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失落与重建

2017-04-10廖亚兰

速读·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重建人文性小学语文教学

廖亚兰

摘要:语文教育首先须是人文教育。尤其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失落的现状,重建课堂教学人文性已成当务之急。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通过思考,旨在探寻重建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失落;重建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基本内涵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树立自然、健康的生命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追求人文性,应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倡导综合性学习,培养探究性学习,加强实践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感悟、发展个陛,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的失落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较多课堂呈现出随意性。课堂对话人云亦云,无更多实质性内容,学生未习得语言的规律,也未感受到课堂的人文内涵。语文本体与人文精神俱不存焉,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引人忧思。

(一)百家争鸣的浮华之下

部分课堂并未让学生充分占有课文,没有通过创设环境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一味地要学生谈感受,说出来的东西难免空泛。学生对课文缺少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课堂上看来热闹,而如无根之浮萍,实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一味叫好的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然而审视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部分教师却一味顺着学生走,左突右闪,跑题千里。比如有孩子认为童话故事里狼和狐狸聪明,教师不加引导,一味鼓励,孩子的交流中就会出现更多的偏差,造成孩子情感价值观的混乱。缺乏应有的教学策略,显得随意和盲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讲究教学策略,学会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素质的角度,设计好教学,充分考虑形式与内容的实效性是否一致,显性与隐性的教学目标如何双重体现。

(三)未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学生在课堂“节外生枝”,偏离了所谓的标准答案时,不能宽厚地面对孩子的纯真,生硬打断或拽回来,不能机智引导,孩子的“真知灼见”很难被珍视。使课堂自主流于形式。无法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文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性的重建

联系当前小学语文教改与教学实际,在如何适应新课程建设的形势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人文性的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创新,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激发其主体性和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知识与思维空间,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教学环境,利用教材隐含的思维训练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创新意识逐渐化为学生在其发展过程中自觉的心理需求。

当然这也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引导,目前随着课改的推进,综合实践课程越来越被重视,研究性学习也成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直到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多的实践机会,因而也就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这种注重实践过程、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无疑也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

此外,对于知识综合性较强的语文科的学习,不能忽视语文潜课程的开发,要利用校内外、课内外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兴趣小组、社区活动、网络媒体、影视、阅读活动及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及学习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知识及经验上的储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能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首先是人,教育应尊重人的个性。但是,由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生产技术的大规模,要求批量生产的群体化社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是社会上需求大量的“標准化人才”,表现在教育上,就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无视或忽视教育对象的个陛,力图用统一的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和统一的标准打造同一规格的人才。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极大地限制了人的个陛发展。语文个性教育在人格塑造方面坚持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就是由关注教学目标向关注教育目的转变,将人文关怀贯彻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去,重塑人格。

在充分重视语文学科在学生健康和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即使对于同一个学生,因其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运动变化过程,也应根据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这些也正体现出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深刻的人文关怀。

(三)利用教材,提倡审美阅读

审美主要体现在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共鸣。审美判断是对作品中的真善美做出的判断,使人不仅会动情,且会产生理智感和正义感等高尚情操。我们在教学文学作品时应启发学生注意对其艺术形式及蕴含的主题作多方正面评判,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走向高级层次。在审美玩味中,学生的想象、感知、移情等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氛围、哲理等久久不能释怀,真正获得审美愉悦。

教师应重视并想方设法激活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活动,使教材中审美现实在教师的指引下进入学生的心灵,去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逐步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能力。进而把整个的语文教育过程当成审美教育的过程,充分释放汉语言文字及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把学生的精神引向纯净高尚的境界。

(四)倡导对话,实现教育民主

对于一篇文学作品,师生均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感受。又因年龄、心理、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老师对这些差异应持包容的态度,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发挥,这对老师其实也会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这就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走向平等对话与合作,也是当代语文教学在师生关系上的必然选择。就这一点来说,语文教育应走民主化之路。

三、结语

重建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应联系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在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的前提下,重塑语文的灵魂,使语文教学焕发人文光彩。

猜你喜欢

重建人文性小学语文教学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用镜头“重建”徽州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