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准的观察反馈构建家园情感路

2017-04-10刘辉薛博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海绵家园家长

刘辉 薛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方面的有效结合是幼儿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而家园的沟通又是家园有效结合的基础。

家长们在孩子入园前会多方打听,选择自己满意的幼儿园。当把自己最亲爱的宝贝送到幼儿园时,大都会担心孩子不适应,心里有很多的不放心,尤其源于宝贝的表现:哭闹的断奏型、持续型、后续反复型等,而引发家长的焦虑也会表现为:缠绵型家长、怀疑型家长、到此为止型等。常常会出现送完孩子不肯离开,躲在窗户外偷看、看到孩子哭家长也跟着抹眼泪,不停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接孩子时如同百米赛跑,希望第一个见到自己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现象,老师们总对家长说“没事的,放心吧!”“孩子表现得不错,还可以”,此类的语言往往不能打消家长心头的疑慮,他们还会回家询问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得乖不乖?”“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和小朋友们玩什么了?”“有没有小朋友打你?”等等此类的问题,极易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阻碍家园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如何与家长密切合作,架起家园之间信任的桥梁,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双维度比较家园关注点。

1、一维:调查家长。发放家长调查问卷,征求家长最关心、最想了解孩子在园情况的问题,了解家长的心声,促进幼儿园家园共育。

本次调查向家长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回收有效答卷50份,回收率100%。家长希望了解的内容涉及孩子的日常饮食、生活卫生习惯、安全保护、同伴相处、孩子存在的问题、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学到了什么、孩子参加了哪些活动、教师的专业素质等。

2、二维:调查教师。发放教师调查问卷,从教师的角度,了解家长关心的内容。

本次调查向全园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回收有效答卷49份,回收率98%。调查发现家园沟通中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保健、安全保护、与同伴的相处、幼儿的学习状况、幼儿的行为问题等。

3、对两次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家长重视与教师的沟通,特别想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这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进步。同时也大多停留在生活保健方面,忽视了能力性格和情感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成长过程关注不够。

从沟通的内容来看,幼儿日常饮食、生活卫生习惯、同伴相处、安全保护、孩子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沟通较多,其中家长关注询问的问题前三项依次为为“日常饮食”“生活卫生习惯”“同伴交往”,对于家长想了解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学到了什么、孩子在园参加的活动、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交流沟通中涉及很少。班级的环境创设、区域材料投放、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师的教育方式与策略等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做的工作在家园沟通交流中是家长几乎没有关注的。

从沟通策略来看,家园沟通的时机往往是问题沟通。即,家长或老师发现了孩子的不足,或存在的问题,例如和小朋友在游戏中发生争执,有了攻击性行为;在活动中有了反常的举动;行为习惯出现了问题等,家长和教师才会互相交谈了解孩子的情况,达到改正孩子缺点的目的。

从沟通效果来看,很多家长在与教师沟通有关教育的问题时,常常只是泛泛询问“孩子表现怎么样”,而在生活保健上会仔细地询问“喝了几次水”“有没有挑食”“中午睡了多长时间”。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与教师沟通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教师面对家长的提问,常常也只是泛泛的回答“挺好的”“还不错”。对孩子缺少观察与了解,对孩子的认识还没有走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没有给家长进行专业的解读与引导。笼统的回答得不到家长的认可,这样的沟通只流于形式,达不到专业引领家庭育儿的效果。家长不能细致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学不到专业的育儿方法,会失去与教师沟通的热情,逐渐对教师产生信任危机。

二、借鉴新西兰学习故事,转变观察视角,从举着标尺去观察,发现不足去教育转变为带着欣赏去发现,理解学习去支持,与家长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

在新西兰幼儿园中广泛使用的“学习故事”,是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为了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所进行的评价,而不是对学习结果的测评。我们参加了“贯彻《指南》,学习故事研习项目”西安联盟启动仪式暨培训研讨会。在学习和研讨中,帮助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有思想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给孩子营造丰富、开放性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打破原有的规则与安排,让孩子拥有真正自由选择的权力和活动和时间。教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陪伴在孩子周围,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观察孩子的活动,了解孩子在干什么,读懂孩子的行为,探究行为背后的动机,再去给予孩子适宜的支持和回应。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和倾听儿童的心声,学会了从看见孩子、看懂孩子到支持孩子,促进了每个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案例1:

郭志龙小朋友迫不及待的将袖子卷起来放在制作好的泡泡水里,他在用手抓握的过程中发现有泡泡出现了,兴奋极了,赶忙用嘴对着手吹了起来,旁边的小朋友看到了大叫起来:“哇,郭志龙吹的泡泡好大呀,我也要吹一个大泡泡。”听到同伴的赞许,郭志龙更有信心了。接着他双手蘸了一些泡泡水,将两只手合在一起然后再拉开,奇迹出现了,泡泡越拉越长,他激动的喊着老师:“老师快看,我用双手变出了一个圆柱体的泡泡。”得到老师的称赞。看到老师准备的其他材料,他又开始行动起来了,他用胡萝卜块、土豆块和牙签插接不同的立体造型,把立体造型放在泡泡水中,再拿出来,他试着用嘴一吹,结果吹出了一个长长的泡泡。他吹出来的长泡泡引来了不少同伴的围观,他接着反复研究探索了起来……

案例2:

几个小朋友在操作沉浮实验,怎样让海绵沉下去。郑慧妍拿起海绵,直接用手按了下去,高兴的说:“用手压住、它就下去了!”其他几个小朋友立刻叫了起来:“那不算!”“手松开就会又上来的。”“要它自己沉下去才算呢!”······松开手后,海绵瞬间飘到了水面上。范波澜说:“我有办法,让我来!让海绵喝饱水就可以沉下去了。”他接过海绵两只手使劲的捏住,然后放进水里,可是海绵没有沉下去,他抬头看看小朋友们,不好意思的笑了。

王瀚文和张凯桓商量着把海绵放进水里,然后分别放上了两个小木块,想用木块把海绵压得沉到水里,可是海绵还是没有沉下去。董卓跃拿起一个瓶盖盖在海绵上,也没有成功,他又把海绵塞进了瓶盖里,还是没有成功,他摊开手掌耸耸肩膀,瘪了瘪嘴,示意没办法了。随即王瀚文拿了根铁棍放了上去,海绵又来了个大翻身,继续浮在水面上。

董博轩提议用厚厚方方的塑料盒试试,张凯桓拿起盒子扣了上去,没有成功。董博轩见状拿起一颗玻璃球和两颗珠子放进盒子里,然后又把海绵也塞进去,只见装在盒子里的海绵向下沉了,可是没有沉到水底。孩子们有些开心的心情又被打击了。正在大家沉默时董卓跃说:“再放个铁球珠吧!”这句话好像惊醒了一旁的小朋友们,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董卓跃的身上。董卓跃不慌不忙的取出海绵,放进铁珠,再塞上海绵,小心翼翼的放进水里。小伙伴儿们都目不转睛的盯着水里,咕嘟咕嘟,盒子里冒出一串气泡来······

我向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哇!”孩子们尖叫起来,笑着叫着:“下去了!耶!沉下去了!”一阵欢声笑语回荡在教室里······

在一个个有趣的学习故事里,教师的观察视角发生了改變,我们看到了善于思考、乐于动手、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能够和同伴合作、互相学习的孩子、乐于探索、坚持不懈的孩子······“学习故事”让老师更多地从专业的角度关注和剖析孩子在游戏、生活中的典型行为与心理特征;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观察,从原来对着《纲要》寻找孩子的不足,发现问题去教育,逐步转换为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理解孩子的行为;以专业的视角来诠释孩子表现行为背后的支撑理念、更好地“读懂孩子”,并进行回应和支持。在活动中教师关切的目光、及时的语言引导以及表情和肢体动作的回应,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注,不仅获得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更得到了一种情感的支持!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得到了拓展,他们对孩子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日常饮食、安全保护等方面,逐步过渡到孩子的全面发展,交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家长对教师的专业性有了更深度的理解与支持。

三、以技术呈现的方法拓展沟通内容,向家长真实再现幼儿的学习生活,建立信任接纳的家园关系;

学习故事不仅是一种学习评价的手段,更是一种理念,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师与儿童一起工作的方式。但是我们每天观察到孩子们的多种多样的“学习故事”,都是转瞬即逝的,不能全部记录下来。因此我们借助摄像机、照相机、手机等多媒体手段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故事进行拍摄。生活体验“自制蛋糕”、建构区域“合作搭建城堡”、户外游戏“有趣的绳子”、集体活动中的“身体测量”、就餐前的自我服务、用餐时的文明礼仪......都是教师拍摄的内容,学习故事无处不在!请家长和孩子观看视频,反馈分享孩子具体、生动的生活和学习过程,孩子看到自己的表现受到了老师的关心,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温暖,形成安全感和依赖感;家长更加直观、全面和深刻地看到了孩子的在园生活,满意并感动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付出的精力和智慧。教师、孩子、家长三者之间营造出了信任接纳的情感氛围,家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家长对孩子的在园生活能够真正放心,很多家长在观看了孩子的学习故事视频后,由衷地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案例:

老师如同魔法师,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能激发想象力并且能保持兴趣的游戏条件。看到孩子的自主性学习活动;看到孩子们幼儿园生活多次多彩;看到孩子们学会了穿衣吃饭自己照顾自己,学会了帮助他人;会像模像样的唱歌跳舞讲故事。 “儿童是脚,教育是鞋”我们家长会紧密的配合魔法师们,不断的学习。与魔法师们共同努力,量制出适于不同孩子的鞋子。我们会努力为孩子们守护一完整的童年。

——冯思宇家长

老师分享了孩子的“红绿灯”游戏,颜色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敏感的,用不同颜色的纸片贴上数字,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可以明确数字排序及倒计时的概念,并且对颜色的区分和认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宝贝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让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变化,我们做父母的深刻体会到老师的专业敬业给孩子带来的进步!

——杨一航家长

四、 向家长解读孩子的学习故事,提升教养水平;

很多家长没有建立科学的儿童观,缺少适宜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师对所拍摄的每个片段进行基于观察的情境技术呈现+切片分析+关联分析。即反复观察某个片段、研读情境,分析材料投放、环境因素、幼儿经验以及幼儿发展。或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图文形式进行记录,帮助家长解读孩子的行为特点。通过自然状态下对孩子的语言、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判断孩子的发展状况,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兴趣和需求,提出适宜的引导教育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孩子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展示给家长看,讲给家长听。

那么到底给家长解读什么呢?解读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家长看到孩子在活动表现出的良好的学习品质。《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引导家长们不要将目光投放在孩子会画哪些画、会唱几首歌、能说几首儿谣、能跳什么舞这些本领和技能上,要善于发现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手把手带着家长去寻找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这些品质才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家长对孩子逐步有了科学的认识,对孩子的认识评价从比较注重结果逐渐学会了科学评价孩子的学习过程,形成牢固的家园交流合作基础。而孩子的学习故事也会存入孩子的成长档案,成为孩子珍贵的成长印记,令家长倍感珍惜!

案例:

与家长分享了孩子在生活区制作三明治的学习故事,家长看到孩子切水果这一段就说:“切的好慢呀,有的切得太厚,没有旁边的小朋友切的好。”家长依然只关心孩子不足的地方,第一眼看到的仍然是孩子缺少什么。在佳士得引导下,家长了解到孩子是一个主动学习、乐于探索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切水果时,能观察旁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乐于向同伴学习和求助;在活动中非常专注。这些全都是孩子了好的学习品质的表现,教师与家长只需要尊重孩子的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五、 激发家长力量,形成多元化、深层次家园互动,建立家园合作的桥梁。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教师专业的观察反馈中感受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从心里接纳认同幼儿园的教育。在向家长发放的满意度调查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家园之间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沟通氛围,为家园合力促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一: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认可程度调查

内容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非常不满

前 后

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 57% 70% 37% 6% 0%

责任感与敬业程度 50% 75% 45% 5% 0%

教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 55% 83% 40% 5% 0%

表1结果显示:通过精准的观察反馈,家长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程度、敬业程度的满意率分别有原来的57%、50%、55%提高为70%、75%、83%。由数据前后对比,说明家长对教师职业认同有了顯著的提升。教师基于观察,将幼儿在各领域的成长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向家长精准反馈,使家长认可了教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对孩子诸方面的详细了解,推翻了以前只关注教师是否倾注爱心来护理孩子吃喝拉撒等生活细节的照料。对教师富有艺术性、趣味性、直观性、多元化的教学能力给予充分认可,满意度有了普遍提升。

表二:教师沟通反馈能力的调查调查

内容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非常不满

前 后

与您沟通相处的融洽度 51% 73% 43% 6% 0%

每月沟通反馈的次数 50% 70% 47% 3% 0%

幼儿行动观察内容的反馈及时度 43% 61% 50% 5% 2%

表2结果显示:家长对教师与之沟通融洽度、次数、内容及时性方面的满意度有原来的51%、50%、43%分别提升至73%、70%、61%,说明了教师基于观察的精准反馈,使家长感觉到教师的观察客观、全面、且具体,真实呈现出孩子在园的点滴进步,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细腻的关注与爱心,感受到孩子在教师心中的重要位置,教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使家长乐意与教师交流,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预期目标达成。

表三:家园共育指导性的调查

内容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非常不满

前 后

家园指导的时效性 53% 75% 45% 2% 0%

教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解读与评析 50% 70% 460% 4% 0%

对家庭育儿的专业指导 60% 80% 36% 1% 0%

表三结果显示:教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专业解读以及对家庭育儿专业指导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分别由原来的53%、50%、60%提高为75%、70%、80%.说明了教师基于观察的精准反馈对家庭育儿的指导更具个性化。观察记录本身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关注、识别、回应。教师对孩子在活动中所表现的学习品质、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分析评价,使家长对于孩子的优缺点有充分的认知,也有了调试孩子问题行为的理智科学的支持策略,使家庭育儿方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表四:对教师的评价

内容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太满意

非常不满

前 后

您对教师的评价 60% 80% 37% 3% 0%

幼儿对教师的评价 66% 89% 34% 0% 0%

从表四结果看出:家长和孩子对教师评价的满意度分别从原来的60%、66%提高为80%、89%。说明了教师基于观察的精准反馈,用专业的视角审视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成长,即看见孩子心中的灯,帮助孩子把灯点亮!教师因此收获了来自孩子和家长的信赖和支持,家长和孩子对教师满意率明显提升。

同时家长的主体性明显增强。他们作为参与者和实践者主动的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不仅积极为孩子的活动提供活动的物质资源,很多家长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特点,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我园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中,在交警队工作的大五班家长对孩子们开展了交通安全进课堂活动,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运用简明直观的教学图片、结合PPT演示,详细生动解释了交通标志的含义,特别对与小朋友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解,并与孩子进行了《我和汽车的约定》游戏体验,在寓教于乐中进行了教育活动。

很多家长还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进行家长义工活动。这些家长有的具有丰富的生活能力、有的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有的具有生动的育儿经验,这些家长的参与使幼儿园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极大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我们从观察一个个孩子、记录一个个瞬间为切入点,从专业的观察视角去解读反馈孩子的活动,让家长在学习故事中看到孩子的成长变化,感受学习故事带来的温暖,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观,与家长之间建立信赖、理解与支持的情感纽带,达成教育共识,走向了教育同步!

刘辉薛博

猜你喜欢

海绵家园家长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梦中家园
家长错了
温馨家园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