条长长的茶产业发展链条,当时,“茶叶加工厂+销售中心+茶庄+乡村宾馆”,这种打造茶旅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已经初步呈现在我的脑海里。如今,总投资2000万元的芸香茶庄已经建成,集茶叶加工、休闲、娱乐、度假、餐饮、会务为一体,拥有标准房间46间,套房10余间,床位100多个,大小会议室2间,可同时接待180人。平均每天来我这儿住宿的有30余人,以自驾游居多。遇到节假日和春夏两季,房间基本上都不够用。

不能只是让游客来吃顿饭、拍张照片就算乡村旅游,而是要让游客的脚步留下来,参与体验到乡村文化中去。由单纯的乡村旅游变成休闲、养生、体验为一体的度假式旅游。下一步,我们将开展进茶园体验采茶、回房间体验茶汤泡脚、进车间参与手工制茶、进茶室品味茶文化、品尝功夫红茶等活动,做足旅游要素,增添文化内涵,让客人的脚步留下来,心静下来,领略别样乡情。

茶香景美,我的乡村旅游梦正在慢慢实现。

“关岭牛”奔致富路

(口述:“关岭牛”养殖户 叶江)

我养殖“关岭牛”其实还不到五年时间,不过,现在邻居都喜欢叫我叶老牛。我现在养牛发家致富了,但是五年前,我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户。

从部队退役后,我就直接去了沿海打工,也没个固定的地点和岗位,广州、深圳、珠海来回转,保安、服务员都做过,哪里有合适的工作就去哪里干活,几年下来也没存下什么钱。后来接触到养殖业,就回到家乡开始养鸡,本来想着先靠它维持生计,再慢慢发家,结果年底一算账,卖鸡的钱还不够还债。

为了改变这种越来越贫的状况,只能另谋他路。好在赶上了关岭县委、县政府把产业发展的重心确定为本土优势资源“关岭牛”,这才让我找对了方向。

2015年以来,我通过自筹、贷款,加上政府扶持,喂养了70多头牛。去年10月,我卖了42头,纯赚20多万元,如愿开上了13万元的新轿车。现在,加上母牛繁殖的小牛,还剩下52头牛。我计划将养牛量增加到100头,不仅我自己养殖,还要带动周边15户农民共同养殖。我专门流转了100亩土地,就是用作种草为牛补充新鲜饲料。

如果不像我这种单干的,还可以特惠贷5万元入股,成为专业养殖合作社的股东,每年都有固定分红,还可以领养5头能繁母牛,生牛犊后合作社按10元每斤进行回购。一头牛犊可卖5000元以上,只要养殖5头能繁母牛,一年就能脱贫。

其实,现在像我这样靠“关岭牛”脱贫致富的还有很多,一般人家会养二三十头牛,稍微大一点的就有上百头,普利乡丫新村鸿龙养殖公司已向周边农户发放能繁母牛近千头。现在,养牛可以致富,种草也能卖钱,实在不行的还可以到加工厂就业,“关岭牛”真的是带着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今年,关岭提出了“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到2018年,“关岭牛”将达到25万头,活牛产值将超过25亿元,如果把上下游产业连接计算,综合产值将超过75亿元。

猕猴桃金玉满堂

(口述:水城县米箩镇倮么村村民 罗光祥)

2007年,水城县华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米箩建基地发展猕猴桃产业时,因为我有种植经验,就被请进公司当起了技术协管员。我将自家的承包地辟出1亩试种了96株。2010年进入挂果期后,这1亩猕猴桃每年收入就达三四万元。后来,除了把原来自家剩下的2亩责任地全部投入种植外,还扩大种植规模,另租了6亩地连片种植,2016年猕猴桃种植收入达23万元。

只有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才能吸引商家前来购买。一人富了不算富,要大家致富才能同步小康。我从不保留种植技术,周边农户前来请教,都全盘托出,甚至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学。2015到2016两年间,米箩镇有600余户农户新种猕猴桃近3000畝。

种植技术要好,政策扶植也是关键。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模式让许多贫困户实现了零资金投入、零距离就业、零风险发展。据我所知,俄嘎村村民王顺友,以前出去打工一年最多能存两万块钱,但现在“三变”模式下回家种猕猴桃,光去年公司的分红就拿到了近十万元。

从园区卖出的猕猴桃,运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各大城市,均价达到每公斤40元。绝大部分品尝过水城猕猴桃的客人,都能成为回头客。

现在,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共有6万余亩土地实现资源变资产,9万人实现农民变股东,辐射周边18个乡镇,规划区和辐射区适宜猕猴桃种植面积15万亩。园区已聚集猕猴桃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技术服务等公司36家,合作社19家,解决了400余名农民的固定就业和1.5万余农民季节性就业。

2016年,我的猕猴桃喜获丰收。

小核桃做出大产业

(口述:赫章县财神镇财神村“核桃经纪人” 杨恒永)

我自己种植了十亩核桃树,主要收入是靠做核桃生意。从2005年我就开始收购核桃,每年都能从农民手中收购几十吨核桃,按质量优劣出售,价格在3至20元之间。

财神村的核桃销量很好,做的时间长了,也积累了不少客户,光固定客户就有20个。赫章县核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也选择我作为他们的供货商,每年都要向我收购核桃15吨,这样一来,我不仅自己种的核桃不愁卖,还可以收购乡邻的核桃,帮村民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

我家里有5口人,多年前靠种地和打散工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要不是后来种了核桃树,我们一家人还过着穷日子,也供不起几个孩子读书,更不要说供老大去省外读大学。如今,我盖起了两层高的小楼,还买了一辆专门送货的面包车,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舒舒坦坦。2016年我收购了30多吨核桃,年收入有五六十万元。

核桃,是赫章发展旅游经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一大宝贝。为此,赫章还专门成立了核桃事业发展局,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赫之林、金果缘等16家龙头企业也落户赫章县,多家上规模的精深加工大企业生产的核桃乳、核桃糖、核桃油从这里走向全国;核桃工艺品等系列产品走俏市场:玲珑的笔筒、规整的办公桌、圆圆的烟灰缸、细致的纸巾盒,一颗核桃的附加值,就这样放大了成百上千倍。

小时候,家门口有棵核桃树,一到挂果季节,我就和村里的小伙伴爬到树上摘核桃吃。如今,家乡满山都是核桃,沟渠边、房前屋后全是“核桃绿”。镇上的村民也慢慢富裕起来,自己也因种植核桃致了富,心里美滋滋的。

未来,我不仅要做核桃经纪人,还要做核桃种植大户。

火龙果红红火火

(口述:罗甸县火龙果产业协会副会长 王成)

我曾经在罗甸县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主要做农业资源调查、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2013年,我响应县委县政府“双带”政策的号召,上山下乡钻进果园创业,变成了一个果农。现在,我已经开了自己的公司,2016年7月4日罗甸县成立了火龙果产业协会,我有幸当选为协会副会长,我感到自己的人生和火龙果栓在了一起。

做年末盘点时,园区管理小谢问我:“王总,如果选一种颜色来概括2016年,你会选哪一种?”

“红色——火龙果的颜色。”我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脱口而出。可不正是吗?这一年,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火龍果上,亲手在果园里摘下第一个成熟的火龙果,然后看着一车车红红的火龙果离开果园,被运往全国各地:

6月20日,我们和沃尔玛谈下第一个火龙果订单,数量2万斤,单价5元。罗甸的火龙果,生长在深山里,却卖到了大超市里,供应给大城市的消费者。

8月6日,火龙果参加了黔南州60年州庆展销。

8月9日,火龙果参加了福泉旅发大会展销。

8月26日,火龙果参加了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流会。

9月2日,火龙果参加了长春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

9月23日,火龙果参加了第三届世界晒都(湖北恩施)晒产品博览交易会。

11月6日,火龙果参加了中国物流(都匀)国际峰会名优商品展销会。

12月6日,我们的火龙果成为在北京举办的外交部贵州全球推介活动会议冷餐用果,受到与会中外嘉宾青睐。

一次次成功的产品推介证明,2016年是我们阳光果园的火龙果最红火的一年。我坚信,我的火龙果产业一定会越来越红火。(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火龙果猕猴桃核桃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中国海南火龙果前景看好
火龙果里有黑芝麻
火龙果越红越好
养个猕猴桃做宠物(大双色图,排四面)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猕猴桃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