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生的感恩教育

2017-04-10曾倩如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感恩个体差异中职

曾倩如

【摘要】感恩教育是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的情感基础。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关乎人情淡漠的社会现象蜂拥而现,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而这又何尝不与感恩教育的缺失相挂钩。中职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技能的教育,更应该是社会和谐情感的传承与稳定。在青少年人格的定型期,如何在多种社会因素的参与下,更好地完成感恩教育,是每个中职教育者都该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感恩 教育 中职 个体差异

【分类号】G711

近几年,一首《感恩的心》把“感恩”两个字推到了社会道德舆论的话题顶峰上,也让感恩教育在众多德育内容中脱颖而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深谙感恩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校园响彻感恩歌的同时,我也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了有关感恩的教育材料,希望推己及人,将感恩刻画到学生心里面。在感恩教育中,我想要无时不刻得提醒学生要感恩在身边的一切事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育之恩、感谢同伴的帮助抑或仅仅是陪伴之恩、甚至于要感谢整个大社会提供的一个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时候,我感觉这样的提醒督促教育好像显得很苍白无力。

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不仅仅是表现在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更多的表现是在性格及气质方面的不尽人意。中职学生本处于十六七岁的青春期,拥有青少年共同拥有的叛逆个性,他们对他人对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后,便更多地表现出了自我。再加上中职学生在意志力与自觉性方面的欠缺,导致中职生在德育方面往往要表现出比一般的中学生要来得难以驯服。因此,我认为纯粹的语言游说对中职生的感恩教育是收效甚低的。

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在德育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僚那里,我也学习了一些通过开展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一年中可以表达感恩的节日也不少,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开展感恩活动是虚的,但我还是迟迟未敢借着节日进行感恩教育,生怕太过形式化的感恩教育会让学生对“感恩”两个字变得盲目,于是,感恩就变成纸上谈兵一般的没有实际意义。

从事教育工作也已近五年了,在这五年工作中,感恩教育方面,我一直倾向于小众教育或者是个体教育,有出现必须班级集体教育的情况,我都有点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不是低估其重要性,而是因为浅薄的经验让自己不确定将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带来积极的效果。而当使用个体教育时,我便能較为准备地预判教育效果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相应的教育措施也较为多样化。就好比在班级上对全体同学要求课后给父母打个电话说“爸妈,辛苦了”,大部分学生会把这个当作是一个不需要检查的家庭作业,甚至会对这种表达感恩的方式产生排斥。而如果我在一个学生取得些微成绩的时候,告诉他,他的家长在背后无数次地向老师了解他的情况并拜托老师多加管教,这时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应该会较前者来得更为明显。

前些时日有个友人称懂点周易之道,帮我看了看手相。都是相由心生,因此即便我并不迷信,但这种特殊的“以貌取人”,我还是不为排斥的。友人看完我掌纹后又细观了下五官。给提的几点较为中肯,我也是认可的。其中有一点让我触动较大的是说我对于他人的帮助给的回报较少,换言之,便是缺乏感恩。于此,我深思后发现,确实有时对于他人的帮助较少给予“回报”,并不是完全没有感恩之心,而是在感恩之心后往往不知道该进行怎样的感恩之行才是适合的。认为口头感谢太过表面、物质感谢太过肤浅,便想着遇到合适的时机再回报之,但等着等着往往人情就冷却下来了。或许这就是不善表达的一种吧。我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尚且有未能及时感恩的时候,更何况的是需要我们引导的学生。

我想起去年有个学生,这里称之为刘同学。刘同学因不服从我某些管理而做出不尊重师长的举动。冷静下来后前来办公室道歉,与之谈心后发现该生在人情方面不善言谈,因此容易造成与他人接触情绪激动时会词不达意、语气过激。这种性格的形成追根究底跟家庭教育有关。刘同学的母亲偶尔会跟我联系,询问该生在校情况。我也多少了解到该生并无特殊的家庭情况,只是刘同学与家人之间平日都较少沟通。因此,在与刘同学交谈后,要求他当场给家里较为亲近的爷爷奶奶、外公以及姑姑打电话聊聊家常。当天晚上接到刘同学母亲电话称该生今天表现怪异,以前从未关心过家人,今天竟然一一电话询问近况。得知实情后,家长表示比较欣慰。今年过年接到家长电话,称刘同学近一年与家人关系缓和很多。或许感恩就是这样,跨出去了第一步,接下去也就会变得顺其自然。

在感恩教育中,我们习惯性地将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感恩什么”上面。我们再三地跟学生强调要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伴甚至是感恩身边的阳光花草以及空气,也偶尔引导学生要用怎样的行为去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但却忘了让学生知道感恩的实际意义。感恩不是简单的“还人情”,也不是为了响应社会舆论的号召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感恩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世界万物都心怀感激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当一个人心怀感恩的时候,就不容易产生抱怨与怒气,也不会忽视劳动与付出的重要性企图不劳而获,更不会隐藏扭曲原本纯良勇敢的内心。

刚参加工作时所带的一个学生经常在节日打来问候的电话,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每年的电话问候还是一个节日都没落过。该生在校时可以算是老师眼中的后进生,旷课打架玩游戏可谓五毒俱全,还常与老师起冲突。有次电话里与他感慨道:想不到最经常挂念老师的是以前最让老师头痛的你啊。该生回答说“其实我们读书的时候只是自制力太差了,做不了一个品德兼优的学生,虽然有时说话做事好像在跟老师作对,但我们都是很尊重老师的。现在没给您打电话的同学大部分只是不够主动,没问候的习惯,其实心里也都是念着老师的”。作为一个中职学生的班主任,避免不了学生可能因多种原因产生不满。有时我也会困惑为什么中职的老师跟读书时认为的那种受人尊敬的老师不一样。听了那个学生的一番话,我豁然开朗。说到头,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也好,与老师的关系也好,表现出来的差异并不是个体的素质问题,很大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及表达。

对于中职学生,感恩教育或许不能再局限于课堂或校园里,也不能再局限于感恩的对象与方式,该教与学生的,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

猜你喜欢

感恩个体差异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