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强化危化品管理措施实监管严

2017-04-10杨盛平

上海化工 2017年2期
关键词:化学品管控危险

上海强化危化品管理措施实监管严

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给这座东方国际大都市带来勃勃生机,却也同时给上海的城市安全运行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城市安全是改革发展的基础,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和生产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红线意识,把安全作为不能触碰、不可逾越的高压线,确保上海安全生产基本处于受控状态,为推进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安全环境。

上海城市安全的特点

上海城市安全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要素资源集聚,多元风险并存。要素资源集聚主要表现为“四个密集”,即人口高度密集,全市常住人口超过2 400万,内环线内人口密度近3万人/平方公里;产业高度密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万户;建筑、设施高度密集,10层及24 m以上高层建筑超过3.1万幢,30层及以上建筑超过了1 500幢,电梯21万多台,数量全球第一;公共交通高度密集,轨道交通主营线路总长达617 km,日均客流超过8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超过1 100万人次。多元风险并存主要表现为:危化品种多样,从业单位量大面广,全市各类涉危险化学品单位17 370家,涉及危险化学品品种达2 700多种;地域面广,金山、奉贤、上海化工区等地危险化学品比较集中;环节众多,整个产业链包括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处置6大环节。同时,一些产业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但是传统的安全监管手段不相适应,安全生产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强安全监管,实现全环节受控的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上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按照减量、集约、受控的总体管控思路,强调“源头管控、过程管理、末端治理、整体提升”的管控原则,实施目录管理、业务手册标准化、办事指南规范化、行政审批信息化、数据共享、监督检查的“六位一体”管理,为危险化学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构筑了一张疏而不漏的监控网。

危化品管理措施实监管严

(一)完善制度,安全监管层层推进

从2006年开始,上海实施危险化学品行业布局优化工作,制定了《上海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发展规划》,启动中心城区、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内以及非工业园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布局调整;2009年,出台《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整专项补助暂行办法》,按实际减少的“危险当量”给予企业资金扶持;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基本完成了外环线以内生产、储存企业的布局调整;2012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区入园”工作;2014年,逐步将调整重点转向不在园区内的高风险、高污染、高能耗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关停搬迁;2015~2016年,继续扩大危险化学品企业布局调整范围,不断优化行业布局。

(二)推广社会第三方服务和安全责任保险

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遵循“广覆盖、轻负担、高保障、低保费”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建立“六统一”的承保工作机制,确立了“风险评估、费率浮动、先行赔付”机制,创设了“费率浮动综合风险系数指标”。从2008年开始,上海市在危险化学品行业率先探索引入保险等第三方监管机制,启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2012年,人员赔偿限额和事故赔偿限额进一步提高,新创设“费率浮动综合风险系数指标”,进一步加大了保险对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和预防调节作用。2013年,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指导、监督和服务,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引入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等社会第三方组织,由专业机构进行企业投保前的安全评估以及投保后的防灾防损、灾后救助等工作。目前,危险化学品安全责任险承保企业约5 500家,累计保费7 308.72万元,承担的风险保障金额累计超过357亿元。

(三)推进危险化学品经营集约化市场(平台)管理

2012年,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平台(市场)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奉贤、闵行、金山和青浦等区先后挂牌成立了4个交易市场,以此加快建设集销售、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平台,推进经营单位集中经营,目前,已引进1300余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落户。

(四)实施“危险化学品”三区联动联控”

2014年,确立了“规划发展与安全管控联动、区域政府之间联动、政府与社会第三方联动、依法监管与创新措施联动”的总体思路,共同推动安全生产“区域联动联控”。

三区联控的主要措施是“一建立、一推进、两实现”,即:建立区域内“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督检—查罚衔接”的联动机制;推进危险物品运输“分时限控”“联控联动”等一体化监管机制;实现市和“区域”应急救援队伍、专家力量和专业应急预案共享;实现对区域内安全生产相关行政审批“一口受理、一门办结”。

(五)推动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

201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将安全生产列为全市信用体系建设13个重点领域之一加以重点推进。

建立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信用体系总体构架是“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信息记录和共享为基础,流程优化再造和系统建设为支撑”。截至2015年,上海市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上海安全生产特点的“六位一体”管理模式,成为“正面清单”“兜底管理”的有效支撑,分层(类)形成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档案,与“一行三会”(中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形成对接。

(六)实施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

2011年,上海市率先提出对危险化学品分区域、分环节实施禁止、限制和控制措施的管理设想,建立了以“法无禁止即可为”为特征的负面清单式管控。并在2012、2014、2016年分期公布施行上海市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分步实现本市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区域化“目录清单”管控,设定了全市危化品生产经营禁止部分、中心城禁止部分、限制和控制部分。

2016年,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启动“法无允许不可为”为特征的正面清单式管控模式,设定危化品全市禁止部分、中心城限制和控制部分、工业区禁止部分(杭州湾北岸化工产业带),推进落实危险化学品使用登记、自主申报、报备管控等制度,进一步明晰了管控重点和操作流程,正面清单管控将在2018年在全市推广。

严格的监管,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牢牢地关进了制度监管的“笼子”里,为上海的城市安全运行和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杨盛平)

猜你喜欢

化学品管控危险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喝水也会有危险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拥挤的危险(三)
2015年《造纸化学品》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