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的传统与创新

2017-04-10胡庆

速读·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平衡高中语文

胡庆

摘要:变更的时代背景给教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传统教学方式必须创新,创新是教学发展的推动力,然而极端的革旧创新主义与保守主义一样是不正确的思想。高中语文教学要健康发展,必须平衡传统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与创新;平衡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随之有了相应改变,教学的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许多老师对新课标理解的误差,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以新方式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导致教学创新进入了一个误区,矫枉过正,成效不足,反而丧失了原有的优秀传统。

一、解读新课标,认知革新方向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新课标强调由教师主导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代替老师的知识灌输;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丰富教学方式;不仅仅注重语文的理论性、人文性,还应关注语文学习的实践应用性。

二、教学创新认知的误区

(一)完全学生主体主义

新课标的要求确实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冲突,依据传统方式教学可能可以应付考试的要求,但是长期来看,却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知识的要求。学生可能能够对一篇诗词倒背如流,对相关的字词、思想如数家珍,但是一旦考试结束就几乎全部遗忘了,谈及语文学习的作用,可能就只有应付考试了。在现代教学的要求下,高中语文学习不是仅仅创造一个会背书的学生,而是让一个人把语言文化融入内在思想,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一言一行。由此可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只单向地吸收知识,还要带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体验,真正用心接受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需要以学生为重心,以自主探究學习来代替部分老师的讲授。

许多老师因此开始逐步把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例如让学生来讲课,取消学生最头疼的强制背诵或者写作任务,让学生以自由的方式来学习,老师因此变成了“甩手掌柜”。但是,长期下来会发现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升反降,更没有预想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学生本身在学习上就存在着“惰性”:在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或者对某一学科没有学习兴趣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即使知道学习的方法也难以行动,付诸实践,而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似乎显得单调无趣且难度较小,在考试的压力下,许多同学们会选择把时间花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因此搁置语文学习。另一方面,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且缺少知识获取来源,许多同学可能会说:这些知识我查资料就能知道,再背一背就能得分了,但是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来源于网络和书本,这些信息是零散且缺乏可信度的,而老师的知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的,经过了不断的筛选整合以及修正,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和可信度,因此能够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过度强调技术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样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媒介和工具。但是正如科技的弊端给生活带来的不利之处,在教学中过度强调技术应用也会让技术在教学中喧宾夺主,忽略了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老师为了让同学们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在课堂引用影视片段来讲解,但是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都被视频所吸引,不能一心二用再关注老师讲解的内容,而且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主要是关注它的娱乐性,对于老师希望同学们从中得到的知识并无关心。

(三)过度的实用主义

如今在教育中有一个普遍而且明显的弊病,学生学某一个知识之前总是关心这个知识点考不考,重不重要,社会对一个学生学习专业的要求是这个专业有没有明显的作用,能不能直接创造实际价值。这类现象体现了一种过度的实用主义,表现出人们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如果从这种思想出发来思考语文学习,那么语文学习是毫无作用的,除非你最终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否则语文并不能创造明显的价值。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有的老师把关注语文的实践应用性过度理解为实用主义,在教学中以考试和日常实用为标准,忽略了语文的内在价值。

三、如何平衡教学的传统与创新

(一)师生“各司其职”

实际上,没有老师的教学是一盘散沙,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监督者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让老师退出教学过程,教学需要改变的是老师过于严苛的全盘把握。学生是“学”的主体,而老师始终是“教”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陛”,也要把握“共性”。首先把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学习框架,为学生指明大致的学习方向,这是“共陛”学习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适合的学习方法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填充把学习的框架,这是“个性”学习过程,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的是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学习,并监督学生将学习计划付诸实践。

(二)将技术作为工具

技术在教学中始终只能作为工具而存在,不能替代书本知识。为了丰富教学的内容,避免书本内容过于单调乏味,或者为了使老师授课的内容由平面变得立体丰富,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趣味性,但是还是要确保例如图片、文字、视频这些内容的科学严谨性,避免过度的娱乐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语文学习具有社会人文性,教学始终要由人来完成,即使科技再发达,也无法代替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的熏陶和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

(三)正确认知语文学习的意义

老师需要明白的是,传授语文知识不仅是为了短期内应付考试的要求,或者学生以后能用语文做什么事。我们把一字一句交给学生,是让语文成为学生内在的涵养,不论以后做任何事,都能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在教学安排中,基础的字词、诗词等内容的教学仍应该重视,同时加入在实践中需要用到的一些语文知识技能的教学,比如公文、简讯写作等。

创新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推翻和替代的过程,无论教学的方式如何变化,语文的教学目的始终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平衡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对一道杠杆的平衡试题的探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李显龙谈南海争议玩“平衡”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策略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